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扶梯“左行右立”素质高?地铁严肃提醒:不提倡,很危险!

文化   2025-01-21 12:51   北京  



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

是不少人提倡的“礼让”行为。


但多地地铁对此发声:

并!不!提!倡!


因为这样会造成电梯一侧严重磨损

向右倾斜,

而且在扶梯上走动也

超!级!危!险!




 地铁:不提倡,电梯右侧磨损严重 


“右边站立,左边急行”这样的“高素质”行为真的好吗?


一组国内某地铁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地铁扶梯的维修保养盘点中发现,约95%的扶梯右侧梯级链明显比左侧磨损严重,导致梯级轻微倾斜,梯级两侧挡板及梳齿板磨损加剧


扶梯检修专业人员介绍,扶梯在设计时,虽然考虑到长时间承受不平衡压力的最大载荷能力,但“左行右立”确实会导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过多的疲劳冲击,缩短设备寿命,使得扶梯频繁故障。



权威部门发布的安全提示中也提出,自动扶梯留出一侧通行并不科学,而且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建议乘客在扶梯上尽量不要行走,一级扶梯台阶最多站两个人。



 “左行右立”也不高效:

 为方便少数人赶时间把多数人堵在入口 


危险的数字背后是人们对效率的迷信。对大多人而言,“左行右立”是有素质、有效率的乘梯方式。华盛顿地铁发言人2007年曾称站在左侧的人是地铁“减速带”,认为他们增加了乘客进出站的时间。左行右立,真的能带来效率了吗?


实际上“左行右立”不仅没有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反而降低了扶梯运量,是一种低效的乘梯方式。2015年,研究人员在伦敦地铁Holborn站开展了为期三周的试验,测试在扶梯上只站一侧和两侧都站人的通行效率:


只有当乘客不间断的在左侧电梯行走时,“左行右立”的效率才能优于“两侧站立”,图中Holborn地铁站扶手梯垂直高度为24米,研究人员表示这个高度只有约40%的人会考虑在上面行走,电梯的高度越高,乘客在上面行走的概率就越低。




大部分乘客只站扶梯一侧时扶梯负载量减半,造成扶梯底部挤满等待的人群。人群控制专家Dr John J Fruin表示,人们都喜欢拥有个人空间,可以的话大部分人都不希望有人紧贴自己或是站在前后一步距离之内,这种情况下,扶手梯负载量又再减少了一半。



 为什么乘坐扶梯时不适合走动?


扶梯的梯级高度与楼梯的台阶高度是不一样的。扶梯的梯级高度为21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15cm高度,人们在上面行走,容易踏空或被绊倒,而行走过程中也容易挤碰到扶梯上其他乘客导致意外发生。


另外,商场里面电梯的速度是0.5米/秒,而地铁里的电梯速度为0.65-0.7米/秒,属于“高速电梯”。如果有人匆忙上下,一旦摔倒或发生紧急情况,很容易“带倒一大片”。特别是拖着行李赶时间的乘客,更容易造成危险。



虽然多个城市表示“不提倡左行右立”,但也未禁止该行为,有些地方仅是拿掉了提示“左行右立”的标识,并未明确对乘客搭乘电梯的新态度。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冠以“文明”的习惯更难改变。我们无法短期内适应站在左侧,但收回对那些站在左侧人的白眼,应该不会太难。


来源:央视新闻、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源:网络
编辑:祁蕊





 - 相关推荐 - 

《  第四代地铁车辆基地上盖一体化开发与创新设计 》
作者李翔宇 张继菁 马英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点击购买按钮享购书优惠 ↑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国第四代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进行整体性研究;总结和分析其开发理论支撑、国内外现状、建设模式、适用性和必要性等问题,分析建设案例,对其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知;建构完整设计开发体系,针对在开发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多方面设计要素的分析,从城市层面、车辆基地层面、盖上建筑层面提出完整的设计策略,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清晰明确的设计思路与策略参考,探索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希望引起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弥补国内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建筑研究的空缺。读者对象针对地铁上盖开发和设计的从业者、学者及科研工作者。



#进入官方视频号查看更多#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们#
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分享点赞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我们始终以“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365天不间断为大众分享优质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