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冷,很多人会选择把门窗紧闭,窝在家中。但也有人,不管多冷都会坚持每天开窗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和不爱开窗,时间长了会有哪些差别?
“制高点”误为“至高点”
研究显示,与不开窗通风的老年人相比,每周开窗通风大于5次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33%显著相关。在我国老年人群中,高频率的开窗通风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
大脑更舒服
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氧气不足,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极可能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等,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把有害的、被污染的空气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可以从室外获得更多氧气、负离子等有益物质,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呼吸疾病风险低
进入冬季,空气相对干燥,人体的鼻腔、咽喉等黏膜失去水分,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被各类病菌感染。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降低屋内病原体浓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进而防止疾病发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人体共生微生物已被证实与多种复杂疾病有关,对共生菌群的研究,不仅可以规范个人健康管理,也能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本书主要围绕人体共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讲述从出生到衰老的各个阶段,人体各部位(肠道,口腔/呼吸道,皮肤及生殖道)的共生微生物如何随着环境、饮食、免疫反应等发生改变。书中介绍了微生物中包含了哪些对预测疾病风险有帮助的信息,讨论了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成熟,微生物关联分析实验的设计原则,例如微生态,因果推断等。每章配有开放性的思考题,用来启发读者结合自身领域,思考宏基因组学潜在的应用场景。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