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怀化的理发师晓华因为“听得懂话”火了,理发这件生活小事也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价格实惠、理发结果满足需求、不推销美发用品……您是否曾在理发店的红白蓝三色灯柱前驻足,希望能够遇到满足以上条件的理发师?
在延平区
就有这么一位理发师
从业四十余年来
坚持亲民的价格、实在的技术
成为不少“老延平”
理发、美发的不二选择
他就是延平区南星兄妹理发店
店主、理发师叶屏飞
叶屏飞用自制工具为顾客卷发
四代人传承一颗“星”
许多“老延平”记得“南星”,却少有人能说清它的发展变迁。
20世纪70年代,叶屏飞带着从祖父、父亲身上学到的理发技艺,从大横镇来到延平城区,在祖辈经营的南星理发店里工作。当时,延平城区从事理发行当的人虽多,像样的门面却少见。利落的理发手法、童叟无欺的价格让开在沙溪河畔的南星理发店收获了男女老少的信任,成为全城名声最大的理发店。
“最初店里生意以基础的理发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烫发才在延平流行起来。”叶屏飞从父辈手中接过担子后,与弟弟和两个妹妹一起经营起更名后的“南星兄妹理发店”,这家店随后成为了延城首批申请到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理发店之一。远近闻名的南星兄妹理发店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出师后开起属于自己的小小理发店。
自研美发工具、坚持诚实经营,和胞亲一起将理发店办得红红火火的叶屏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视自谋职业为社会的光彩事业”的氛围下,1983年,叶屏飞作为先进代表,参加“全国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将南星的名字带到了北京。此后,他又参与了南平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创办、运营工作,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为更多个体经营者提供帮助,回馈社会。
“南星,就是‘南平之星’,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招牌,现在已经传到第四代人了。”提起店名,叶屏飞难掩骄傲。“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如今,延平区内有两家由叶家人经营的“南星”:由叶屏飞及其妻子经营的“南星兄妹理发店”坐落在胜利农贸市场旁,由叶屏飞的弟弟、侄子管理的“南星理发厅”则开在了滨江中路上,一家人坚守着祖辈传下的手艺,承担起街坊乡亲的“头”等大事。
理发美发“看人下菜碟”
大波浪、小碎卷、波波头……在时代的浪潮中,人们对“美”的定义不断变化,期待理发店这个处理“头”等大事的空间能为自己的造型带来新潮又顺心的改变。
作为最需要“赶时髦”的理发师,叶屏飞坚信,只要打好理发技艺基础,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拒绝接触一切新事物,电视节目、歌舞晚会、理发美发大赛等,都是叶屏飞不断学习新造型、开发新创意的渠道。“我有很多手艺都是从徒弟那里学来的。”叶屏飞笑着说,他经常在徒弟“走样”的手法、造型中学到新的创意。在这一层面上,师、徒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做理发、造型,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重复师傅教的手艺。真正的师傅,还是我们的顾客。”叶屏飞认为,作为理发师,就应该尽力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而这一满足不同需求的过程,也是理发师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进步的过程。
在南星,不仅要“听得懂话”,充分理解、尊重顾客的理发需求,还要重视“个性化”,结合对顾客发质、脸型等要素的观察,打理出最适合顾客的发型。叶屏飞将这种理念总结为“看人下菜碟”:“虽然这句话一般用于讽刺人做事区别对待,但我认为,做生意就该因人施策。”叶屏飞说,“比如,现在短视频流行起来了,有不少顾客会拿着手机里的造型,指定要剪的发型。我们不能照葫芦画瓢,得根据他们的情况,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和调整,才能剪出最好的效果。”
叶屏飞为客人卷发
理发美发,从来不是仅面向女性的“美丽经济”。在延平,说起南星的特点,不少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它在男士发型上的造诣。平头、三七分、大背头……男性发型的头发长度普遍较短,容错空间有限,更需要仔细考虑顾客需求、实际情况后再“动手”。
采访中,一名中年男子踩着暮色匆匆走进南星理发店,三言两语间就与叶屏飞商量好了需求:当晚,他要赶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想剪一个“显气色、有精神”的寸头。但在理发时,叶屏飞并没有将顾客的头发剪到最短。“今天赶时间,顾客来不及染发,但有这个计划。所以在理发时,要留下一定长度的发根,等他需要染发时,染发剂就有可以附着的发丝,还不会直接接触皮肤。”叶屏飞指着电推剪一端套着的限位梳说道。这处小细节,正是他“看人下菜碟”的实践体现。
从“听得懂话”到“心领神会”
在南星,如何判断来客是头一次打交道的新面孔,还是交情不浅的老顾客?从叶屏飞与客人的交流方式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当陌生的客人来理发时,南星理发店就会变成闲聊与沟通理发需求交织的空间,让“听得懂话”成为这次工作的主轴。“这就像看病的‘望闻问切’,如果医生一声不吭,就给病人开药,反倒叫人担心。陌生的‘过路客’进店,多聊两句,可以了解对方的喜好、从事的工作,便于调整理发的方案。”叶屏飞说。
对于认识多年的熟客,叶屏飞深知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有时“不说话都能知道要怎么剪”。这时,理发镜前可能变为两位老朋友话家常的空间,也可能是顾客放松身心的静音休息区,只有推子、剪子工作时传出的咔嚓声在小小的理发店内回荡。
11月15日傍晚时分,郑阿姨走进店里,与叶屏飞打了个招呼后,便站到理发镜前,边拨弄着头发,边用家乡话与叶屏飞交谈起来。理发、卷发时,叶屏飞与郑阿姨闲聊最近的见闻,手上熟练地操作着美发工具,氛围十分轻松。
“我头发长得慢,一年也就来这一两次,所以想问问叶老板的建议。”郑阿姨说,她偶然路过南星,动了理发的想法,对于要剪多少、怎么修剪,她一时拿不准主意。对于这位老顾客的发质特点和审美习惯,叶屏飞早已谙熟于心:“您喜欢留长头发,头发偏细,卷发时要分层次处理,才能让最后的造型蓬松又整齐。”
在采访中,老顾客们用三言两语编织出南星的变与不变。“我还是小孩时,就在他家理发,现在都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我做姑娘时就经常来他这剪‘学生头’,现在出去工作了,回家还是习惯来这打理发型。”从业45年,叶屏飞凭借一手“顶”上功夫留住了街坊邻居的心,虽然店址几经变迁,但许多熟悉的面孔一直都在。
2010年,叶屏飞将理发店搬到了如今的胜利农贸市场旁。14年间,南星“理发20元”的最低定价从未上涨,推销美发产品、办卡买套餐的“套路”也不曾在这里出现。“吃什么饭就做什么事,这也就是赚一份手艺钱。”在凭借一门手艺成为“万元户”的时代,叶屏飞没有选择转行投资、开设工厂,而是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当理发美发行业成为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时,他依旧坚守“不取不义之财”的理念,用公正合理的价格、精湛准确的服务吸引人心。
责编:张旭东
编审:陈 忠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