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仅次于秦始皇的隋文帝,为何毛主席评价“蕴藏大乱”?

文化   历史   2024-08-12 22:02   山西  

说起中国古代二世而亡的朝代,秦、隋二朝可谓是广为人知,好不容易结束了乱世,本来可以有一番大作为,结果开国皇帝是雄主,二代之君却是败家子,使得王朝是迅速衰落乃至亡国,是为他人作了嫁衣,为之后王朝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二世而亡以后,出现辉煌鼎盛的汉、唐两大王朝。


不过虽然秦、隋虽然都是二世而亡,但是开国皇帝的身后之名却截然不同


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一度有着“暴君”之名,但他一统六国,对中国进行了政治和文化上的统一,留下大一统这个后世野心家的终极目标,奠定之后中国“久分必合”之格局,所以评价很高。相比之下,隋文帝的名声虽好一些,但是存在感并不高,远没有秦始皇那般地位。


但是在西方,隋文帝的评价却很高。像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就认为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中国皇帝,秦始皇为第一,隋文帝为第二。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对于隋文帝开创的隋朝评价也很高: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可以说隋文帝在西方的知名度很高,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比之秦始皇还伟大,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


但是毛主席在读完《隋书》中的高祖本纪以后,却挥笔写下四个大字“蕴藏大乱”。


那么这是为何呢,隋文帝为何在西方评价这么高,他的伟大在何处呢?毛主席又为何对他评价并不高呢,到底有什么原因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隋文帝之所以在西方评价高,主要在于他有一项“隐藏”的大功绩。

隋文帝身为开国皇帝,自是有着一番文治武功,他最大的功绩在于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完成了大一统。


对内文治上也是颇有治国才能,在政治和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订刑律和制度,一改之前乱世王朝对于百姓的苛政和严峻的刑法,并且多次减税,减轻了百姓负担。还实行了高效率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创下的隋制,后世朝代也是沿袭了下去,还创下了开皇之治。


他建立的隋朝,还实行了相对公平的科举制,进一步打击自两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势力,使得通过科举制递增上来的人才,在朝堂上渐渐的取代了门阀士族子弟,弱化了门阀士族垄断仕官的现象,使得门阀士族的势力进一步被限制,最终在唐朝走向了消亡。


平心而论,虽然隋文帝在开国皇帝之中也并非庸者,但优秀的开国皇帝很多,隋文帝在其中并非突出者,只能说是不错,但是为什么在西方他的评价很高呢?

这就涉及到角度不同的问题上了,西方人的视角中隋文帝之所以评价很高,有个重要原因在于,他结束了几百年的乱世,一改当时越来越分裂,甚至有可能不再统一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将秦始皇奠定的大一统格局拉回正轨。


欧洲的面积为1016万平方公里,中国的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两者面积差不多,但是欧洲却是小国林立,分为了很多国家,中国则是自古以来,一直是久分必合,整体趋势一直是大一统的格局,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秦始皇了,要知道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经历的春秋战国乱世几百年,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很可能会演变成为诸如欧洲这种情况,但最终是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并且进行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统一,使得后世野心家,有着完成大一统的终极目标,而且文化上的统一,也使得大一统更加容易,因此奠定了之后中国久分必合的局面。

但秦始皇之后,虽然是分久必合,但是到了汉朝灭亡以后,久分必合的规律开始被打破,在将近400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之中,只有西晋短暂的实现了大一统36年时间,而且就是这短暂时间内也是不太平,爆发了八王之乱,直到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才结束了这几百年的乱世。


虽然隋朝之前有着西晋实现过大一统,但西晋的大一统太短暂,更是由此引发了更大的动乱,所以说隋文帝结束了将近400年的乱世并不过分。这也意味着,隋文帝将秦始皇奠定的大一统格局进一步巩固,将其拉回正轨,可以说这是隋文帝“隐藏”的一大功劳,或者说不为大众重视之处。


以大历史来看,西方人因为欧洲小国林立的局面,他们的角度自然更注重大一统方面,甚至以此为最大标准,所以秦始皇在西方评价很高,而有如此功绩的隋文帝自然也是评价很高,被排为仅次于秦始皇的中国皇帝。加上他统治时间比之秦始皇还要长,更有着“开皇之治”,还创下沿袭后世的隋制,所以很多西方人认为隋文帝是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二、毛主席对隋文帝的评价,在于全面评价,更客观更准确。


隋文帝虽为一代雄主,武有一统中国,文有“开皇之治”。但他的问题也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前明后昏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隋文帝晚年的作为并不光彩,是不复明君气宇。诸如他在开国以后,有感于前代刑法严峻,对百姓太过苛刻,所以命大臣制定《开皇律》,一改前朝酷刑,大为减轻了刑罚,他本人也是尊重刑律,是依法办事


但隋文帝晚年,却不再提倡法治,而是进行人治,还是毫无依据,肆意妄为的人治,是自己想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依法办事的好处在于有法可依,可以最大限度上保证公平。而人治的话,就变数太大,若遇英明之主,还勉强可以赏罚分明,但是像隋文帝晚年这种法外滥用私刑,那么就是一场灾难,他这么一做,下面官员也是纷纷效仿,这样一来,好不容易营造的政治清明环境,又要回到前代酷刑为主的时代。

同时隋文帝用人方面也是“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在开国初期隋文帝有所顾忌,用人尚算公平。但等到全国一统,尤其是晚年以后,隋文帝就暴露了自己的这一大缺点,使得很多功臣是不得善终,诸如虞庆则和史万岁等功臣就被冤杀。


当然最要命的是,隋文帝听信发妻独孤皇后之言,加上自己识人不明,竟然废了嫡长子杨勇的皇太子之位,改立嫡次子杨广为皇太子,由此埋下了祸根,而隋朝就是亡于隋炀帝杨广之手。


隋文帝犯下如此不应犯下之错,简直是太讽刺,所以史书记载“听哲妇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


虽然隋朝亡于隋炀帝之手,但从隋文帝在位晚期,其实就已经从各方面埋下了亡国祸根,尤其是在选择继承人方面,竟然选择了隋炀帝,可以说隋朝的灭亡,就是他一手酿成的。因此史书记载“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纵观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要论昏庸,除了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也就是隋文帝了。


虽然唐高祖李渊名声不好,也没有创下治世,并且使得儿子之间自相残杀,但他只是搞平衡搞失败罢了,想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制衡打压秦王李世民这个开国第一功臣,结果翻车了。并非真的是昏庸到约束不了儿子,而且即使有着“玄武门之变”,但事发后也是审时度势,没有再度引发动乱,而是将皇位让于李世民,使得唐朝走向巅峰,而不是二世而亡。


虽然隋文帝结束了近400年的乱世,使得乱世中越来越大的分裂趋势结束,并且为后续唐朝打下良好基础。像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就评价隋朝是“启唐朝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但是隋朝大一统时间不过29年,并没有彻底巩固秦始皇大一统以后留下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便是亡国,依旧留下了巨大隐患,甚至有可能再度出现南北朝那种乱世。

还好的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建立了国祚289年的唐朝,才彻底巩固了隋文帝留下的成果,不然便是前功尽弃。而唐朝虽然只用一年时间建立,但遇到的难度其实很大,开国以后,李世民南征北战,消灭了各大割据势力,才真正地成为全国性政权。若是遇到军事能力不强之人,都不一定可以守住唐朝的基业,或者说不会那样短时间内消灭各路割据势力。


因此毛主席评价隋文帝是“蕴藏大乱”,综合各方面来说,隋文帝虽然成就很大,有着“开皇之治”,但也是在盛世之中蕴藏了巨大危机,埋下了亡国之祸根,而且亡国之后,若不是后面是鼎盛的唐朝,那么很可能再度是长期的大分裂局面,所以这四个字评价是客观中肯的。


至于西方人眼中隋文帝评价如此之高,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角度不同罢了。


因为欧洲小国林立的局面,所以西方人对于中国这个漫长历史中一直不断大一统的文明古国,最感兴趣最注重的方面之一,自然是奠定不断大一统格局的皇帝。


像隋文帝这样结束将近400年乱世,结束长期大分裂的开国皇帝,又创下“开皇之治”,同时开创的隋制也是影响了后世,不断沿袭了下去,自然是评价很高,甚至很多西方人认为他是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更多系列分析和独特视角,请持续关注~

宋安之的历史小屋
古来多少王侯将相,英雄典故数不胜数,大江东去淘不尽,多少国仇家恨,多少悲欢离合,亦或是千古一帝亦或是升斗小民终成往事,留下的是故事,停不下的是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