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你吃卡花了吗?青岛地区七夕节的习俗

文摘   文化   2024-08-10 07:25   山东  


又是一年“七夕节”,立秋之后依然感觉不到凉爽,看着从早市买回来的“卡花”,回想起儿时大人们给我们讲的那些“七夕”的故事。那时,每到“七月七”这一天,如果天晴的话,早早的吃罢晚饭,几个孩子纷纷拿着小板凳坐在天井里,一边吃着手中的“卡花”,一边抬头遥望着天空。寻找妈妈说的那条横贯南北的天河,寻找河两岸那两颗格外闪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节”,源于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到了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家家户户吃“卡花”,遥看牵牛织女星,是青岛民间的传统风俗习惯。



“七夕节”,旧时又称“乞巧节”,又因参加乞巧的多为青春年华的少女,故又称为“女儿节”青岛地区曾有“七夕拜七姐神”之习俗,即“乞巧”。未成年的女孩子在这天要祭祀织女,祈求有一双巧手。后来还衍生出“我请姐姐吃甜瓜,姐姐教给我纺棉花;我请姐姐吃大枣,姐姐教我做花袄……”的俗语歌谣。



“七夕”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磕“巧果”,又称“乞巧果子”、“巧饽饽”、“巧饼”、“卡花”、“饽花”。不过青岛地区还是叫“卡花”、“饽花”的居多,这也是“七夕节”这天必吃的食品。


“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而在我们青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七夕”这天卡(磕)“卡花”“卡花”。七月七,吃“卡花”,是青岛人最习惯的过“七夕”方式。





“卡花”是用油、鸡蛋、糖(以前基本用糖精)、面粉和好后,准备好元宝、桃、篮子、鱼、兔、鸡、猫、狗等各种形状的卡子(“磕子”,模具,青岛话读“ka”),把和好的面分成小面剂子,摁到卡子里,反扣出来就变成了各种各样可爱形状的“卡花”了。然后用大锅干烙至熟后,将“卡花”用线穿起来,戴在孩子的脖颈上,或四邻亲友之间相互馈赠。据说可以辟邪,吃了“卡花”,孩子心灵手巧。



那时有些家没有卡子或是形状不一样,就会邻里间相互借用,或是互相换着用。左邻右舍的妇女们在家忙着和面,围着大锅烙“卡花”,孩子们成了跑腿的,也是最兴奋的。等到各种样式的精美“卡花”在灶台里不断翻转腾挪后,一股股麦香气便直冲鼻腔,瞬间沁入心脾,口水不禁在嘴里打着转转,此时母亲会把稍微凉下来的“卡花”塞到你的手里,让你解解馋。那些难忘的年代里,母亲在灶头挥汗如雨,我坐在灶前拉着风掀,看着锅灶的场景,至今忆起仍历历在目。如今,父母离世多年,家里还存有当年的“磕子”,又到七月七,睹物思人,不觉间泪已模糊。



那时,孩子们最爱的的是“小篓卡花”(小篮子),这种“卡花”有一个小孔鼻,用一根红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几天也坏不了,孩子饿了可以随时咬上一口,香甜可口。小时候,孩子们一开始都舍不得吃,往往和小伙伴们相互比较,玩上几天后,直到小“卡花”变得硬邦邦的了,才不得不吃掉。



“卡花”有大有小,小篓、元宝、小狗、小猫、桃等最小,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挂在脖子上自娱自乐。鱼、狮子等就偏大一点,烙熟了直接吃最合适。如果再大的“卡花”一般叫“饽饽”了,要放在大锅里蒸,蒸好后用来供奉牛郎织女,以祈求生活甜蜜幸福。再后来供奉祭祀之传统慢慢消失了,完全变成了以食为主的节日习俗了。



《即墨县志》载:“七夕妇女供织女图,穿针乞巧,有丧者先日设筵祭先灵,戚友馈纸钱”。晚上妇女们会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挂织女图,摆上时令瓜果、花生、巧果子,向天上的织女乞巧。崂山、即墨一带的妇女各自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针线活,如针织、刺绣、花边、绣鞋等,边展示边炫耀的凑在一起过乞巧节。 


有的地方这天会生绿豆芽,称“巧芽”。晚上少女们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果”、“巧芽”,祷告乞巧。


“七夕”之夜,有些地方的人会在院内天井铺席而卧,遥望天河,看看秋季作物收成如何。时有农谚:“天河弯弯吃干饭(收成好吃米饭),天河直溜吃粸馏(收成不好吃苞米面团子)。”当看到弯弯的天河出现时,人们便互相传告,预庆很快到来的丰收之喜。



传说“织女会牛郎时,喜鹊于天河上为之搭桥,名为‘鹊桥’”。有人说七月初七这天,真的看不到喜鹊,是不是都飞到天上搭鹊桥去了。其实,喜鹊搭桥只不过是由于人们对牛郎织女爱情坎坷遭遇的同情,从而产生的一种愿望寄托而已。喜鹊是留鸟不是候鸟,一年四季都只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不会因为季节变化而迁徙。大家也不妨留神观察一下,看看“七夕”白天和晚上到底有没有喜鹊出现。 


据说在“七夕”这天的夜晚,如果静静地呆在葡萄架下,或许会听到牛郎织女的喃喃情话。遥望星空,海誓山盟,这也是旧时无数恋人之间的浪漫,难怪后来把“七夕节”称为了“情人节”。 

崂山区阿明馒头店的精品小“饽花”


青岛解放后,吃“卡花”的习俗在青岛一直流传下来。但现在很少看到有家庭自己卡(磕)“卡花”“卡花”了,一般都是超市或市场上买点现成的。以制作大馒头而闻名的崂山王哥庄一带的商户,“七夕”前几天都是全家上阵做“卡花”,一时间让这座山海小城香飘不断。如今的“卡花”更是添加了牛奶、紫薯、南瓜、蔬菜汁等原料,虽然还是纯手工制作,但口感味道更加浓郁香甜,营养愈发丰富。



除了“卡花”外,“七夕节”其他传统习俗如乞巧、望天河等均已渐渐消失。进入新世纪,人们更注重的是“七夕节”的爱情内涵,许多新人特意选择在这天登记。今年的“七夕”又恰逢周六,估计今天全市婚姻登记机关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了。


同时火爆的一定少不了岛城秀美地沿海一线,八大关、太平角、西陵峡路、海底世界、奥帆中心情人坝、浙江路的天主教堂广场等等。迷人的青岛从不缺少浪漫元素,黄海明珠也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海誓山盟之城”。


平度一麦香丞花饽饽的面塑手工艺玫瑰花

这一天里,年轻情侣则是选择互相赠送礼物的居多。“七夕节”送鲜花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风俗和潮流。玫瑰花是代表爱情的花朵,也是独属于情侣的花朵,各种玫瑰花在这一天也会格外畅销,大小花店头着好几天就开始打出横幅标语,提醒来往的人们,“七夕”莫忘买束玫瑰花向对方表示自己的爱意。



“七夕”佳节,是我国诸多传统节日中最具温馨浪漫色彩的一天。只是可惜传承多少年的历史习俗已慢慢地消失,就是说起“卡花”,估计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它的来历了。


如今,一提到“七夕”,大家很自然会想到“中国的情人节”——约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收礼物、享美食、看电影……在这一天与自己心爱的人度过这美好时刻,是恋人们最想拥有的节日礼物。这一天,成了情侣们有机会表达爱意、加深感情的美好日子。


本文部分文字参考:张贻修《七夕节在青岛》、青岛市志·社会卷·风俗等;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青岛最有影响力的文史、文化、文旅自媒体平台,个人创办,一年365天,天天与您相伴!欢迎文案合作商务对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