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运走基层 | 寒夜上“天窗”,原来藏着这么多细节!

时事   2024-11-15 20:11   北京  

“质量和时间,一个都不能丢”


11月6日深夜,武汉站站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钢轨“联合会诊”即将开启。


23时10分,在京广高铁武汉站京广高速线1224公里通道门前,几名穿着橘色工装的“钢轨医生”——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高铁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的探伤工,正在紧张有序忙碌着。他们仔细清点钢轨探伤仪、通用探伤仪、耦合剂等工机具,为即将展开的钢轨探伤作业做准备。


“‘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进网。”11月7日0时30分,探伤工区工长杨威发出口令。“今天要对武汉站站内京广高速铁路上行1224公里42米至1226公里870米进行探伤。两人一组,相互配合作业。”杨威语气坚定,“质量和时间,一个都不能丢!”



到达作业地点后,杨威先仔细清理钢轨表面灰尘,随后把耦合剂涂抹在钢轨上,如同给钢轨敷上一层“诊断膜”。接着,他手持超声波探头,在钢轨轨面和轨脚坡面进行直向、斜向、反向扫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旁,青工徐世龙拿出笔和本做好记录。


“检查时要先对焊缝外观眼看、尺量、手摸,再用超声波焊缝探伤仪检查,揪出安全隐患。”杨威一脸严肃,“钢轨探伤,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判伤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徐世龙说:“探伤作业需要高度责任心,每探测出一个隐患,高铁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工作近4年,谈起本职岗位的感悟,他的话语中满是对安全的敬畏。



4时10分许,作业任务圆满完成。这个班次,他们完成钢轨探伤9.182公里、焊缝探伤78处、可动心道岔专项探伤8组。


寒夜“交响”


“‘天窗’命令号核对无误,可以进入封闭网。”11月7日0时10分,随着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接触网维修队队长李文侃一声令下,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携带工机具迅速前往作业地点。



按照作业计划,李文侃和队员们需要在240分钟的“天窗”时间内,站在5米高的车梯上,对郑州东站京广线4公里的接触网吊弦、接触线磨耗、螺丝松紧等设备情况进行“把脉”,查看是否存在零部件松脱、掉落等情况。


到达指定位置后,他们立即拉开阵仗,分工协作,组装车梯。5分钟后,一台5米高的车梯组装完毕。此时对讲机里传来了“远端地线已挂好,可以开始作业”的呼叫声。李文侃回复确认后,4名队员合力将车梯立起来,将4个轮子精准卡在两条轨道上。青工郭金旺检查确认安全带状态后,麻利爬到车梯顶端的作业平台,开始检修作业。



“各部状态良好,继续向前移动。”郭金旺与地面人员紧密配合,在车梯和接触网间爬上爬下。现场工机具的叮当声、车梯前行的摩擦声、队员之间的呼喊声,如同一曲交响乐,在夜空中回荡。


“定位器坡度在限界值之内,支撑定位螺栓有松动。”检查中,郭金旺发现一个支柱上接触网支撑定位装置螺栓出现松动,便第一时间向李文侃汇报情况。之后,他拿出扳手,按照作业规范将螺栓紧固到位。



3时40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李文侃等人累计检查发现并整治设备隐患25处,顺利完成了当天的检修任务。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大家便开始作业后的“三清点”,即清点工机具、材料和人员。确保无任何遗漏后,他们快速走出封闭网。



4时10分,对讲机里传来“天窗”点销记。不一会儿,第一趟动检车顺利通过刚刚检修过的位置。在栅栏外用望远镜观察接触线状态的李文侃欣慰地笑了。


精检细“探”火石岩


“检查设备状态良好,检查防护备品齐全有效。”11月7日,在襄渝线下行石庙沟站,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探伤车间专项探伤组人员正在准备作业机具,他们的黄绿色工装与周边的巴山红叶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冬景。



探伤车间成立专项探伤组,对位于襄渝线石庙沟至大竹园区间的火石岩隧道等地段的钢轨加大探伤力度,确保线路状态良好。


“这个区段货运量大,是管内年通过总重最高的区段。”探伤车间万源探伤工区副工长张毅介绍。钢轨长期受火车车轮接触碰撞,会形成一些肉眼看不见的伤损。他们采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和手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整治钢轨病害。


3000多米长的火石岩隧道里,伸手不见五指。4名作业人员分成两组,分别推着30余公斤重的单轨探伤仪,借助头灯光亮,沿着钢轨匀速前行,并时刻关注探伤仪显示屏上的波形变化和异常声音。



随着单轨探伤仪在钢轨上缓慢移动,“嘀嘀”声不时响起。发现异常情况,他们会停下来仔细检查。如果确认钢轨有伤损,他们就定好位置、做好标记,及时反馈给段里安排整治。


“等一下,这个焊缝的波形有些异常。”在襄渝线下行326公里420米处,探伤车间紫阳探伤工区副工长杨长江使用单轨探伤仪回探后,又从背包里取出扒砟钩,掏出钢轨底部的道砟,再探入小镜子查看,以判断钢轨底部是否存在锈蚀或被道砟顶起问题。



杨长江仔细观察波形后,立即用钢丝刷打磨钢轨轨腰两侧和钢轨底部的煤灰,再用细毛刷清扫、涂抹机油混合物,随后支起焊缝探伤仪,拿着探头对钢轨焊缝可疑部位反复进行探伤。


经过初步检查,杨长江排除了伤损的可能性。为更准确地判定,杨长江用手机现场连线监控工区,再次对该处焊缝进行远程“诊断”。最终确定信号没有问题后,现场作业人员都长出了一口气。


火石岩隧道出口出现了现场作业人员的身影,他们已步行6个小时,发现异常波形35处。下一个周期,他们还将对该区段进行探伤。


“我们每天要徒步数十公里,弯腰几千次。钢轨探伤责任重大,一想到确保了陕煤入川通道安全畅通,就感觉一切都值得。”探伤工赵燕伟感慨地说。


文图:陈梦竹 王强 高媛 付键 孙帅 和子龙 谢豪 周道刚 张霖 张瑞 郭金旺

编辑:李雪琪
审校:高珊

人民铁道
《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为您提供铁路新闻信息的权威发布、实时报道、专业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