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小松变10千伏余村线导线架设施工,大家7点集合。@所有人”……日前,收到电力施工外包任务的沈灼明,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通知了班组里的所有人。
沈灼明是建瓯市小松镇穆墩村电力外包工程施工队二班组的领班,也是穆墩村的“带富先锋”。
1994年,穆墩村率先探索“双带双创”党建工作机制,即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小康、党员带头奔小康,创小康村、创小康户,先行先试土地流转模式,成立了“山地茶果开发”“淡水养殖”“大田粮经轮作增效”“柑橘保鲜及商品流通”“村办企业”5个“带创帮促”小组,发动全村63名党员帮带406户群众,充分调动大家团结奋斗奔小康的热情。
1996年,经过两年的实践,村里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村集体收入翻倍,人均收入翻倍,超过一半的农户达到小康示范户标准!
从“奔小康、建新村”到脱贫攻坚,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十年来,穆墩村始终牢记“‘双带双创’贵在坚持、贵在与中心结合、贵在实效”的嘱托,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探索。
如今,穆墩村的“双带双创”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头致富帮富,创乡村振兴和美村、创共同富裕带富先锋”。带领11位村民组建电力外包工程施工队的沈灼明就是村里的“带富先锋”之一。
图源建瓯市小松镇
“我们班组业务量多,一个月里二十多天都有活干。普通的辅助工一天能赚240元左右,月入五六千元不是难事。”聊起施工队的工作情况,沈灼明的言语中透着欣喜。
和沈灼明一样忙碌的还有老党员林振桂。
“再过段时间,地里的甘蔗就能采收啦。”人勤地不闲,年过花甲的林振桂除了种植水稻,还种了5亩甘蔗,他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我先带头试种,成熟了再把种植经验传授给乡亲。经过两年的尝试,现在1亩地能产甘蔗3000根左右,按每根4元计算,5亩甘蔗的产值有6万元。”
“产业兴旺了,大家生活更富足,乡村才更加和美。”穆墩村党支部书记穆显亮说,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产业。近年来,穆墩村立足农、林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富民强村的产业发展路子。
记者走进位于村主干道旁的福建晨曦种业育苗大棚,只见苗盘上一株株花菜种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调节智能化喷淋设备,准备为菜苗浇水。
“这苗盘育了70棵苗,一盘价格12.6元。别看这个棚不大,一个棚一年能培育200万至300万棵菜苗。”穆显亮介绍,2019年,穆墩村成功引进福建晨曦种业有限公司,打造设施大棚蔬菜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采用规模化、专业化的育苗技术,不仅缩短了育苗时间,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公司新增近2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700多户,促进农民年增收超1600万元。
除了“晨曦种业”,穆墩村里还有专注于竹凉席等竹家居制品生产的建瓯白猫竹业有限公司、创新研发风干鸭脖等肉类系列休闲零食的福建粤鑫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就业有门,增收有路,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发展。在白猫竹业上班的村民老穆说:“家门口就有班上,赚钱顾家两不误。”
图源建瓯市小松镇
党员带头、企业带岗、村民共富,在“双带双创”机制引领下,现在的穆墩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9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65万元,呈现出“头雁”振翅、“群雁”齐飞的美好景象。
如今,行走在村里,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村庄道路整洁通畅、农家小院花朵飘香……悠闲宜居的穆墩村,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不断完善洗衣亭、绿道、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去年,我们村还获得了‘福建省高级版绿盈乡村’的荣誉……”说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穆显亮喜上眉梢。
“今后,我们还要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等工作。”穆显亮说,“建设‘表里如一’‘形神兼备’的和美乡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双带双创’机制,也需要‘@所有人’。”
“闽山闽水物华新·山乡新貌”系列
未完待续……
来源:闽北日报(本报采访组/文 汤文娟/摄)
责编:张旭东
编审:罗勇安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