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14年专业咨询品牌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聊聊,最近流行的一个新词——月光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否时常感到自己正被一把“尺子”控制?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生孩子……仿佛都身不由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仿佛定时打卡一样僵化、无趣;纠结于追求热爱还是满足他人期待,却一直找不到答案......当我看完复旦大学熊浩教授的这段话,我仿佛找到了当代年轻人的抗焦虑神器。现代人需要一点点这样的“月光精神”。哪怕,日子还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人睁开眼能看到光,闭上眼就看不见了,所以人类的本质其实是冰箱;人生宝宝,但不知道宝宝长什么样,所以人类的本质其实是盲盒;人喝进去的水,无论多少度,排出来都是36度,所以人类的本质是恒温水杯;饮水机吐水,人喝水,所以人类的本质才是饮水机。
看完我产生了一个想法:
生命的意义可以由社会规则构成,也可以由想象力构成。这些段子属于“剑走偏锋”的人,TA们不愿被外力推着走。TA们渴望跳出僵化的尺子,离开窄窄的单行道,将人生从定点打卡的机械过程,变成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小小的一个段子,藏着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它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各种凝视的时代里,重拾心灵平静。因此,月光精神被一些人称为“抗焦虑神器”“缓解内耗的解药”。安静的墙壁没有给你任何回应,窗外的喧闹声仿佛与你彻底划清界限。这时,你打开一本喜欢的书准备阅读,或打开蓝牙音箱听音乐。洗干净草莓和橙子,反正接下来的时光都是自己的,煮杯热红酒喝到微醺又如何?若你感到一丝平静,仿佛晦暗的生活开了一道口子,有光洒进来,驱散了一些焦虑紧张。“超越白日太阳下的周而复始,看见微凉月光下的生命清欢。”走出凝视和裹挟,来到人生这片旷野下,走上寻找自我的旅程。频繁被工作压榨、外界凝视、社会束缚后,想象力甚至会清零。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关系到一个人内在最深的渴望和需求。我有一名来访者,之前想从体制内辞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开花店。但家人、朋友都劝她别辞职:“现在挣钱不容易”“你想得太天真了”。虽然理智上知道应该听从内心,离开单位、离开折磨自己好几年的焦虑内耗;但感情上却无法切断和家人、朋友的情绪连接,TA们的“建议”让她心烦意乱。在海滨沙滩上,赤着脚一下一下踢着海浪,抛开一切烦恼,闲散一整天。她问我:“都那么纠结、焦虑了,我还净想这些有的没的,是不是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我有点太天真了?”我观察发现,这个想法,其实与她的“自我分化”有深深的联系。一种是功能性自我,即为了适应社会所戴上的“社会面具”;一种是真实自我,即摘下“社会面具”后,人最真实的样子。而一个人的自我分化程度,揭示着TA的心智成熟度和心理健康度。自我分化比较好的人,能够平衡好功能性自我和真实自我,拥有比较高的幸福度。比如,人在单位里很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能穿拖鞋、睡衣,不能碌碌无为;下班回家后,穿上拖鞋、睡衣,就可以做一些跟工作无关、但自己喜欢的事。自我分化良好的个体,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做出不同的判断:来访者想象自己在沙滩上散步,这场景传达出一个信息:若想平衡两种自我,无论她现在多忙、多烦,都需要腾出一些做回自己的时间。抛开外界评价、社会凝视、工作压力,完全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情里。像这样敏锐捕捉想象背后的信息,能维持一种自我分化比较好的状态:旅行回来,她告诉我:“以后周末有空时,我要去有意思的商圈探店,我一直想做这件事。”她说:“旅行很开心,令我觉得,之前愁的那些事情其实都无关紧要,我不想再过那种不开心的生活。”看,当我们好好重视并实施我们的想象,就能打开通往内在世界的大门。从那个天马行空的世界里,挖掘出自己真正渴望、需要、热爱的事物。可遵循这种生活方式,更能疗愈疲惫、缓解内耗、推动成长。熊浩在演讲中给了我们三个思路,从心理学的维度,可以这样来操作:培养充沛的人文素养,包括阅历积累、知识积累、眼界积累等等。学者Barnett等人提出,精神世界丰富的人,都有一种把能日常变得有趣的能力。会玩的人感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冷不丁发挥一下作用,就能带来“画龙点睛”“点亮生活”的美好感受。充实自己的积累,多阅读、多尝试、多接触拥有不同长处的人。从整体上拔高认知层次,能让我们见缝插针地做回自己。情绪状态并不是某种非理性的失控,而是核心需求未被满足时,所激发的正常波涛。比如,我们上班很累了,下班回到家发现一堆家务活没做,另一半正躺着玩手机。因为另一半没做家务,我们的核心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我们必然会感到愤怒、焦躁。内在自我也会在这种负面情绪状态里,变得支离破碎、崩溃消极。而巩固内在自我的方式,就是尽可能满足自己的核心需求。比如,先不要做家务,玩一小时或者睡一觉,给自己充完电再说。无论接下来要做什么,尽量先让自己从负面情绪里出来。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兜着一颗有力量的心,去高效、平静地面对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逆反式闲暇,是指一个人不遵循社会时钟的主旋律,活出自己的时区。比如,完成既定工作后,虽然天还亮着,但你想睡一觉;但她觉得:“我只是想跳出自己的小世界,去别的世界看看。”“把时间分给睡眠、分给书籍、分给运动、分给花鸟树木和山川湖泊,分给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当你开始做时间的主人,你会感受到平淡生活中,喷涌而出的平静力量,至于那些焦虑和不安自然烟消云散。”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14年专业咨询品牌。
今日推荐图书《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 》。清华获奖教授彭凯平以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引领积极心理学,升级幸福的种子。化情绪负债为情绪资本,自己定义输赢,活出更加心花怒放的人生。【书评征稿】如果你已经读过这本书,欢迎将你的感受写成书评(1000-2000字)以word形式发送到清华社投稿邮箱 xmt@tup.tsinghua.edu.cn,入选者会以邮件形式及时通知并联系支付相应稿费。
#进入官方视频号查看更多#
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