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动 态
冬天的香格里拉,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披上了一层白纱,展现出无尽的魅力。在这片被誉为“香格里拉”的世外桃源中,汉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等25个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编织出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香格里拉市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传递温暖与关爱,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携手前行共创辉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18万各民族同胞心手相连,携手并肩,共同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这里共同奏响团结曲,开出团结花。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走进香格里拉,映入眼帘的是皑皑白雪,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将高原装扮得分外妖娆。在这里,不同民族的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或耕作于田间,或放牧于山野,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民族和谐共生图。
“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建塘镇吉迪村,藏族村民卓玛拉姆一边放牧,一边笑着说:“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吉迪村以盛产松茸闻名,在松茸采摘季节,不同民族的村民相互学习采摘技巧、分享销售经验,共同守护着这片松林,也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洛吉乡的藏族村民扎西说,松茸是全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些年,随着香格里拉松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全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政府不仅帮助我们规范松茸采摘行为,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松茸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生活水平提高很多。”许多藏族群众说。
香格里拉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逐步走出了一条各民族共生共享的发展道路,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
“我们各民族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片松林。”扎西深情地说,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香格里拉市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规,出台松茸资源保护与管理相关法规,有力地推动“松茸之乡”建设。同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地理标志行政保护力度,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为“香格里拉松茸”地标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这些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都是以保障和促进民族团结为指引,形成了具有藏区特点较为完善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在深化地标品牌推广力度上,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使用“香格里拉松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专用标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促进松茸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各族群众在一起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保存松茸,分享山林保护知识,让大家少走弯路。”卓玛拉姆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她说,“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团结带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让各族群众欢欣不已。如今,一栋栋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拔地而起,现代化电器进入千家万户……香格里拉正在加速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户有所居、学有所教的民生目标。
格咱乡浪都村的格莱此令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靠着党的好政策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帮扶,以及自己的勤劳苦干,终于实现了创业致富的梦想,阳光下他的笑脸特别灿烂。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这样的团结互助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之间,也深深植根于香格里拉的历史文化之中。在香格里拉市区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讲述着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经过香格里拉时的感人故事。“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力量。”来自湖南的游客在参观完纪念馆后感慨地说,“这种力量让大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更加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
香格里拉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参观红色遗址、讲述红色故事等方式,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共同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金江镇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通过组织重走长征路、红色故事大家讲、红军后人讲党课等特色活动,让革命遗址遗迹“活”起来,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的力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之情。
为推动红旅、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金江镇兴隆村创建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这不仅缓解了全市乃至全州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资源紧缺的问题,还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了“红色文化金江”特色品牌。
“全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香格里拉市将此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推动这一理念深入机关、学校、军营、寺院、乡镇、公园等社会各个层面,并通过连续14年举办以“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及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月宣传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香格里拉市实施“三江腹地石榴红”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以及社会宣传教育之中。为加强与学术界的合作,与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了“校县合作”结对共建机制,并成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及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按照省委、州委的统一部署,该市深入开展“润心”工程,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各族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切实把“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随着丽香高速、丽香铁路、滇川通道,以及香稻、香德、香维、尼塔公路,香格里拉机场的改扩建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陆续完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香格里拉的交通条件,也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都是一家人,各民族都要过上好日子。”在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下,一幅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丽画卷在迪庆高原徐徐展开。
筑起坚实的监督防线
近日,在香格里拉市纪委监委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专题会议正在进行,各部门负责人纷纷就如何更好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发表意见建议。
“我们要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驾护航。”香格里拉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要确保各项民族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贯彻落实推进清廉云南建设的决策部署中,香格里拉市纪委监委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构建信息互通、线索移交、成果共享的高效协同机制,实现纪检监察监督与职能部门监督的无缝对接、同频共振,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筑起了坚实的监督防线。
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发挥联动工作机制的效能,实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增强政治监督的系统性和实效性,确保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涉藏工作中的担当作为与实绩成效。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市以清廉香格里拉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清廉机关、村(社区)、学校、企业等五大“清廉单元”建设之中,营造出了风清气正、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同时,持续巩固民族团结根基。香格里拉市不断探索和完善政治监督的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路径,以铁的纪律和严明的监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更为边疆稳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绘制出更加宏大的“同心圆”。
“以铁纪作风护航,确保涉藏地区的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市纪检监察机关紧密围绕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展全面深入的上下联动监督工作。在监督中一旦发现任何问题,立即督促责任部门整改,迅速补齐工作中短板,形成了一套精准、闭环的监督体系。据悉,该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1个、4个示范乡镇(特色镇)以及53个示范村(特色村寨、社区)。
持续强化法治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石。香格里拉市在全州范围内,率先探索并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示范模式,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和构建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特别是在边际乡镇,香格里拉市创新性地开展了边界维稳党建长廊建设,持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同时,注重法治与善治的有机结合,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秩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法律保障。
“25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红色文化的传承到共生共享的发展道路,从政治监督的强力护航到法治建设的日益完善,香格里拉市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