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后宫干政在历朝历代可谓屡见不鲜,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西汉之吕后、唐朝之武则天女皇、清末之慈禧太后。
这三大权后,吕后开临朝称制先河,是中国历史上太后干政第一人。武则天掌握唐朝大权不说,更是直接自立为帝,篡唐立周,“腰斩”唐朝15年之久。慈禧太后则是在清末风雨飘摇之中牢牢掌握大权长达47年之久,以炉火纯青的帝王心术维系着清朝的江河日下的统治,死后仅仅3年,清朝便分崩离析。
要说这三位后宫干政的权后有什么不同呢?
有一大区别就是在于吕后、武则天都以外戚也就是自己的娘家人干政,来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慈禧太后却并没有以外戚干政,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宋安之来分析一番。
一、历史环境不同,慈禧太后即使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条件。
西汉的开国,其实可以称之为夫妻档式的开国。吕后可是一个狠角色,即使在刘邦活着的时候,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政。比如自作主张杀死韩信,而且也因为太子刘盈获得相当一部分开国功臣的支持。
正因为如此,精明的刘邦在将死之际,听到别人进谗言诬陷吕后妹夫樊哙,便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不是真的老糊涂了,而是吕后的势力太大,所以想在临死之前通过杀樊哙,来削弱吕后势力。
晚年的刘邦都一度要压不住吕后,等到懦弱仁厚的太子刘盈继位,更是压制不住自己的母后,并且在几年以后便死去。在这种情况下吕后吕后临朝称制,重用吕氏家族之人,并且以吕氏诸女联姻刘氏诸王,也属于正常操作。
到了武则天时期更不用说了,唐朝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朝代,妇女地位也高。
在这种环境下,武则天都可以自立为帝,重用武氏外戚也是情理之中。
而且这两位权后还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她们都处于王朝的上升期。吕后处于开国初期,武则天则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之皇后,属于是王朝前期,这时期不只是所在王朝处于上升期,皇权也在强盛时期,所以吕后和武则天窃取、代行的皇权是强大、完整的,因此受到的限制就小太多了。
而到了慈禧太后时期,环境就大为不同了。
首先自唐朝以后,应该是出过武则天这么一位女皇的原因,所以社会包容性就变得有限,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念也在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身为一介女流之辈,能垂帘听政已经是统治集团内部所能容忍的极限,如果再搞外戚干政,甚至自立为帝,那么肯定是不行的。
像慈禧太后干政时期,恭亲王奕訢就很不满地说过:“我大清宗社乃亡于方家园”。这里的方家园指的是慈禧太后的娘家在当时的北京东城方家园,以此意指大清要亡在后宫干政的慈禧太后手中。
而且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也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对于后宫干政,制度上其实已经限制死了。慈禧太后能在王朝统治力衰弱的晚期进行后宫干政,已经是打破了之前二百多年的惯例,是钻了空子,再想进一步,是不太现实。
同时在王朝晚期,慈禧太后窃取、代行的皇权,已经是衰落的皇权。像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这些真正的皇帝,对于帝国控制力都是一代不如一代,更何况是慈禧太后这种天然受限制的后宫干政。
再看看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时不时要咬你一口肉。内里清朝的统治力也是越来越弱,尤其是平定太平天国以后,汉大臣的崛起,督抚重臣渐渐地被汉大臣包圆,地方上与中央朝廷的离心力越来越大。诸如1900年的“东南互保”事件,说明中央朝廷的统治已经是式微。
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慈禧太后只能凭借炉火纯青的驭人之术,来维系各方势力,以高超的权谋之术维护中央朝廷的统治,来达到一个脆弱的平衡。
这时候,外戚势力的出现,不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起到打破平衡的负面作用,很容易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对。
二、慈禧太后娘家人的能力不行,实在是上不了台面。
虽说慈禧太后干政有着诸多限制,看似大权在握生杀予夺,国家大事,是一言定之,但如果越过底线,就会遭到各方势力反对。
比如说起用外戚,来以此获得更大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很容易遭到反对。但说是这么说,慈禧太后虽然不能像吕后和武则天那般大范围重用娘家人,但是起用一两个,一步一步提拔也还是没什么问题。
不过问题就在于,慈禧太后娘家人并不多,而且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如果慈禧太后非要重用,只会适得其反,增加大众的反感心理。不然若是有可堪一用之人,只要有能力,事情办得漂亮,并且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提拔,即使是重用,也没人会说什么。
据《旧京琐记》记载:“孝钦(慈禧太后)当国,其弟桂公祥,又为德宗(光绪帝)之外舅,常以闲秩无聊,求补一官,破例授工尚(工部尚书),不三月,卒令解秩,以其不称职,恐滋物议也”。
这说明慈禧太后也曾重用过自己的弟弟,可是弟弟不争气,只能将其解职了事,免得遭人非议,影响到自己。
我们再看看,晚清虽然是内忧外患的乱世,但乱世更容易出人才。可谓是能人辈出,人才济济,人精太多了,因为乱世同样意味着被阶级固化锁死的空间被打松,很多有能力的人可以更快冒出头。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太后的娘家人没什么能力,更不能出来了,一出来,只会相形见绌,如果太过重用,肯定只会起到反作用。
如果在承平之世,倒还有一些可能。毕竟承平之世,皇权稳固,阶级固化,有能力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冒头,能力平庸的外戚也更容易被世人接受。
当然慈禧太后不以外戚干政是一回事,但不意味着娘家人就什么都没有得到,该有的荣华富贵还是有的。
像她的哥哥(一说是弟弟)照祥是任护军统领(正二品),咸丰十一年恩封三等承恩公。
弟弟桂祥的知名度高一些,他的二女儿静芬由慈禧做主,成了光绪皇帝的皇后,即隆裕皇后。是官至都统(从一品),封三等承恩公。也曾被慈禧太后有意重用过,不过能力平庸,实在是上不了台面,最后只能是放弃,即使是高官厚禄,但并没有进入清朝的最高核心层。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