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练,轻松练出太极拳“五弓合一”!

体娱   2025-01-26 06:01   山东  



五弓合一的练法,太极拳主张全身整体劲,内外统一性的蓄发相变是需要“一身备五弓”,“五弓合一”的。

 “一身备五弓”是比喻身躯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足为两张弓。 “五弓合一”即为全身的整体劲,触之则旋转灵活,能蓄能发,滔滔不绝。

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用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两腰肾旋转抽换,带动胸背部肌肉弧形松沉,变换虚实。合、虚、吸气、蓄势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内气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命门穴先有微往后撑松沉之意,在提顶(百会穴虚领顶劲)、吊裆(会穴托起丹田),  “上下一条线”的身法中正状态下,使重心稳定下降。

在推手运化时能做到螺旋式引进而又“让中不让”(不失我之立身中正)的作用。开、实、呼气、发劲时,小腹外凸,膈肌下降,胃部内气下行丹,胃部和胸廓自然平复。落胯塌腰,腿劲下沉,而内劲往前透发。带脉(腰部周围一圈)膨胀,冲脉气旺,命门穴继有微往后撑之意。哑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而后发之势。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沉,上于“哑门”虚竖,大椎鼓起(即“拔背”“气贴背”的作用),下于尾骨前送,起到舵的作用而内劲有上翻之意。

手弓,以肘为弓把,用意注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颈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腕节柔而不软,称作“坐腕”);锁骨用意来固定,不使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有定向的前提。手弓备,则听、拿、化、发,处处能整而不乱。 

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弓腿时,前腿胯根松沉而前送,膝关节有力而微前挺(不可超出足尖),后腿膝关节有力而微前送,而胯根则松沉而又后撑。后坐时,臀部与足跟齐为度。前进后退,臀部之劲要贯到足跟,两足根(足趾、足掌、足跟)下沉,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使能劲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 “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反相成,对拉匀称”。使能做到劲起脚跟,注于腰间,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五弓合为一弓,以身弓为主,手弓、足弓为辅,并以腰为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  

每站一势,须检查五弓是否俱备,五弓是否合一,是否形成既能“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的蓄势。 “八面支撑”是稳固厚重,“八面转换”是旋动灵活。

太极拳全身的总虚实在于腰肾的转换,腰肾转换的枢纽在于腰脊命门穴。腰脊一转而周身全动,缠绕运转,顺遂无滞。内外合一而主从不乱,上下相随而贯串协调。腰脊命门穴是“身弓”中的关键。 

推手时一搭手即五弓俱备,源动于腰脊,缠绕运转,劲贯四梢,呼吸行气,周身劲整。才能“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弧形走化,直线发劲,动之至微,发之至骤,蓄发相变,滔滔不绝。所谓“全身都是拳”“全身处处是太极”“但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之”。

五弓合一是全身内外整体劲练法的一种具体规定,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练拳即为推手,推手仍是练拳。一站势为静,静中触动,一变势为动,虽动犹静。处处时时能“五弓合一”,是做到“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必要条件。

今以五弓合一歌诀概括其窍要:

身是弓身劲似箭,踢打拿跌不斗力,

内外相合管中线,一身五弓备蓄发,

黏随引进走螺旋;离弦莫叫与穴偏。

上下左右中气先;敷盖对吞细钻研。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视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太极文化”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北京昌平太极拳培训基地

推荐公众号



太极文化
弘扬太极文化,承传太极技艺,研几太极理学,崇尚太极养心,推广太极运动,普及太极健身,体悟太极心法,顿觉太极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