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前辈透露的太极练功诀窍,条条都实用~

体娱   2025-01-22 06:00   山东  



一、准备活动。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打太极拳,人的下肢静力负荷很大,踝、膝关节及其周围的韧带负担特别重,比平常走路所承受的要大好几倍,甚至10倍以上(因工夫深浅而异)。


运动中颈、脊、腰、髋、踝、肩、肘、腕等关节又不停地旋转运动,特别是踝、膝关节,骼股韧带、腹股沟韧带等,往往会因骤然着力闪挫,扭伤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实践证明,在做准备运动后打拳,不但关节、韧带不易挫伤,肌肉不易劳累,而且特别容易沉稳,做独立、蹬脚等平衡性动作也站得比较稳。

 



二、运动适中。太极拳运动量的大小决定于锻炼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呼吸的深浅,工夫的高低等因素。运动量因人而异,不能统一规定,以练完后感觉轻松,心胸开阔舒畅,精神清爽而腰以下不倦怠为度。


为了防治疾病而去打拳,运动量也不宜过大。特别是肝炎、浸润型肺结核、内脏下垂、冠心病常有心绞痛史的病人,连续打拳不宜超过30分钟,也不适宜练速度较快、不易调节呼吸而带跳跃动作的套路。一般人不间断地练1小时,运动量大抵适中,练简化太极拳3遍以下者(或一遍88式)可算是小运动量。


但如果基础好的人认真练15分钟,也可以致大汗的。有些人练完太极拳后会感到胸翳、气闷,甚至头眩作呕、肩疼腰酸,这并不表示运动量大了,而应该从运动要领、锻炼方法等技术问题上找原因。

 



三、姿势正确。要做到四点

一是心静体松,精力集中保持松静,首先要把大脑静下来。然后放松周身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全神贯注投入到练拳中去。


二是虚领顶劲,尾闾中正。头正颈直,虚领顶劲。口唇自然闭合,下颌向里收,舌放平,动作要向何处,眼神先去,眼随手动,手到眼到,停时目光经食指前视。


三是沉肩坠肘,坐腕舒指
肩要松沉平齐,不可一高一低。肘要松沉微屈。意贯指尖。


四是含胸拔背,气沉丹田。锁骨平准对齐,胸肌放松,称作含胸。背肌也要放松,背肌骨节微有上提之意,背部皮肤有绷紧的感觉,称作拔背。

 




四、动作规范。

要做到四点:

一是以腰为轴,上下相随。腰为主宰,带动四肢运动。腰腹肌转动,胸背肌亦随之转动,带动四肢的缠绕圆转。作到上下呼应,融为一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要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一气呵成。


二是步法灵活、虚实分明。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运动时两腿要分清虚实,随着重心的转移,两足要交替支撑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三是势正招圆,连绵不断。势正是指动作端正,不散漫,不蜷缩,不歪斜。招圆是指动作圆满,舒展不拘不僵。动作之间要求连绵不断,招招贯串,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


四是以意导动,内外合一。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要“心静用意”。使意识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作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这里还要重点谈一下膝关节的保护问题,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支撑身体最重要的关节,太极拳运动虽不是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由于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放松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经常有一腿支撑重心,所以对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所以运动不当就会严重损害膝关节,造成疼痛。分析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练功前关节活动不充分。活动不够充分就开始练拳,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还比较僵硬,做动作不慎就会造成膝关节扭伤。

二是练功后不注意休整及保养。练功后不做好休整活动,就会使腿部肌肉僵硬从而导致膝关节劳损。

三是练功时姿势不正确。 


1、跪膝。跪膝就是膝关节超过脚尖太多,使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到膝关节上,不能顺利地下到脚上,由于膝关节承重太大,易造成膝关节疼痛。 


2、定式时实腿的膝关节与脚尖不能对照。陈鑫说:“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由于膝关节与脚尖不对照,使膝关节受力不当,所以易造成膝关节疼痛。如动作“懒扎衣”定式,右腿要注意膝关节与脚尖对照;动作“单鞭”定式,左腿要注意膝关节与脚尖对照。 


3、动作转换时不能虚实分明。在脚尖外摆、内扣时尽量不要负重,待定好方向后,再将重心转移过去,不要将两脚在地下虚实不分地乱扭乱摆,这样既不能体现出虚实分明,又会在带负荷转重心时,不小心使膝关节受伤,导致以后出现关节痛。四是重心过低造成运动量过大。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从来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在初练太极拳时就会感到腿部支撑力不足,腿部容易疲劳,这样也容易使膝关节在控制能力差时受伤,致使关节疼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视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太极文化”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北京昌平太极拳培训基地

推荐公众号



太极文化
弘扬太极文化,承传太极技艺,研几太极理学,崇尚太极养心,推广太极运动,普及太极健身,体悟太极心法,顿觉太极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