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之中,明英宗和明代宗这对兄弟组合最是令人唏嘘不已,本可以成为兄友弟恭的典范,结果一场土木堡之变,弟弟代宗拥有最高权力以后,亲情变得一文不值,先是不想哥哥英宗归国,又是对于归国的英宗各种打压,还废了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换成自己的儿子,没想到英宗后来靠着一场夺门之变,又卷土重来再度为帝,代宗因此被废。
当然更耐人寻味的是,英宗虽然归国以后被各种打压,但好歹活下去了,并且在南宫生了几个儿子。而代宗被废以后,本来病重的身体有所好转,却在不久后离奇死去,可谓是一笔糊涂账。
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若是以“治国理政”方面来说,谁更合适当皇帝呢?
一、先来说说英宗的功过,所谓的晚年三大善政是怎么回事?
《明史》中对英宗如此评价:“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这三大善政简单来说,就是英宗追复父亲明宣宗的废后胡氏、释放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人、废除了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
整体来说,英宗在位的前期和后期也有闪光点。在位前期,8岁的英宗没有亲政能力,有赖于内阁“三杨”和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老臣,还有太皇太后张氏,政治也算清明,延续了“仁宣之治”,不过这份功劳,说实话,不能算在英宗身上。
在复辟二度为帝以后,英宗也是成熟不少,减轻了百姓赋税,整顿了吏治。
不过英宗的过错更大更明显,首先是重用宦官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更讽刺的是,英宗复辟以后,不只是杀了于谦,还平反了王振,可谓是大大寒了人心,一心为国为民的于谦是不得好死,祸国殃民咎由自取的王振反而被平反,这对于统治阶级中的士大夫集团不外乎是一个严重打击,如此这般,江山艰难之时,谁又敢挺身而出?
而且虽然英宗复辟以后有一定作为,但是败笔更多。对外是东北地区经营不善,西北方面还轻信了鞑靼部“换道入贡”谎言,河套地区就此丢失。
对内是重用锦衣卫逯杲、门达等,大搞特务统治,搞得朝廷一派乌烟瘴气。而且处置荆襄流民问题不当,使得儿子宪宗登基以后,就爆发了百万流民之变。
而这一系列烂摊子,都是宪宗继位以后,一个一个处理的。比如说平反代宗和于谦等,是大大挽回人心。可以说宪宗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他是前明后昏,不是一直昏庸,在位前期还是很有作为的。
至于用人方面,英宗也是一塌糊涂。像先后重用的王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门达、逯杲等人,简直是一言难尽。
至于所谓三大善政,追复废后胡氏和释放建庶人属于是家事,对于大局来说,并没有什么用,是积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也就是废除殉葬制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天下大势来说,并没有起到扭转作用。
说句不好听的,所谓的三大善政,多少有点硬是在英宗身上找到闪光点,然后一顿猛夸的意思。
从治国的大方面来看,英宗无疑是不合格的,是失败的。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好人,而且还是一个滥好人,但他绝不是一个好皇帝,用明清史学家孟森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始终为庸稚之君”。
二、明代宗虽非雄才大略之主,但治国理政方面比哥哥英宗强多了。
代宗这个人虽然有污点,对哥哥英宗苛刻,废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以自己儿子朱见济代之,但也属正常,毕竟为了最高权力,比这个残酷的多了去了。有父杀子,也有子弑父,更有兄弟自相残杀,对比起来,代宗这般也算不得什么。
而且抛开这个不说,就以治国理政来说。代宗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先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力挽狂澜,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是扶大厦之将倾。
可能有人说这个功劳要算在于谦身上,其实此言差矣。首先在当时代宗身为皇帝,皇帝身为最高当权者,不需要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而是要会用人,让专业的人才去干专业的事情才是正道。
毕竟上一个亲力亲为御驾亲征的英宗就翻车了,并且还被也先挟持着四处叫门,所以代宗不亲自出面御敌也属正常操作,做到了知人善用人尽其才,重用于谦,并且全力配合他,使其没有后顾之忧放开了手的干,这也是一种大功劳。
光此一点来说,代宗就胜过了英宗,是收拾了英宗的烂摊子,使得明朝没有南迁,没有丢失北方半壁江山。
在渡过这场亡国危机以后,代宗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都有不错的建树,使得元气大伤的明朝恢复得不错。
在政治上,大体来说,代宗任用的贤明大臣不少。像于谦、彭时、商辂、陈循、王文等,都是有能力的贤臣。
而且代宗这个人知人善用,于谦有大才,就对于谦是委以重任,而于谦有代宗的支持,对于朝政和军事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诸如军事上,支持于谦对京军制度进行改革,使得京军战斗力大增。《明史》记载“于谦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是“京军之制一变”。
在民生经济上,对于当时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代宗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是赈济灾民,安抚流民,避免流民成为社会上的巨大隐患,对于稳定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不然的话,不用等到宪宗时期,英宗复辟以后,怕是就有百万流民之变。
当然代宗也有自己的不足,虽然他知人善用,但很明显他的手段并不是很高明。诸如任用于谦,对其的恩宠可谓是无以复加,却看错低估了于谦,不知道于谦这个人只忠心于国家,而非皇帝个人,所以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并没有起兵反抗。
而且代宗重用石亨,有一个用意在于制衡于谦,避免于谦一家独大,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是他却是用错了人,结果石亨联合徐有贞和曹吉祥发动了夺门之变,使得英宗复辟成功,而代宗也因此落得一个被废而死的凄凉下场。
代宗这个人还优柔寡断,缺少开明帝王的大度和霸气,对于朝政也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最后被推翻。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代宗,毕竟他只是“代理”皇帝,他的皇权来源于孙太后和英宗母子二人,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再加上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以前,可是当了14年皇帝,可谓是根基深厚,朝野上下支持他的大有人在,代宗自然不好掌握朝局。这也是代宗不敢,哪怕是偷偷地让英宗“病死”的重要原因。
如果代宗没有这个“先天不足”,一开始就是正统皇帝,没有这么多顾忌,大臣没有英宗这个第二选择,那么想必他的作为会更好更大。
所以综合来说,以治国理政来说,英宗是远不及弟弟代宗的,代宗更合适当皇帝。至于做人方面,这兄弟二人也就是半斤八两,虽然英宗更好一点,个人魅力更大,但是很难说这里面有没有“作秀”成分掺杂其中。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主打明清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