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闽北收获了“绿色金库”:
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居福建省前列,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全优,空气质量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南平市及所辖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数量居全国前三,被誉为地球同纬度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之一。
向兴而行,南平正绘就发展蓝图:
率先在福建省提出“全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实现主要流域水质Ⅱ类水以上、全域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全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四个全域”阶段性目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
游客泛舟九曲游武夷 (张筱惜 摄)
绿色是南平天然的底色,生态是南平最大的特色。近年来,南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对福建、对南平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开展“护绿、扩绿、转绿”行动,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冬日暖阳下,光泽县李坊乡管蜜村静静坐落在西溪河畔,四周青山环绕,水道宽阔,波光粼粼,宛如一幅山水画卷。“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后,我们村庄变得更美丽了,经常有游客来这儿观光。”村民曾立新笑着说。
光泽李坊管蜜 (黄敏 摄)
光泽县是福建省首批、南平市首个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试点县。当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建管融资模式,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改观、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128个行政村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任务。预计到2025年底,南平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可从2023年的50.17%提升到7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7%以上,乡镇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
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南平多措并举、系统开展生态治理的成果之一。南平以生态各要素为支点,强化重点领域保护,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通过开展“生态体检”,搭建“生态体检平台”,建立“1+N”工作机制,实现源头管控、常态化防治、问题集中攻坚相统一。此外,创新建立林长“巡山交树”制、河湖长“巡河交水”制,持续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
我市颁布实施8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成立全国首家生态仲裁院,建立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在全市推行生态联合执法机制。目前,南平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已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中3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图为松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前往梅口村查看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叶国豪 摄)
截至目前,南平市本级和8个县(市、区)已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示范区数量居福建省第一;8个县(市、区)拥有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数量居福建省第一。
2023年,我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0.55万亩,占任务数的156.35%;11条河流入选福建省五星级幸福河流,82个小流域断面Ⅰ—Ⅱ类水质比例从80.2%提高到89%。
南平成功列入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国家林业碳汇试点、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试点,2022年6月,生态文明建设和林长制两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云谷公园海绵化提升项目,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中的改造类公园绿地项目。项目利用山体高差及公园闲置绿地,沿山体设置滞蓄空间,建设雨水花园,改造生态透水胶粘石路面,系统化管控道路雨水、山水,既解决了易涝问题,也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场所。(张莎 摄)
……
尤值一提的是,在“护绿”行动中,我市突出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建好管好国家公园,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获批成立的基础上,划定4252平方公里区域作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用“环带”这个“外圈”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这个“内圈”,并完成环带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3个专项研究编制,深化“四防一提升”联动保护机制,争取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政策项目。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今年“五一”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展示南平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又一重要窗口。
今年5月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正式启动运营。风景道总长251公里,途经武夷山市、建阳区11个乡镇40个村。图为风景道建阳区黄坑镇坳头村路段。(吴大灼 摄)
近日,松溪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有林地股份合作签约仪式在松溪县茶平乡林下村举行。“以前,林场通过收储或租赁林地方式进行合作造林,方法单一,林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今,我们拓展了合作领域,对10年以下的幼林采取股份合作方式以获得更大收益。”松溪县县属国有林场场长陈少红说。
松溪县“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有林地股份合作签约仪式在茶平乡林下村举行(来源:今日松溪)
陈少红介绍,合作开展后,将由林场先支付林农前期的造林、抚育及管护费用,保证林农投入资金回收,同时从合作当年即进行林地使用费预分红,保障林地的收益,待主伐时再进行股份分红,采取保底就高方式让林农吃下“定心丸”。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产出,使得合作共赢,提升林地经营效益。
南平大力推行“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合作模式,同时协同发展林业碳汇、林下经济、林下旅游,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让“扩绿”之路行稳致远。
——项目牵引推动绿色扩面。我市实施全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等一批重大项目,2023年南平市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4.31万亩,居福建省第一;推动城乡一体化绿色提升,深入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系列森林品牌创建工作,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5个、森林村庄184个,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全覆盖;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试验示范区建设,深化推广“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2023年全市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进展评估获全国第一。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喉蜂虎 (陈志强 摄)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 (袁仁荣 摄)
——技术支撑推动绿色提质。南平率先在福建省创新推广森林“三改”技术措施,积极探索商品林赎买等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项目,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森林正向演替。截至2023年底,南平共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18.2万亩,现有林改培91.2万亩,商品林赎买92.3万亩,实施“一带三沿”一重山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180处、面积3.18万亩。
南平市积极实施、推广森林“三改”技术措施,即改种单一针叶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单层林为复层异龄林、改常绿用材林为常绿彩化、花化、果化,“镶嵌”多功能景观林,旨在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水土保持能力。图为建瓯山林。(邹建辉 摄)
——惠民导向推动绿色增效。我市广泛宣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转型。创新建立“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南平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被评为A档并获推广;总结推广光泽“无废城市”县域试点经验,探索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城市发展模式;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截至 2023年底,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 99.2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7.56%,共创建节约型机关297个,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率分别达85.83%、62.18%。
11月中旬,我市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其间,2024·“三茶”统筹重点项目推介、签约、开工活动举办,新式茶饮基茶精制加工生产、武夷山基茶供应链等全市29个重点项目正式签约,签约总金额27.12亿元,涉及万里茶道和茶产业全链条。
“作为茶博会成果展示内容之一,‘武夷山水·茶空间’一亮相就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邀请了全国百余位经销商做客武夷,致力让南平优质产品开启从大山走向市场、卖上好价钱的蜕变之路。”南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永春说,“武夷山水·茶空间”是“武夷山水”品牌开辟“茶”赛道的新征程,创设新的茶消费场景,着力构建以茶空间为载体、开创以茶文化为引领、以茶产品为核心的经济新模式。
立足资源禀赋,近年来,南平聚焦竹、茶、水等特色优势生态资源转化,建立主导产业链“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持续培优做强一座山(旅游)、一片叶(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等“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产业化经营的路径模式。近三年,全市旅游收入从676亿元增加到774.15亿元,茶产业产值从326.8亿元增加到445.1亿元,竹产业产值从376亿元增加到480多亿元,肉鸡产业产值从370亿元增加到500亿元,逐步构建起具有南平特色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
二都养生谷位于邵武市水北镇,以二都国有林场所在的离尘山谷、野境溪流、大面积森林及部分保留的林场老建筑为基础打造而成,建有水上餐厅、帐篷酒店、研学营地、休闲步道、观景台等,是当地围绕世遗1号风景道打造的森林康养项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黄杰敏 王晓云 摄)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绿色转型、绿色创新也正齐步迈进,汇聚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去年以来,南平开展“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301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并对全市769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系统评估,实现数字化改造“深突破”,助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以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地南平市为契机,加快打造碳计量碳监测高端装备产业,标准物质制造产业,工业产品碳足迹监测、评价服务产业。此外,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积极培育氟新材料以及ES纤维产业。
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中
如何点“绿”成“金”,促进价值转化?南平在全国设区市层面首创打造“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助力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同时,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落地省级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推广“绿色转型贷”“林业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设立环带专项建设资金,开展生态资产抵押贷款和生态资源资产证券化试点,让“含绿量”持续向“含金量”转化。
今年5月,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公布,南平入选。不久前,全市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我市全面加快试点工作步伐。
站上新起点,踏向新征途,南平正逐“绿”而行,向“绿”而兴,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责编:张旭东
编审:徐俐敏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