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参量
现代人的生活分秒必争
起床要看、上班要看
走路要看,吃饭也要看
……
可以说,没有时间就无法生活
人们常常说,“时间都去哪了?”
但你知道“时间”是从何而来吗?
01 什么是“时间”?
时间是标注事件发生的瞬间,以及持续历程的基本物理量,它是应用最广也是目前测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中国幅员辽阔,横跨五个时区,要统一管理,又要方便人们的生活,就需要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了我国的标准时间是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一百二十度经线所在地区的地方时。△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解读“时间”(央视频号:央视网快看)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或分子能级之间的跃迁稳定又精确,由此便诞生了原子钟。原子钟是利用测量原子振荡频率确定的时间标准。在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时间单位定义从天文时转变到原子时。
目前,由我国科学家研制的铯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日常使用的“北京时间”,就是来源于这样高精度的原子钟。
△铯原子喷泉基准钟03 “北京时间”竟出自西安?
其实不然。
北京时间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产生、保持和发播的,而国家授时中心正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北京时间”为何从陕西发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上世纪60年代初,需要在内陆腹地建一个专门的授时台站,当时选派了大量人员进行选址,最后选定陕西。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陕西位于中原,略偏西,地处我国心脏地带,发播出来的信号可以覆盖我国主要城市。
陕西自然屏障保护较好,有秦岭遮挡,授时台建在这里相对安全。
授时指的是把某一个标准的时间信号传递给所有那些需要时间信息的终端,比如手表、手机、电脑、电视机等,使得整个系统的时间都能完全同步。授时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通信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电磁波频率以及传递手段,现代授时技术被分为短波授时、长波授时、低频时码授时、电话授时、电视授时、网络授时、卫星授时。
我国最早期的高精度授时应用需求,来自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飞行器,往往以极高的速度飞行。如果没有精准的时间同步,就无法对飞行器的准确位置进行确认。尤其是太空对接等场景,如果两个飞行器的时间不同步,那么距离就会差之千里,飞行姿态也会存在巨大误差,最终导致严重事故。除了科研领域之外,随着高精尖科技逐渐在各行各业落地,很多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系统,也有了高精度授时需求。现在人们用的都是交流电,交流电中的电流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当不同的电网设备进行并网时,如果时间不一致,波峰波谷就不一致,轻则带来多余的能量损耗,重则直接短路,毁坏设备,瘫痪电网,造成大规模停电。数字化金融所有的交易都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系统时间不同步,很可能导致交易失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错过机会。不同步的时间,也有可能被黑客利用,给系统带来安全隐患。通信基站的切换、漫游需要精准的时间控制,我们现在使用的5G,对同步精度的要求高,也需要足够的稳定性。在大速率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极高。如果通信设备之间时间不同步,将影响时隙和帧,进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进行。除了上述行业之外,包括交通调度、地理测绘、防震减灾、气象监测等各个领域,都对高精度时间同步有刚性需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祁蕊
本书是一本尝试讨论“地理原理”的科普读物。作者打破了传统地理教材的常规叙述方法,从具体的问题入手,着重讨论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研究方法、思维过程、重要规律以及地理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方便读者从庞杂的地理现象中抓住重点、把握本质,全面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通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学到地理学的主干知识,而且可以建立一种高屋建瓴的综合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全球视野,而后者才是解决实际问题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好玩的地理学》中的案例,既有历史上的经典,又有新时代的发现,相信这些内容能让读者感受到地理学的趣味性、实用价值,获得精神上的启迪。本书适合所有对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
![]()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