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讲坛·第十五期 | 陈彦:文学创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

文摘   2024-12-03 10:46   江苏  


11月29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和译林出版社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共同承办的艺文讲坛第十五期在随园校区中大楼弘爱报告厅成功举办。

此次讲坛的主讲嘉宾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彦。讲座由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余琼、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讲座开始前,宋喆老师发表讲话,对陈彦老师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他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彦老师在戏剧、戏曲、影视剧、歌曲、散文、随笔等多个领域的深厚造诣,并回顾了艺文讲坛的重要作用与其引发的热烈反响。



在讲座的开头,陈彦老师指出长安画派的两句话对文学艺术创作具有深深的启迪作用,即“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传统和生活的两个维度上,形成你自己对世界、对生活、对他者、对自己的一个综合判断,从而形成你的艺术创造”。之后,他就此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思考,指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三方面要义。

首先,在传统积累方面,陈彦老师指出传统既有文明、历史的传统,也有民间的传统。关于文明、历史的传统,他以其小说创作背景的探索经历为例,认为创作者与研究者首先需要打开宽阔的眼界。这一眼界关乎文明、历史、自然,最终关乎人。他以时间的维度为例,指出我们不仅是现实的创造者,也是传统的创造者,进而强调我们要打开历史的眼光思考文学创作的价值。关于民间的传统,他分享了俄罗斯文学艺术的诞生过程,司马迁、蒲松龄与王洛宾等人的创作经历,进而强调民间传统积累的重要性。

随后,他强调在向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学习,充分打开阅读的视野后,我们还需要收窄视野去精读一些人类认为不可绕过的经典著作。通过《战争与和平》的例子,他指出精读经典可以使得我们在文学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上发生质的飞跃。

此外,他也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世界戏剧等案例,希望所有喜欢文学、研究文学的人能把戏剧与小说放在同等位置深入研究、深入了解。



第二,在生活经验方面,通过托尔斯泰、海明威、司马迁、杜甫、曹雪芹与陕西文学相关作家等人创作的例子,陈彦老师谈到无论从历史到现实,还是从国外到国内,每个人都需要深入生活,指明生活对作家的作用。此外,结合自己的经历,他强调了信息茧房的可怕,呼吁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开拓一些有趣的生活,跟着世界的步伐进行更广阔的转动。第三,在艺术创造方面,通过大量的案例论证,他谈到首先要讲好故事,引人入胜;其次,好的人物可以成为某个作品的符号,因此需要塑造好人物。



除此之外,陈彦老师还阐发了一些感慨。首先,他认为大的眼光、格局以及文学自身的使命问题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文学技巧是雕虫小技。在任何时候,写作技巧性东西的获得都极为容易。他指出当下的文学,越来越归宿到一个与时代、与人类重大事情无关的书写中。此外,他以一个演奏实验为例,指出我们的很多创作与努力,最后可能不会被很多人看到、欣赏到,但是我们要像玄奘等人一样建立信仰,把文学创作这一马拉松坚定地跑下去。

随后,在互动提问环节中,陈彦老师真诚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与不解,并给予了现场同学们新的启发。


最后,何平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在陈彦老师的演讲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即要回到文学的基本常识,要通过常识来修正我们今天的反常。根据陈彦老师与学生的答疑,他感慨道,我们在阅读文化产品时,选择下沉的产品进行阅读时,是极为轻松的;但是选择金字塔尖的产品进行阅读时,则是极为不容易的,是一场马拉松。至此,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南师-译林艺文讲坛是南京师范大学和译林出版社深度合作、共同主办的系列文学讲坛。艺文讲坛计划每年邀请10位国内外重量级的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来我校作讲座,为繁荣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推动学校美育作出积极贡献。


文稿|黄美琳

图片|吴辰 诸葛卿玥

排版|王雪

审核|曹凯 杨鸿飞

南师文研芳华
欢迎关注南师文研芳华!本公众号致力于服务文院研究生群体,发布文院研究生相关信息。江南文枢,芳华无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