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陈靓教授
应邀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2024年10月21日下午,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邀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靓教授于中大楼109弘爱报告厅以“恶作剧者:从文学话语到批评阐释学”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李盛老师主持,郭靖媛老师与硕博研究生、本科生等100余人共同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陈靓教授从恶作剧者的特征出发,详细阐述了恶作剧者形象的喜剧性、反叛性、对话性与自反性,介绍了恶作剧者思想的滥觞。他提出,恶作剧者叙述中的多声部营造了一个阈限空间,有效消解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关于“作者”的单一性和权威,可将“印第安性”从封闭、静止的状态中释放出来,从而解除文化殖民的同质化。鉴于此,陈靓教授以后现代性、反叛性等多元角度对恶作剧者思想进行了反观,并基于恶作剧者的形象与话语构建、恶作剧者阐释学及维兹诺思想的政治倾向三个角度展开了详细论述。
首先,陈靓教授将恶作剧者定义为高度拟人化和反叛、幽默的形象,列举了不同批评视角下学者对恶作剧者形象的各异解读。他着重指出,在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下,恶作剧者是具有对话性的统一体,其虽具有“反结构”的特点,但核心是内聚性而非解构性的。而后,陈靓教授立足于维兹诺的恶作剧者话语分析,从文体特征与话语功能的角度切入阐释。他认为,维兹诺通过描绘恶作剧者话语的“对话性”特征,使恶作剧者成为了兼具英雄气质和与反社会特性的人物,在表层的政治与文化方面冲突上取得了更深层次的平衡。
其次,陈靓教授以恶作剧者阐释学为中心,围绕“生存抵抗”理论深入分析了维兹诺的“后印第安”批评理念。在借鉴后结构主义理论与奥吉布瓦口述传统的基础上,维兹诺充分运用本土口述传统中的内聚性和稳定性,以此稳定西方解构主义的紊乱肌理,阐释本土的语言观。相对于德里达,维兹诺的语言观并非意为充实本土语言内部活跃性,而是旨在赋予语言强大的愈合性功能和现实指涉能力。在“后印第安”概念下,维兹诺将恶作剧者转化为语言符号,融入叙述层面,强调了语言的解构性和游戏性。此外,在对“生存抵抗”的内涵描述上,维兹诺采用了“影子”这一具有典型本土特征的隐喻,丰富了文本所建构的现实维度以及相应的解读维度。在维兹诺的批评理念中,他描绘了一种代表性的舞台,并解释了本土裔人民是如何在公共话语舞台上被错误地代表与诠释,进而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后印第安修辞场域”,并构想了一个他称之为“后印第安人”的世界,以及一个“后印第安人”在公共话语中的真实存在。
再次,陈靓教授探讨了维兹诺创作思想与批评理念中的政治倾向。在创作中,维兹诺有意识地对主流叙事进行颠覆和重塑,以彰显其文化政治诉求。通过其作品,维兹诺重塑了文化政治,强调叙事在身份书写和主体性塑形中的关键作用。他的“恶作剧者”话语和阐释学理念挑战了传统边界观念,将本土裔文化中的边界扩展至跨文化、跨国界和跨族裔的多元语境,为当代美国本土裔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在政治与身份上,维兹诺反对将部落文化传统简化为静态定义,文化和人类行为是不断变化的。陈靓教授对此提出,研究者应“关注深渊崖壁的花朵”,分析本土裔作者书写“我是谁”的话语差异。而在主权观上,维兹诺在《逃亡的姿势:美国印第安人的缺席和在场的场景》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土著主权结构描述,展现了其对主权概念内涵、外延及其构建方式的深刻理解。
最后,陈靓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身为研究者,不应拘泥于知识本体,更应该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适应多元化的时代语境。经历革新的恶作剧者形象不仅是传统的本土裔文化因子在多元文化中的内涵重塑,更是美国本土裔文学批评理论中“世界主义”在更宏大的史化层面的理论脉络拓展。维兹诺在其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将两者做了有效结合,构建了本土裔文学和文化主体性。陈靓教授认为,维兹诺在恶作剧者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的“恶作剧者话语”“恶作剧者阐释学”等理念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着当代美国本土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发展走向。
提问环节,陈靓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针对恶作剧者形象在阐释学上的建构性、孙悟空形象的中西阐释差异、多元文化研究、创伤记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进一步研究美国本土裔文学提供了许多有趣的分析思路。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案丨诸葛卿玥
图片丨夏天奇
排版丨刘昱彤
审核丨曹凯 杨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