产品碳足迹正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对带动全球产业供应链转型意义重大。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4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任务,需要围绕《实施方案》中三项核心制度——核算标准、碳足迹因子、评价认证机制,实现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和互认。
在此背景下,2024年9月10日,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主办的“中欧碳足迹核算体系研讨会”专家内部研讨会在京召开,各界专家和学者围绕碳足迹政策、产品碳足迹国标建设、碳足迹数据库建设、碳标识评价认证、国际交流等话题开展了讨论。
研讨会现场 | 图源:FECO
与会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碳足迹体系建设、尤其是中欧产品碳足迹对接,需要:
✦
•
按照科学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构建、开发、共建数据库,确保数据的透明度和可溯性,有完整详细的合规信息记录;
✦
•
在合规基础上,要求做到数据组织结构的标准化,数据收集流程的规范化,以及数据汇聚方式的智能化;
✦
•
在数据库的应用上确保兼容性,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原则,可以在各类主流生命周期评价软件中通用;
✦
•
培育具有国际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同时要加强对话合作,推动欧盟直接认可中国的认证机构资质。
✦
图源:pixabay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苗红主任表示,通过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机构的沟通和联通,中欧碳足迹核算体系的相关研究将推动国际交流,为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数据库结构、数据安全和透明度、及国际合作机制的发展建设提供建议。
此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鲁成钢处长主持,来自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20余位代表参与了研讨。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相关人员参加此次研讨会 | 图源:FECO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