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习要点总结,打拳不在迷茫

体娱   2025-01-12 06:00   北京  



1 要中正


在习拳过程中,经常发现习拳者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周身别扭,初习拳者尤甚,

首先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其次,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在前成川字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以"金鸡独立"为例,一定要身体略有倾斜,才能保证身体沉稳,即"斜中寓正"。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2 要"松"、而不"懈"

练拳时精神萎靡,骨节闭合,好象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一样,头垂、背弯、胯余、膝软,两手两臂也是如此,肌肉软瘫一堆。拳架松懈丢瘪、混混沌沌、无精打采。虽练拳多年,但是情绪不浓,推手时丢瘪顶抗,毛病丛生。以上弊病皆由"松"、"懈"不分所致。
  
首先要提起精神,注意意领。其次,所有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气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处处都要走出两稍之劲来。用意不用力为之松,不用意不用力为之懈。所以拳论说,用意不用力,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意气君来骨肉臣。
3 要"开"、"合"分明

不少人练拳和推手时,知开不知合,知合不知开,拳势开则散,合则瘪,开合分离,根本谈不上连绵不断。行拳棱角丛生,推手时顶抗丢瘪,处处受制。

开合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开离不了合,合离不了开,开合同时存在。我们提倡开时注意合而不散,合时注意开而不瘪,就是为了防止开合分离。拳论说,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千真万确的。当你功夫练到一定程度时,你会感开中有开,合中有合,或者叫一开再开,一合再合,达到开合难分的程度。这是练好太极拳和太极推手的关键所在。

4 要足下有根

盘架推手时,总是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单脚难以自控,甚至双脚在地也不稳当。主要表现为虚实变换得不好。前后虚实全靠前倒后移,左右虚实也靠左右摇摆,所以这是造成足下无根的根本原因。
  
关键主要依靠松腰落胯,重心下移,自然站立稳当。具体做法:如弓箭步,后足实变前足实时,后足要蹬,前足要撑,松腰落胯,在松沉中实现重心转移,虚实变换。用我们的话说,在松沉中进退,在进退中松沉。这样既可防止硬腿,又可防止软腿,足下自然稳当有根。
5 要圆活

棱角多,拳架硬梆梆,动作呆滞不受看,没有太极拳味道。主要原因是没有承上启和抹角所致。盘架和推手时,在开完合尽处,用松沉劲将上下两式无间隙的连接起来,同时在开完合尽处划个小弧,这个小弧叫"抹角"。就好象打篮球接球一样,要有缓冲地接住并返回。有了承上启下和抹角,拳架自然松柔园活,连绵不断。显则象长江大河滔滔不断,藏则象冰下流水视而不见。有了此劲,不仅拳势优美,而且在推手化劲中起重要作用。这也是"内家拳"与"外家拳"区别之关键所在。

6 要转换轻灵,避免双重。

双重是病,其表现为:盘架时迈步迟重,起落不稳,老像重生,难以自控;推手时,攻哪守哪,顶抗有余,不明化取。虽练拳多年,仍处处受制,皆因双重所致。
  
首先明阴阳之理,划清自身虚实,迈步轻灵如猫行。虚实的变换主要靠两肾两胯来完成。正确地变换虚实,肾应能够自然出入,肾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肾怎样才能出入呢?比如说,骑自行车时,一脚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边的肾胯随之下降为实;另一脚沾粘吸提,胯肾随之上升为虚;如果双脚齐蹬则滞,犯了双重之病。那么在习拳过程中,向前迈左步时,左肾左胯升起为虚;同时,右肾右胯下降为实,左右反之。概括讲,凡是虚腿的一边肾胯升起;凡是实腿的一边肾胯下降。无论盘架子和推手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之要求。
7 要松肩垂肘

松肩垂肘,人们往往理解为肩峰往下沉,越沉越好,甚至着意往下沉肩,使肩背紧张,如负重担,造成板胸不能运化,对推手影响极大。
  
关键在于弄清肩的结构。肩是由肱骨头、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胸锁骨构成。压肩会使肩关节闭合,气上浮,有憋气的感觉。要想松肩,必须肩关节启开,松筋并向前有拢意,肩背毫无份量,气因方能畅通。功夫练久了,肩关节自开,肩活胸柔自然能够运化,才能实现拳论所说"运化在胸"的要求。
8 要圆撑饱满

盘架、推手时,常常发现此处有,彼处无;一处有,多处无。凹凸断续处处可见,拳势不圆满,因此在推手时处处受制。

要学会全面用意,在意的指挥下,周身都要有一定的棚劲,棚劲不能单纯理解为向前向上的顶和抗,棚劲是母劲,一切皆由母劲变化而来,棚劲用好,感觉奇妙。用意就是练意,意既能照顾全身,又能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全面是为了重点,重点是全面的突出表现。这就是太极拳的整体观念。任何拳势的变化都应意变在先,意是指挥官,又是先锋官。无论盘架还是推手,周身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同时又要千变万化,这就叫"身形不变变在中,变中不变在其中"的理论。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拳势自然舒展大方,紧凑圆活。舒展而不散,紧凑而不瘪。没有断续,没有缺陷,没有凹凸,功夫久了,就能松沉贯通,内外一致,无论行拳还是推手,都会感到奇妙无穷,丢瘪之病自然消除。

9 要呼吸自然为宜

太极拳之呼吸是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书刊杂志又各说不一,使得练拳者无所适从。我想谈太极拳之呼吸,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统,即胎吸、毛发呼吸、及口鼻呼吸。这三大呼吸系统,不管你意识到或没意识到,都在完成与大自然交换气的任务。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气才能下达气海,才是真正的深长呼吸。呼吸深长,一般说来,身体健康,寿命长;呼吸越浅,健康越差,寿命越短。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我认为应该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阙穴进行呼吸,吸时神阙穴(脐轮)带动肚皮往命门贴,呼时还是用神阙穴带动肚皮回原处。这样一收一放,周而复始,任其自然。
10太极拳的收功

练太极拳收功要点:

1、做动作不要配合呼吸,随意划动。

2 、双手叠肚脐不用意识去意守。

11为什么练太极拳要收功?

太极拳为内家拳,内家拳修炼程序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气:元气,真气,不是气体。元气、真气是粒子团,气体是分子团。

当练太极拳时,就是精化气过程,练拳精就在化气,练完了就要把气收回来。不收功,练出的气就散逸掉。

练太极拳膝盖痛原因之一是没有收功。

练太极拳产生膝盖痛是普遍现象,原因之一是没有收功。只要练太极拳收功了,恪守禁欲原则,就不会产生膝盖痛。这个效果是显效的,不会再有膝盖痛。出现气感,经络感,周天感等境界。

12太极拳的放松

太极拳的核心是放松,所谓大松大软。太极拳的放松,是放松心神。放松形体目的是让心神松静,放松心神是太极拳放松核心。只要心神松,形体紧是没有问题。比如盘腿打坐,腿是紧的,心神松。

打太极拳目的不是做动作,不是为了动作标准,动作优美,动作难度。是心神放松,只要心神松静了,动作标不标准,对不对都无所谓。这样打太极拳觉得紧气,提气就是用了拙力,心神就浮躁了。这时要停一下歇一下,不为完成动作影响心神松静。

总之,打太极拳要以放松心神为主,姿势动作在其次。放松形体目的是放松心神。

13打太极拳目的

太极拳的盘拳走架,它的目的是什么?

是找松静,寻求松静。 以松柔缓慢的动作架势让心神松静下来。用形体松静引申到心神松静,行拳走架目的是为了心神的松静。知道太极拳这个核心,打太极拳就有了主心骨。行拳走架以松静心神为主,动作标准,优美其次。行拳走架一次,就像休息一次,就像睡眠了一次。身心松静了,经络才环流。经络环流,体质跃升。

14太极拳的禁欲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练功程序:

1、练精化气

2、练气化神

3、练神还虚

精:精津,精微。

练精化气,就是通过内家拳练法把精津精微练化成气。打太极拳,能把精津精微提炼出来,这时不禁欲,练出的精津精微就漏出去,边练边漏,耗损肾精,损害身体。

肾精漏亏,肾主下盘,所以产生膝盖痛。

禁欲是内家拳守则,无法恪守这个规则,不好去练。

练太极拳普通膝盖痛,是没有禁欲造成的原因之一,练练漏漏,漏成肾亏,肾亏膝盖痛。

15练太极拳怎么放松心神?

松静心神是太极拳的核心,松静心神是怎样的?就是头脑空白无意识,头脑没有意识活动。叫虚无,无知无觉。这样打太极拳放松身形,放松心神。想动就动,不想动就不动。

16太极拳的气感经络感

练太极拳只要恪守了禁欲规则,做了收功环节,就会有气感,经络感,这是打太极拳的效果。

气感:热凉胀麻等身体触感。

经络感:热线凉线感,循经气流动感。

往下练逐渐会有循经周天感。

17太极拳的精气神

太极拳是内练精气神的拳法,如何内练精气神?就是放松入静,放松形体,放松心神。身心放松,增加精津化气能力。放松了身心,感少真气消耗,减少了七情六欲干扰,气机有序化运行,经脉有规律周天循环。比如生气了,气血会涌上头部作无谓功耗损。剧烈运动,心肺需要大量功耗。生命在于静养,越静的生命越长寿,比如模糊是生物最长寿的种群。

太极拳,练的是心神松静,不是练架势标准,优美,难度。动作优美的竞技长拳,动作难度最大的瑜伽,练不出气感,经骆感,在于它们不是以放松身心为目的。

18太极拳膝盖痛问题

膝盖痛在太极拳界占有率很高,还出现太极膝这个词。练太极拳膝盖痛原因:

    没有禁欲。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不禁欲,练出的精气泄漏,损伤肾精肾元。肾虚亏就产生膝盖痛。

    没有收功。打太极拳套路,练出精气不收回来,精气就散逸掉,屡练屡散,损耗肾元,产生膝盖痛。

    病理反应。有些半月板损伤,膝关节炎,膑骨劳损等腰膝病的,练了太极拳气血活泼了,会去攻病灶,这样也会产生膝盖痛,这样膝盖痛是正面的,练太极拳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视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太极文化”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北京昌平太极拳培训基地

推荐公众号



太极文化
弘扬太极文化,承传太极技艺,研几太极理学,崇尚太极养心,推广太极运动,普及太极健身,体悟太极心法,顿觉太极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