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文化   2025-01-19 12:51   北京  


冬季天气冷,很多人会选择把门窗紧闭,窝在家中。但也有人,不管多冷都会坚持每天开窗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制高点”误为“至高点”


如果冬天完全把门窗闭紧,其实是在把寒冷关在窗外的同时,也把污染空气关在了屋内。

实验验证,在10平方米的房间里,若让3个人同时在门窗紧闭的室内,3小时后,会使房间里温度上升,二氧化碳、细菌、灰尘数量都会增加。

长时间吸入这样的空气,轻则会出现头痛头晕精神萎靡不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则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对健康十分不利。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办法。



经常开窗通风好处多

低抑郁风险

研究显示,与不开窗通风的老年人相比,每周开窗通风大于5次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33%显著相关。在我国老年人群中,高频率的开窗通风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


大脑更舒服

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氧气不足,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极可能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等,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把有害的、被污染的空气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可以从室外获得更多氧气、负离子等有益物质,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呼吸疾病风险低

进入冬季,空气相对干燥,人体的鼻腔、咽喉等黏膜失去水分,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被各类病菌感染。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降低屋内病原体浓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进而防止疾病发生。



开窗通风有讲究

1.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
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让室外的含氧空气进入室内,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有效的办法。每天开窗两次,时间上可以选择9点—11点、14点—16点,这两个时间段的车辆相对较少,空气污染物也少,每次开窗20分钟左右。

此外,楼层较低开窗通风最好避开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因为该时间段汽车排放的尾气会使空气质量变差。

2.每次开窗不短于15分钟
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间不短于15分钟20—30分钟为宜。如果只将窗户开个缝隙,通风时间需增至30—60分钟。

3.气温低时窗户开小点
当室内人员密集或在感冒流行季节时,应开窗通风。此时若气温较低,窗户可以留一点缝隙,通风的同时又不会很冷。

4.开窗通风最好形成对流
通风方式以形成对流为佳,例如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和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


冬季切忌出汗或衣着单薄时吹风,很容易诱发感冒。室内温度不要因开窗而降到16℃以下,室温最好控制在18—23℃。

本文来源:综合央视新闻微信、综合健康时报、科普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梁佳佳




 - 相关推荐 - 

《 知菌知病——宏基因组精准健康的未来 》
作者:贾慧珏 著,贾慧珏,李莹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点击购买按钮享购书优惠 ↑

内容简介

人体共生微生物已被证实与多种复杂疾病有关,对共生菌群的研究,不仅可以规范个人健康管理,也能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本书主要围绕人体共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讲述从出生到衰老的各个阶段,人体各部位(肠道,口腔/呼吸道,皮肤及生殖道)的共生微生物如何随着环境、饮食、免疫反应等发生改变。书中介绍了微生物中包含了哪些对预测疾病风险有帮助的信息,讨论了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成熟,微生物关联分析实验的设计原则,例如微生态,因果推断等。每章配有开放性的思考题,用来启发读者结合自身领域,思考宏基因组学潜在的应用场景。

#进入官方视频号查看更多#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们#
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分享点赞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我们始终以“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365天不间断为大众分享优质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