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白在昨日,在瑞士,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沙白何人?上海女子,四十三岁。
她留下了连贯视频,记录了最后几日的生死感悟。在最后视频中,她与老父拥抱。两人,虽无流泪,但不舍之情,看上去,又是那么清楚。
她选择安乐死,是因病痛。二十余年的红斑狼疮,将她的健康,彻底夺走。每周,靠三次透析,才可唯系生命。
死,她看得很透。她甚至从唯物与唯心的哲学角度,从柏拉图的最终命运,为自己的生死之选,注释。知性与清醒,证明了她的达观。看和听她的平静告白,让人的心,格外不是滋味。
死,从来都是人的最后之选,也是最难之选。活着,即使万般难,人也不愿结束阳世的存在。但沙白,推开万般难,选了最后的最难。也许,她相信阳世之外,会有冥世。也许,她相信生死只是循环,这边死,那边就是新生。
如她所选者,在这世界,其实每天都有。去年的天门山上,那三男一女的飞身跃崖,也是瞬间舍弃了生命。但沙白的不同在于,她敢于将赴死的决心,倒数着日子,告白于世人。她自己死得明白,世人对她的死,也皆看得明白。
看得出,沙白对自己这趟人间行,並非不留恋,本质上,她也是普通人。故而在最后时刻,她选了书与项链,与她同在。书,使她明白生死道理,项链,使她在另外一端,依然牵挂这边一端。
人,首先是物。其次,人是灵长之物。再次,人是情感之物,理性之物。物,有生必有灭,谁也做不到永存。但情感与理性之思,却可以脱离肉身,长存世间。沙白悟出这个道理,把生死之思告诉大众,可能就有长存世间的愿望。她做到了吗?可能真做到了。沙白的名字,会被许多人记住,她对死的坦然面对,会成为某种认知遗产,流于民间。
生死之思,在每人心头,都会泛起。而且,随年龄之长,思之更频。人未生之前,实际就是在死。一旦生出,触了阳间万物,便格外不愿再死,格外怕死了。人人明白,阳世之命,只此一次。富贵也好,穷困也罢,周围世界,可触可感。重回阴世,便又重新归于无形。所以,人的怕死,本质上便是怕重回寂寞。
但,生死在命不由命,谁也主导不了这个铁律。于是,向生而死,或向死而生,在许多人那里,便成选择题。沙白,选了其中一题。她的选,对乎?错乎?这里,没有对错,不需争论,也没必要争论,选便选了,尊重就是。
斯人远去,音容犹在。沙白,望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