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降温,为什么系上围巾就不觉得冷

文化   2025-01-17 12:50   北京  


冬天的早晨,你一件一件一件一件地把衣服穿上,套上束腿紧身秋裤,再把秋裤扎进袜子里。你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成了笨重的狗熊,自信满满地打开门,寒风却像一双无形的手径直往脖子里钻,你忍不住打个寒战。


你摸着自己空空的脖颈,突然想到了什么,转身回家拿上挂在门后的围巾系上。终于,温暖的感觉将你包裹,寒冷“无孔可入”。


可别小瞧了这条围巾,在冬天,它帮你守住了温暖的防线。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环境温度改变时,你的身体会立刻进入保温模式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1][2]


当你空着脖子走到室外,皮肤浅层位置分布的许多冷感受器会立刻捕捉到冷刺激,变得异常兴奋[3]。颈部是重要神经通道的所在地,特别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多个分支[4][5]。加之颈部的皮肤相对较薄[4],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这些神经的感知与反应。


皮肤的冷感受器的数量较多,是热感受器的5~11倍。所以我们会迅速感受到寒冷,但暖和起来却需要一定的时间[3] 


把围巾围在脖子上就如同给你脆弱的手机屏上贴了一层钢化膜,阻碍了冷风对颈部直接的物理攻击,缓解了冷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帮助维持温暖的体感.


神经不仅是温度变化的接受器,也是寒冷信号的传递者。下丘脑作为调节温度的总指挥中心,一旦接收到神经的寒冷信号就会发出指令——调整血流量,帮助身体保暖[3][6]


颈部深层的血管神经 / [5]


如果把人体血管脉络比作一张精细的地图,颈部就是一个布满主要干道的关键区域,例如,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干,与颈内静脉、迷走神经一起被包裹在颈动脉鞘内[5]


这些紧密分布的“干道”收到神经发送的信号后,就会收缩血管来控制通道里流淌的血液,减少血量来保存体热[2][3][6][7][8]。有研究发现,在寒冷的环境中血管收缩导致各部分皮肤温度相差悬殊,其中颈部表现出众,血管收缩后的皮肤温度最高[9]


不仅如此,颈部还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头部和心脏,温度通常比其他部位更高,从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2]


保护好颈部,就是保护好了体温系统枢纽


所以,交错纵横的的神经使颈部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但凭借着丰富的血管资源和天然的温度优势,它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也十分强大[9]。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围巾能够让颈部的调温效果超级加倍,围住了那一截脖子,就是保护好了体温系统的重要枢纽。


当你从温暖的室内走向寒冷的室外,你的身体与周围环境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热量交换,通过产热和散热过程来维持体温平衡[2][3][6]


其中的散热过程会悄悄地带走你身体的热量[3]。有研究显示,当机体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时,热量主要通过对流和辐射散失[2]


冬天街上的人们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避免热量散失


36.8度的体温的你身处于零下5度的寒风中,形成的温度差就会导致辐射散热,身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辐射给寒冷的空气,所以你在室外会越站越冷[2]


辐射散热受到接触面积的影响,围巾在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它覆盖在颈部皮肤的表层,减少了和冷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体内散失的热量[2]

刮大风时,一条堵住领口的围巾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外面北风呼啸,你只记得把秋衣塞进秋裤里,把秋裤扎进袜子里,却忘了把上面的口封住。虽然只漏出了一截脖子,但还是冷得让你浑身一颤。


这是因为人体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层空气,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与皮肤最接近的那层空气被加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趁虚而入,形成了空气对流。对流散热还会受到风速的影响,风速越大,带走的热量越多[10][11]


但只要系上围巾,就能把温暖的空气锁在身体里,也能堵住灌进来的寒风,不再有“上下通透”的穿堂风了。


别在寒冷和温暖的边缘反复横跳了,出门前记得拿上门后的那条围巾,或许能给枯燥的冬日穿搭增添一些新意,既保持了温度也不失去风度。


参考文献

[1] 吴清才, & 金星国. (1999). 人体热平衡的生物物理分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01), 59-62.

[2] 马小静, & 许瑞娜 (主编). (2013). 生理学.

[3] 郭明广 (主编). (2018). 生理学.

[4] 李文生 (主编), & 汤其群 (总主编). (2019). 局部解剖学.

[5] 张红旗 (主编). (2015). 系统解剖学.

[6] DrHuang.com. (n.d.). 生理学 [Physiology]. Retrieved 2024.

[7] 刘承煌. (1985). 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国外医学. 皮肤病学分册, (03), 132-136.

[8] 佟玫, 陈立丽, 王博, 等. (2014). 人体温度的调节及冬季防寒服装穿着分析.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01), 13-15.

[9] 张子扬. (2023). 温度突变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研究 (硕士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 何天. (1985). 人的体温调节. 生物学通报, (07), 17-19.

[11] 王丽娟, 刘艳峰, & 刘加平. (2015). 风速对人体散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本文授权转载自 答案如下 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祁蕊







   荐书TIME 
今日推荐图书《 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 》本书是以讲述中国古代气候观测和测量科技在世界气象科技史上的先进性为主,并观想当时的历史及人物背景,以视觉系统设计科技信息图展现测风神器“相风铜乌”,古代测量雨量的工具天池盆、圆罂,从“琴弦测湿”到“挂炭天平”再到“鹿筋吸湿”等各种观测和测量风、雨、雷电、温度、湿度和古气象台等的装置和科技。

《 一只早飞千年的鸟: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 》

作者:黄卫 著 黄缨童 绘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点击购买按钮享购书优惠 ↑

【书评征稿】如果你已经读过这本书,欢迎将你的感受写成书评(1000-2000字)以word形式发送到清华社投稿邮箱 xmt@tup.tsinghua.edu.cn,入选者会以邮件形式及时通知并联系支付相应稿费。



#进入官方视频号查看更多#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们#

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分享点赞在看,至少帮我拥有一个吧~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我们始终以“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365天不间断为大众分享优质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