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讯丨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重庆汽车产业增长新动能

文摘   2024-09-11 18:57   重庆  


整 理:罗 美

排 版:小 智

来源:西南汽车信息编辑部


2024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年会将于2024年10月23日至25日隆重举办,年会主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年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形成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当前我国经济抢抓机遇、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重庆汽车业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向“智电”进军,双轮驱动,双链融合,打造重庆汽车产业增长新动能。


作为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新汽车、新生态、新技术”前沿学术活动将在仙桃数据谷假日酒店一楼仙桃厅举办。活动由重庆汽车工程学会、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牵头,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长安汽车、赛力斯、上汽红岩、庆铃汽车、长安福特、睿蓝汽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渝北区科技局、渝北区大数据局、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渝北区科协、战新产业集团、仙桃数据谷公司、重庆工职院等单位协办。


年会期间,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还将牵头,联合长安汽车、赛力斯等车企,聚焦汽车电子、芯片、电池、驱动与控制等前瞻领域,举办2场小型沙龙活动。



01

智电双轮驱动 产研双链融合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拥有国家战略定位优势、特殊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良好生态优势和大数据智能化先行等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动力。

以此为指引,重庆聚焦关键环节,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到“416”科技创新布局,一系列目标任务都指向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现代化新重庆的新质生产力。汽车是高技术产品密集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汽车是重庆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重庆已经充分认识到“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是推动未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智电双轮驱动,产研双链融合,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重庆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重庆市委市政府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三个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提出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规划出台后,重庆市政府又接连制定了四个行动计划,分别是《重庆市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行动计划》、《重庆市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创新应用行动计划》、《重庆市发展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动计划》和《重庆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行动计划》。这些行动计划从城市产业定位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路径选择以及供应链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确定了产业行动纲要,足见重庆的信心及力度。

重庆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

今年上半年,重庆交出一份极为靓眼的“期中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这背后,新能源汽车堪称最大“功臣”。市经济信息委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同比增长1.5倍,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9.7%。重庆以121.4万辆的汽车产量,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第一,有力助推重庆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产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广泛涉及能源、材料、电子、通信等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汽车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集思广益,交流协作,共同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突破和进步。在这方面,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坚决贯彻中央与市委市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精神,审时度势举办“新汽车、新生态、新技术”前沿学术活动,为汽车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跨界融合”搭建平台,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众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02

龙头企业引领 促进高质量发展


重庆汽车产业智电双轮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历史悠久的央企-长安汽车是重庆汽车产业领头羊,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创新高,成功实现逆势增长。1-6月份,长安汽车总销售突破133万辆,同比增长9.7%,创下近七年来的最佳成绩。这一成功不仅反映了长安汽车在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也彰显了其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事实:

其一、智能电动领域硕果累累。长安电动领域产品线涵盖插混和增程等多种动力形态,不仅在动力性能上达到了高峰值功率和扭矩,还在智能化方面具备全球首发集成式混动控制中枢等黑科技以及多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集成式自适应巡航控制、远程代客泊车等,大大提升了驾驶体验和能效表现。

其二、燃油车市场表现强劲。在整个燃油车市场,无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都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23年,长安在燃油车市场进行了创新,成功地激活了现有市场,其乘用车品牌占据了中国品牌的首位,旗下UNI系列、CS系列、逸动系列等爆款IP车型均在细分市场继续保持领先。

其三、市场影响力与用户口碑持续提升。长安汽车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泛的用户认可和口碑。长安汽车以其卓越的产品实力和持续创新,成为引领中国品牌崛起的重要代表之一。

“北斗天枢”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联盟。

近年来,长安汽车通过“新能源+燃油车”双翼格局的完善,有效拓展了市场份额。目前正深入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系统、智能插混、原力电动三大新能源技术的量产应用;大力实施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在行业首发量产远程智能泊车等26项智能化技术,连续三年排名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第一。创新是长安汽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引擎。到2027年,长安汽车将在新汽车科技产业链累计投入超过1500亿元,其中研发投入将超过900亿元。

赛力斯魔方平台。

重庆另一家龙头企业赛力斯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重庆智造”的标志性名片,其卓越表现赢得中央媒体的持续关注与高度认可。在2023年央视首届“国潮盛典”上,赛力斯成为唯一上榜车企。在整车技术方面,赛力斯汽车同样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其自主研发的魔方平台,作为目前行业唯一兼容超增、纯电、超混三种新能源动力形式的汽车平台,不仅实现多技术路线的融合创新,还应用行业首创的“智能安全”体系,覆盖超过150个用车场景,开发出200余项安全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另外,依托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AITO问界M5标准版续航里程已达到1455km。此外,赛力斯包括多合一超级增程总成以及高集成电驱七合一总成等在内的技术成果,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得益于硬核技术和强大的智能制造实力支撑,赛力斯汽车市场表现强劲。今年上半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00949辆,同比增长348.55%,创历史新高。近日,赛力斯汽车收购问界商标的同时,还与华为签署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要把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赛力斯汽车向华为收购问界商标这一举措,将减少问界出海阻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3

强链补链延链 加快汽车生态汇聚


近年来,重庆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汽车业智电双轮驱动,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千方百计补齐产业链短板,加速产业链融合,大力推动重庆先进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9月重庆智博会期间,重庆签约重大项目84个、合同额2138.6亿元。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项目19个、合同额688亿元,占签约总额的32.2%,重庆正从产业、科技、资本等要素层面持续补足汽车产业生态所需。值得关注的是,以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为核心产品和业务的科技公司斑马智行将西南总部落户重庆,未来斑马智行计划在重庆研发销售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舱驾融合等一系列新型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还将以下一代舱驾融合操作系统的创新研发带动产业链发展,投资建设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操作系统研发中心及实验室,服务于人工智能及汽车行业大模型的智算中心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斑马智行在构建智能生态中处于链主位置,落户重庆,有望带动引入一批主攻基础软件、芯片、智能驾驶、软件开发测试、硬件设计制造等领域的企业。

可以看出,重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汽车生态的总体思路十分清晰。

市经济信息委日前发布了有关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在全国细分领域领先的链主企业,重点关键技术和产品基本实现自主可控。”目前重庆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达70%,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千家,包括电装、大陆、麦格纳等知名企业入驻,具备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各大总成完整的供应体系。近年来,重庆面向新能源化,内育外引了比亚迪、赣锋等动力电池企业,大陆、南方天合电制动企业,龙润、耐世特等电转向企业,超力、重庆三电电空调企业等“大小三电”配套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3大系统、12个总成、56种部件已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基于产业发展趋势,智能网联化,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企业,则是未来强链补链延链重点。

重庆引入恩智浦、黑芝麻、中科创达、普华智能、云从科技等围绕操作系统、芯片、人工智能的重点生态企业,智能网联创新生态链加速发展态势正逐步形成。

同时,重庆还加快发展氢能汽车。重庆商用车龙头企业庆铃汽车,坚持创新引领战略,与博世于重庆合资成立了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加速氢能汽车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

搭载博世氢动力模块的庆铃氢动力商用车。

庆铃博世建立了一支有近400位高学历人才的科研队伍,攻克前端关键技术,筑牢产品核心优势,推出4款氢燃料电池系统,率先推出全谱系氢动力卡车,构建全系列电驱桥阵容。庆铃博世通过加快推出大功率、高密度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高效率、重承载电驱系统,加快氢气系统、空气系统等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全力打造“成渝氢走廊”、“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标杆企业。在庆铃博世的带动下,重庆氢能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配置人才链,同样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22年4月,由李克强院士牵头的西部智联正式落地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院士工作站,西部智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打造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发展标杆,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共建共享创新生态。

目前,依托院士工作站,西部科学城已引进领域顶尖人才300余人、中高端人才1000余人,进一步夯实了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重庆汽车产业围绕“智电双轮驱动,产研双链融合”的一步“关键棋”和“长远棋”,前景不可估量。

位于科学谷数智科创园的西部智联。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文博对全国各大城市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后指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张名片”。目前重庆已成功入围全国首批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从技术层面来看,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技术发展重点,把车辆数据、路侧数据、政务数据进行链接,形成横向打通的系统,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我们要积极探索、挖掘,打通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商业逻辑,推进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科学分工,利益共享的创新产业生态,助力重庆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重庆高新区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路上做投用前的测试。

八方汇聚,未来可期。重庆汽车产业已经站上了“渝车”大量出海的发展新平台。上半年长安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加74.85%;赛力斯成功进入欧洲、中东、美洲等海外市场;鑫源汽车产品远销全球近50个国家。重庆成功地把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放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首位,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智电双轮驱动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真正成为推动重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往期链接:
WICV智讯 | 国务院总理李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WICV智讯 | 两会特别报道:主机厂代表委员们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献计献策
WICV智讯 | 创新重庆 ● 西部智联荣获技术研发类创新十大示范案例,瞄准决胜“下半场”的智能网联

西部智联WICV
科技成就时代智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