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条路就好了
在暑假期间,幼儿园楼舍和四季园之间的围墙被打通,形成了一条长三十余米,坡四十五度左右的斜坡草坪“这个斜坡这么长,我们可以做一条既可以玩也可以走的路。”于是他们有了想造一条路的想法。
活动脉络
1.造一条怎样的路?
基于幼儿的问题,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商量起来:
要造一条平整的路。
要铺满砖头,不能露出泥土。
要铺一条漂亮的小路,我看着就会很开心。
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了有多种多样的路,有木板路、彩砖路、水泥路、塑胶路、石板路、红砖路…...
大家找到了更多铺设小路的方法,并将自己的设计图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分析:造路之前,“修路”项目组成员先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达成共识、实地调查、设计规划……有了明确的共识、前期的实地调查,孩子们分组进行商议、沟通,共同完成了“小路设计图”。
2.用什么材料造路呢?
我知道,造路跟盖房子一样需要很多砖头,我家有。
我家也有,明天我可以带来。
我看过我爷爷造房子,还要那个铲子,平平的那个。
还需要沙子,幼儿园的沙池里有。
幼儿通过地毯式搜索,他们在家里、幼儿园各自找到了自己认为能够建造小路的合适材料:沙子、砖块、抹泥刀等。
3.开始造路啦
孩子们通过实地勘察和调查发现想要造一条砖头路首先需要挖路渠。
这有好多草怎么办呀?我们用铲子把草弄掉吧。
这土太硬了,用我的大铁锹吧。
雨后的土很软,我们给土浇点水,这样就很好挖了。
分析:孩子们通过借鉴雨天泥土湿润的经验给土、草浇水,遇到困难能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敏感捕捉事件对孩子可能的发展价值,在开展过程中我们一次次把孩子带入现场,老师退后观察、了解需要、跟进支持,把现场还给孩子,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4.一条不平整的路
这条路被我们挖的歪歪扭扭、不平整怎么办呀?
这里有条长长的绳子,我们可以把它拉直当作尺子量一量。
我们的砖头路做好了,让我来走一走吧。
发现问题:走上去会摇摇晃晃,不稳。
办法1:加宽路面
为什么要加宽?
因为石头太小了,两只脚踩上去站不稳。
只能踩一只脚,而且太窄了,大一点的脚放不进去。
我们把路面变宽一点,试一试,看看稳不稳,够不够大。
通过试验,孩子们解决了台阶要稳、大小要合适的问题。
办法2:加入水泥
我见过爷爷造房子,需要用到水泥。
可是我们没有水泥怎么呀?
我们可以写一封信给老师,告诉她我们需要水泥,然后让她帮我们买。
没有水泥怎么办呢?于是幼儿利用前书写的方式,向负责采购的老师发起了求助,并成功获得了水泥。
分析:行进的过程中孩子们再一次发现问题“路为什么会不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团讨,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教师提问梳理搭建要点,固定问题与解决方案,便于后期跟进。打破传统观念下的“纸上谈兵”,鼓励幼儿利用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实施的效果。
5.一条又宽又稳的路
我们一起挖呀挖
这条路终于被我们挖宽了。
发现问题:怎么和水泥?
孩子们寻求保安爷爷的帮助,了解到水、沙子和水泥的配比,并进行和、铺水泥活动。
水泥和沙子混合搅拌
加点水再进行搅拌
铺水泥、放砖块
哇,我们的路终于造好啦~~
让我来走一走!
分析:经过前面几次的深入练习与改进,孩子们的建构能力显著提升。幼儿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分工合作,有的小朋友喜欢搅拌水泥、有的喜欢铺路等。大家在“规划设计--探究造路--回顾分享”反复的过程中,一次次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建构新经验。他们凭借出色的空间感知与操作能力,成功建造了一条上坡路。
启示
对于幼儿
只有将已有的经验实践起来,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这是属于孩子的爱的基础工程。
我觉得这条路我们造了很长时间还有用了很多的水泥、砖头,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条路我们造得很辛苦,我们走的时候要小心点。
对于教师
1.在过程中,孩子们多次通过亲子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见证孩子成长的幸福足迹。
2.提供多种材料,创造条件丰富孩子们的感官经验,拓展了小路的有关经验从而了解到原来造一条小路是如此不易。教师作为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的追随和支持幼儿,让教育成为成全幼儿的美好感觉!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经过一次次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孩子们从被动到主动,在活动中成了小主角。造路从设想——行动——成功,见证了师幼共同成长的智慧,虽然“造路”告一段落了,但我们的智慧和成长一直在路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