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运走基层 | 寒风中坚守的铁路人

时事   2024-11-26 19:22   北京  


坝上来了年轻人



初冬的坝上,草木挂满厚厚的白霜。清晨,山谷团雾缭绕,小蒜沟站若隐若现。伴着嘹亮的风笛,满载煤炭的万吨列车从这里通过,沿着唐包铁路向东驶去。


不远处,张家口工务段小蒜沟线路工区院内,工长周洋正组织6名年轻人清点工具、搬运装车。“今天是11月15日,计划到唐包铁路下行小蒜沟站至友谊水库站区段,检查整治梁缝冻害……”话刚出口,冒出的白气立即被风吹散。



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蒜沟线路工区的年轻人早已习惯,甚至开玩笑说:“这里是坝上最早能喝上西北风的地方。”记者采访时发现,这里也是小蒜沟年轻人最多的地方——22名小伙子平均年龄29岁,有的在这儿干了5年,有的已待了10年。


小蒜沟群山环绕,平均海拔约1100米,冬季最冷可达零下38摄氏度,冻土期长达5个月。“北风卷地白草折,坝上八月即飞雪。”今年国庆节,小蒜沟已下过一场大雪,大家纷纷换上了冬装。



沿着崎岖的土路,工程车驶向陡峭的山崖。沿途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瑟尔基河在沟间流淌而过,路边水洼结起冰层,车子驶过去发出清脆的断裂声。颠簸了20多公里,车才开到下纳岭一号隧道所在的半山腰。刚下车,刺骨的风就一下穿透羽绒服,还嗖嗖往裤管里钻,记者的手冻得僵硬,连笔都握不住。


“今天还不算冷呢,赶上下雪天,那才真叫冷!连我这个东北人都被冻得服服帖帖!”周洋说,风雪天上线作业,得穿“里三层外三层”——上身大棉袄套小棉袄,里面再裹件羽绒服;下身厚秋裤再套上两层棉裤。干活热出了汗,西北风一打,立马透心凉。


最令大家头疼的是,人能咬牙禁住冷,施工设备却抗不住冻。遇上寒潮天气,怕内燃机具放车斗里冻坏了,小伙子们就每人抱一个坐进车里,甚至把冰凉的铁疙瘩裹进棉衣,用体温焐热这些“老伙计”。随身带杯热水上山,舍不得自己先喝,得先浇浇它们才放心,免得冻住干不了活。


8时40分,安全防护员使用电台联系驻站,确认上线命令。接到命令后,大家迅速抬上机具,到达新庙特大桥的第一个作业点。周洋先用道尺测量钢轨,然后指挥大家启动2台内燃捣固机忙碌起来。


伴随着捣镐一次次插入石砟,石砟被压紧、压实,2名小伙子紧随其后,用叉子把石砟填平、整匀。周洋不时趴在冰凉的钢轨上,检查着钢轨的高低状态,用手比划出向上或向下的指令。



“嘀嘀嘀——”喇叭吹响,安全防护员通知上行方向有车即将驶来。大家快速收拾机具下道,躲到12层楼高、不足2平方米的桥梁避车台上。桥高风大,小伙子们猫着腰走,手紧紧地捂住帽子,以免被风掀起吹跑。


当挂有100多节车厢的万吨列车通过时,狭窄的避车台晃动明显,阵阵疾风席卷而过,抖动得更加厉害,记者紧张得腿软,而这些年轻人却站得笔直。待列车驶离后,他们再次上线作业。



随着冬季煤炭运量增加,每天有百余对重载列车从这里通过,加之天气格外寒冷,线路防冻害没有一刻轻松。小蒜沟线路工区的年轻人,每三天就要对管内50公里线路设备、73个作业地点完成一轮巡检维护,平均每天要走上20公里。


凛冽寒风中,4处冻害点和6个梁缝处的线路精调和保养顺利完成。记者了解到,在工长周洋的带领下,这些年轻人摸索出了“冬病夏治、综合检查、及时整修、紧盯春融”的工作法,把冻害对线路影响降到了最低,有力保障了煤运通道的安全。


铁与海的“交响”


11月19日下午,冬日的青岛晴空万里,海风习习,凉意袭人。


走进青岛港黄岛港区全自动化码头,一派火热的景象映入眼帘:远洋巨轮静静停靠岸边,色彩斑斓的集装箱整齐码放、堆叠如山,巨大的桥吊娴熟地“抓”着集装箱紧张装船,无人卡车有序往来穿行……



济南铁路物流中心黄岛营业部经理孟照林指着远洋巨轮介绍说:“我们铁路拉来的集装箱就是从这个码头上船,发往世界各地;船上下来的集装箱也会装上我们的车,运到内陆腹地。”


在全自动化码头不远处,一条铁路专用线深入港区,将青岛港黄岛港区与全国铁路网紧紧连在一起。铁海联运,在这里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青岛港黄岛港区铁路专用线拥有集装箱装卸线路4条,配备正面吊等设备8台,由济南铁路物流中心与山东港口物流集团等单位共同成立的铁海联运专班负责管理。专班定期召开业务推介会,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共建,在价格、用箱、仓位等方面进行协商,以此提升铁海联运效率。



“成立专班、合署办公,让我们能够快速准确掌握船期等信息,及时跟车站调度沟通,安排列车最佳到达时间,做到‘箱子不落地、直接上码头’。” 当天正在铁海联运专班值班盯控的黄岛营业部货运值班员许爱华谈道。


在铁海联运专班各成员的努力下,黄岛港站铁海联运发展势头强劲。“现在每天装卸车26列、1300车以上,9月30日还创下了1809车的历史新高。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虽然忙是忙了,但是心里高兴。”青岛港国际物流海铁联运中心业务经理代学超激动地表示。


不远处,黄岛营业部外勤货运员唐永春正在对一趟临清班列进行检车作业。还有两个月就要退休的唐永春,在铁路工作已经40年。“巡检一列车大约需要40分钟,一个班下来要走3个多小时,日均步行3万步以上。”天气冷,不一会儿,他额头上就冒出了汗珠,“我的工作职责就是要避免误检漏检现象,防止列车出现偏载、撒漏。只要货物没到客户手里,我们铁路人就要一直守护。”



近年来,济南铁路物流中心倾力打造一系列特色班列,常态化运营的就有17条线路,临清班列是其中之一。这些特色班列方便了内陆地区的货物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运往海外,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铁路货运增量。


21时,这趟临清班列在铁路专用线上装车完毕,鸣笛始发;几乎同时,黄岛港区全自动化码头旁一艘远洋巨轮汽笛鸣响,起锚出港。


风笛声与汽笛声交汇在青岛港上空,奏出一曲铁与海的“交响”。


动车所里的“夜班大夫”


11月19日23时许,不少人已进入梦乡,郑州动车段郑州东动车所内却依旧灯火通明。检修库里广播声、对讲声此起彼伏,检修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对一列列动车组进行“体检”。



进入冬季,大风寒潮、雨雪冰冻等极端恶劣天气增多,对动车组“体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前着手,抓实管内10种车型、130列177标准组动车组的防寒整备工作,及时排除季节性故障,精心护航动车组列车冬季健康上线。


“冬季的持续低温,有可能造成动车组设备‘冻伤’,影响其正常运行。”郑州东动车所复兴号一级修三组动车组机械师郭璐琦介绍。动车组内分布着复杂的水气管路。每到秋冬季节,动车组机械师都要对管路设备进行清洗,对空调、采暖等设备状态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利用一级修作业开展针对性检查,及时处置各类冻结故障,做好功能性试验,防止冻车现象的发生。



郭璐琦主要负责列车两侧、车底及转向架设备的检查。一列动车组车底部件、螺栓成千上万,他必须眼看手检,逐一确认,整套检修流程下来需要2个小时,“一夜下来,我们通常要走3万多步,检修30余节车厢”。


此时,在检修库三层作业平台上,动车组机械师王潇乐与郭璐琦同步,对动车组车顶进行平推检查。“冬季雾霾天气较多,车顶高压设备污物附着严重,我们要对受电弓、碳滑板、绝缘子等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王潇乐说。



20日1时许,又一批刚刚“回家”的动车组排队入库,等待检修。在检修库前,4台蓝色自动化清洗设备水汽蒸腾,入库检修的动车组依次经过。“这是库前通过式洗车机,是我们今年投用的新设备。”郑州东动车所副所长闵星星介绍,“先进的设备使洗车效率提高了一倍,让动车组洗尽一路尘埃,以更加洁净的面貌迎接旅客。”


“动车组检修越来越智能化,检修质量和效率也随之提高。”在郑州动车段综合分析室,TEDS分析员马继超坐在电脑前,指着屏幕上一张摄像头拍摄的车底部位高清照片说。郑州动车段在人工检查的同时,充分利用动车组车轮踏面诊断系统、受电弓诊断系统、车底智能机器人等设备,开展机器辅助检查,并收集整理动车组冬季易发故障和往年典型案例,对关键项点开展重点盯控,进一步提高动车组冬季风险防范水平,让旅客出行更温暖、安全。


文字:和平 柴娜 李晨光 荣志远 徐昭 李茁华 张蕴勃 鲁溟涛 孙哲 陈珏文

图片:柴娜 李晨光 刘辰 徐昭 崔轩豪

视频:柴娜 刘政 岑蕊 陈珏文 崔轩豪

编辑:曲泊宁

审校:高珊

人民铁道
《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为您提供铁路新闻信息的权威发布、实时报道、专业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