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关于“裆走下弧”的几种说法
体娱
2025-01-13 06:01
北京
在网上,某先生提出了“裆走下弧”以及“荡裆”等有关问题,希望引起大家讨论。这是很好的现象。我认为在网上开展有关武学问题的讨论,可以活跃学术气氛,有利于大家共同提高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以便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这是值得提倡的可喜可贺的活动。欢迎各位同仁勇跃参加。
下面针对某位先生的具体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意见,权当抛砖引玉。
一.首先要弄清楚“裆走下弧”和“荡裆”是怎么一回事。这两个词语都是陈氏太极拳用语。在长拳类的某些拳种也提及此词语。但是与太极拳用语的涵义有所不同。
下面专谈谈这两个词语在太极拳中的意义。
“裆走下弧”是正确的运动过程,指的是在演练拳架的过程中,变换虚实,倒换重心时,裆要压住,要沿着微向下的弧线形运动路线移动。也就是说,在太极拳这动中在变换虚实时,裆的中心点移动的轨迹是一个度数微小的下弧形。
有位前辈给我讲拳时,没有用“裆走下弧”这个词,而是说“裆贴砥行”。“砥”者,磨刀石也。磨刀石用的时间长了,自然出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曲面形。贴着磨刀石的面走,自然就是弧线运动了,这是形象的说法,与“裆走下弧”有异曲同工之妙。
“荡裆”是一种错误的形态,是指练拳过程中,马步的大腿低于膝,弓步时前腿的大腿低于膝,这时裆必然在膝之下,突了出来,在两腿变换虚实时,裆就会象挂钟的摆,左右摆荡,这就叫作“荡裆”。不利于重心的稳定。
大家知道,太极拳每个姿势的形成都要通过手法、步法、身法、眼神四个方面结合起来配合恰当,才能做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般的说法叫做上、中、下三盘相合。武术理论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节,也叫三盘,上盘包括头、颈;中盘包括躯干,即由肩到胯;下盘是由胯以下,包括双腿、双脚。三盘也叫根、中、梢三节,腿为根节,躯干为中节、头颈为梢节。三节(三盘)配合得当全身动作才能协调一致,自然流畅。
太极拳动作协调一致,轻灵圆活,其重要的基础在于身法的正确。这就是松肩、坠肘,涵胸、拨背、裹裆、松腰、收臀、抽胯、顶头悬。这九个部位,九点要术,是太极拳的九项规则。这九点互有关系互相影响;九点统一做好了,才能使身体稳定又轻灵。以上说是上盘和中盘,而下盘的作用更大,是行拳时所有姿势的保证,每个姿势动作都是需要腿和脚这两个部位来支持的,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之于腿”,还有“裆开于胯,纵之于膝,蹬之于足”,“消息全凭后脚来”,“功夫在脚下”等等说法。这些都说明腿是支撑身体的根基,又是劲力发动的要源。而腿的作用是通过胯、漆、脚这三个重要部位来完成。
写到这里,某某先生提出的“架子低了会不会出现‘荡裆’之类的毛病?”便可以明确地解答了。拳架姿势有没有毛病,关键不在架子高低,而在于腿的姿势正确。胯、漆、足三部位配合得当,就不会出现荡裆之类的毛病。这里有一个必须掌握的原则:“膝不过足尖”。“大腿与小腿的夹角大于90度”。马步的要求,两膝尖稍向外撇,膝尖与脚尖方向一致,两大腿内侧均向外晾,这叫“敞膝”,“吊裆”;大腿与小腿的夹角大于90度,脚腕,膝窝和大腿根部松成三个弧形,达到气沉丹田,上体骨节能全部松开。因为脚腕、膝窝和大腿根三处都是大于90度的弧形,所以我把这种定势叫作三弧桩。弓步前腿为实,小腹肚皮松开贴着大腿根,全身重量落在前腿上,后腿为虚,须伸直,膝部不可打弯,后脚虚着地能抬而不抬,要求鼻尖与实腿(前腿)的膝尖,脚大趾尖上下垂直,名之日“三尖相照”。由此可知,拳架可高可低,只要掌握“大小腿夹角不小于90度”和“三尖相照”的原则,就不会出现“荡裆”错误。
二.“裆专下弧”在太极推手和技击中有重要的作用。裆的位置在两大腿中间,是人体中节的末端,它是人体姿势是否中正的标志性的部位。所以在太极身法里有“裹裆”“收臀”,的要求,这样可以促使尾骶骨中正,从而使腰脊端直。脊柱正直了,重心也微微下移,使身体达到平衡稳定。另外,从太极内功、气功的角度看,裹裆是为了收缩肛门内的托约肌,不要让中气从肛门跑掉。敞膝裹裆,裆开一线之后,两腿间好象变成圆形,“裆要圆,圆则稳”,裆圆之后,下盘能稳固,中上盘也轻灵了。再则,由于裆所处的位置特别,它中心区的器官有肛门、会阴、男子的两肾囊也在其中,是人体最薄弱环节之一,太极拳运动中要采取裹裆,吊裆等锻炼方法,用来改变人体这一薄弱环节、增强其抵御击打的能力。
“裆走下孤”或者说“裆贴砥行”,是太极拳技击特点所决定的。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是抛击,是发打。化、引、拿、发,是在保住自己重心稳定的前提下,破坏对主的重心造成自己得机得势,对方不得机不得势,而后趁机击打之。正象拳经所云:“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裆走下弧”
正是这种先下后上,而产生将对方拔了根再抛击而打出去之劲力。
对于这一点,陈氏太极拳先贤陈鑫在《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讲到身法时说:“其周身规短,顶劲上领,裆劲下去,(要撑圆,要含住)……”“裆劲下去”之意就是要气沉下去,裆要压住,稳住重心,走下弧形路线前移,目的在于掀起对方之根。象铲车一样把对方撮起来,而后扔出去。
对于“裆专下弧”所产生的内劲,我深有体会。记得在2002年太极拳宗师杨禹廷诞辰115周年纪念大会上,我和师兄李宗蒲表演定步四正推手,高壮飞师兄和他的学生跟我们同台同时表演。在什刹海体校表演大厅里,主席台坐西向东、南北拉开,足有十多米宽。高师兄他们对着主席台南端,我和李宗蒲对着主席台北端,两对推手的人至少相距八、九米远。我和李宗蒲兄推了几个回合,先是他发我几次。我寻机而动,他挤我按转腰圈朋时,发动挑打,以右手向斜上方挑其右臂,变左坐步为右弓步,左手向他右肋间推出,这一掌打得好脆,只见他嗖地向后飞出,咚地一声落地,再咚咚向后退,朝着高师兄脚下倒去。高师兄反映极快,当即将李宗蒲抱住,如果没有高师兄抱住,恐怕他还得向后出去一两米。他有一处脚疾,也在落地时震裂了血管出了血,说来也巧了,歪打正着,这脚疾因这一震,彻底地好了。与会的吴式门同仁及各地参会的武术家们见证,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推手表演。我在当时真没有想到一掌能把人发出八、九米远。事后,我们两人总结这次推手之所以成功,其一是我一直控制住重心比他低,其二是在我右手上挑时有一旋转劲带动,他身子走偏,他失中,我得横,造成我顺人背之势,其三是我变化重心时,左坐步变右弓步而发起攻击运用裆走下弧(裆贴砥行)先拔其根而后击之,骤然见效。可见裆专下弧在推手中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上面所言这仅仅是中盘功夫,推手中下盘功夫更为重要,若腿脚不正,根基不稳,中上盘就不能发挥威力了。
◎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视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太极文化”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北京昌平太极拳培训基地
推荐公众号
太极文化
弘扬太极文化,承传太极技艺,研几太极理学,崇尚太极养心,推广太极运动,普及太极健身,体悟太极心法,顿觉太极人生。
最新文章
立春 | 又是一年岁首
立春以后怎样练习太极拳?
正月初五:破五穷 迎财神
什么是太极智慧?
太极拳的“柔”是一个怎样的慨念?
太极功夫 劲由法生
不论男女, 每天打完拳这几件事,千万不能凑合
保证你练好太极拳的八字方针!
太极拳高手在一呼一吸的瞬息之间
太极拳与太极内功、太极养生
“养性”是练好太极拳的目标
除夕 · 守岁
太极拳怎么练?一些感悟分享给初学太极的你!
王培生传内功图解
练的太极拳“真不真”?看这一点就知道了
练太极拳的第一要旨是什么?知道的练的就好!
这么练,轻松练出太极拳“五弓合一”!
身动心静太极拳 练习可分三阶段
练太极拳要敢于“舍本求源”
太极拳最高的目的即是修身
太极拳初学者,究竟该怎样去练习太极拳,才能有效果
四个字告诉你,这样打才叫明白拳!
练习太极拳记住这些动作要领可减肥健身
过小年啦! 祭灶、除尘、吃糖瓜
老前辈透露的太极练功诀窍,条条都实用~
太极,从外而练,是锻炼,从内而练,是修行
练太极拳其乐无穷,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练习秘籍
太极拳的核心功法是这一点
太极拳的化劲、蓄劲和发劲
掌握一个字,太极拳的“松”就拿捏了
太极拳掌握对拉拔长拳就舒展漂亮
太极拳运胯,老师傅都不会教的招数
太极拳精髓18句箴言,爱好者必读!
太极拳的核心功法是这一点
练太极拳,要是“四不分”,你玩完了!
松柔是太极拳拳中的灵魂,为什么又不容易做到?
练太极拳的两大方向,认真学的都该知道!
老前辈透露的太极练功诀窍,条条都实用
太极拳腿功难练?这次讲这么细,看谁还不会!
太极拳的六个重要技法
太极拳动作与意念融为一体的“功夫”
太极拳纵横双曲身法
关于“裆走下弧”的几种说法
只练简化太极拳行不行?我看到最好的回复
太极拳的练习要点总结,打拳不在迷茫
太极拳三维空间的圆 如何能做到呢?
太极拳丹田的几种练习方法
违背规律的太极拳练法,那将适得其反!
太极拳去掉僵劲的四点要秘
太极拳之云手:万花不落地,一花心中开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