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念秋思皆未来,桂花今始为君开。
众星捧月行师道,桃李春风育俊才。
时隔两年,在一个金风送爽、祥云飘荡、丹桂初放、鸟雀欢唱的秋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恭迎王勇超先生的恩师、文化大家安乐乡人先生等一行的到访。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前晚刮了小半夜柔和的风,昨晨下了场温情的雨,今天一大早关博院的桂花就突然绽放了。闻香者戏言,桂花姗姗迟开,莫不是今儿有贵客要来,殊不知,戏言即刻便成真。工作人员早早洒扫庭院,特意购买的老年代步车也已就位。
当一座座古建、一棵棵古树披上金色外衣最壮丽的时候,当凌霄、月季、金菊、木瓜、桂花、格桑花最香美的时候,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安乐乡人先生携夫人,文化学者王相成先生携夫人,陕师大文学院原书记、省政府非遗保护评审专家傅功振先生,陕师大文学院原院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樊列武先生,西安工程大学教授、服饰文化专家兰宇先生等,在以中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弘扬传承第一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民协顾问、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名誉主席、关中·黄河文化研究院院长、大风诗社社长王勇超先生为首的关博人的盛情迎接下,走进了风景如画、秋光潋滟、儒释道交相辉映的大美关博。
贵客的到来,连关博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欢悦非常,关博人自是喜不自禁、激动不已,有说不完的话。
来自北京的王相成先生是安乐乡人先生的得意学生。说起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安乐乡人一脸自豪。他感慨地说,虽然是自己的学生,但毫不夸张地说,相成是他的学习榜样。更何况,王勇超先生诚意十足的精心安排、无微不至的热情照顾,让他倍感舒心愉悦。
王相成先生感谢老师对他的厚爱,几十年来,他们是亦师亦友亦兄弟的关系。他说,久闻王勇超先生大名,也常听老师夸赞王先生的远见卓识、非凡气魄、大爱情怀。真正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令人随喜赞叹。
王勇超先生说,他在农村时就敬畏文化、爱戴文化人,来到城市创业投入文化事业,四十多年中不知不觉地也成了文化人。他始终把“存天理、致良知”作为人生座右铭,他结合自身日常工作生活,分享了学习儒释道文化的心得感悟,其对经典言论的如数家珍、对核心思想的深入领悟、对自然大道的身体力行等,令听者耳目一新、拍手称快。
进入赵家门楼,几声清脆悦耳的喜鹊欢鸣从高高的青松枝头传来,真是叫声扬、送吉祥、报安康、醉心房。
在精品拴马桩展厅,首次来关博院的王相成先生及夫人,被一根根造型别致、见证丝路文化的拴马桩所吸引。安乐乡人先生等则在一根根尽显皇家风范的紫檀雕花柱旁驻足观望。
此时,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像快乐的风儿如飞舞的彩蝶,欢声笑语地进入了展厅,于是,花朵一样的小朋友和安乐乡人等老朋友不期而遇、美丽邂逅。
偶遇专家、学者、陕师大等高校的教授,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邂逅一群孙辈的小朋友,老朋友们也是十分欢喜。他们互相簇拥着、沉浸在老少同欢乐的和谐气氛中,一张张照片定格了幼尊老、老爱幼的精彩瞬间。
“仰观宇宙之大”“为天地立心”“我家洗砚池头树”“冰心一片守终南”……行到高山仰止文化广场,众人不禁被街面墙壁上的镌刻作品所深深吸引,不由得竞相吟诵,它们分别是王羲之书《兰亭集序》(节选)、于右任先生书张载《横渠四句》、卫俊秀先生书王冕《墨梅》、王勇超先生书《大风歌》(自作)。观此古今绝妙诗书文,有人感慨道,书文合璧蕴风雅,真善融美养至情。
“不欠人谓之富,不求人谓之贵,不亏人谓之寿”在民国精品书画展厅,每次看到这三句话,安乐乡人先生都若有所思。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感触更深。王相成先生则表示大开眼界,在北京荣宝斋也看不到这些书画作品。
出了梨园,安乐乡人先生等徜徉于古民居院落,穿行于宣风碑、弘道广场等进行深度参观。
看见汉赛诗台几个浑厚遒劲的大字,王相成先生直呼王先生的书法功力太深厚了,听了赛诗台背后的故事,他对关博人的初心和文化情怀所深深打动。
在灏文书院,但见松柏苍翠,塔碑肃穆,清溪潺潺,大殿生辉,高柱阔梁,匾额列行。观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考古文博、文艺书画界泰斗大咖题赠的墨宝,这座历史、人文“大学校”的含金量可见一斑。又欣赏了王勇超先生多幅篆隶书法作品后,众人感慨,这样的大作,非大志向、大格局、大气魄者不可为。
一院一屋尽气象, 一花一叶皆菩提。灏文书院的进学台旁有座高高的菩提塔,菩提塔下长着一棵枝叶浓密的菩提树。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在象征着觉悟和智慧的菩提树下合影留念。心中无不默默地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富民强、万世太平。
从灏文书院到王维府第直线行走,需经过一座赤兰桥。桥首两头石马威武雄壮,桥旁的月季红艳芬芳,桥下一方荷塘秋韵流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的关博院,让安乐乡人先生等如沐和风,似入画里,宛若仙人。
无论是王勇超先生与安乐乡人先生等在王维府第共进午餐,还是他们一起在毛班香私塾茶叙,均是相谈甚欢,话题总是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餐前,关博院办公室两名副主任王小兰、郭小艳,一起为嘉宾们倾情朗诵了王勇超先生撰写的长联《灏文堂博物院联》。该联达424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心血,问乾坤,祈日月,志满风云,气壮山河,神游古今,情动天地……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安乐乡人先生点评道,该联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观点与王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诗说》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相映生辉的。
安乐乡人先生感慨地说,王勇超先生到底是富人,还是穷人?是高贵的,还是卑微的?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认知。坐拥500亩、藏品五万件的关博院,这本身就是无价财富的象征、无上尊贵的注脚、无比荣耀的标志。但为了继续文化保护传承大业,王先生求爷爷告奶奶四处化缘,有人戏言,这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轻抛万贯因何事,留下中华一点根”“劝尔休夸名鼎鼎,何曾见我泪汪汪”“谁信五台万贯客,翻箱倒柜找分文”这些出自王先生诗集《五台吟》的诗句,正是其创业历程的心灵独白。多少专家、学者对关博院赞不绝口,多少大人物莅临关博院视察,均给予高度评价,但多年来困扰关博院发展的资金这个小问题却一直解决不了,让王先生忧心忡忡、一筹莫展。这些年,这个民俗文化英雄,洒了满腔热血、付出了无数汗水、还要再流热泪,其悲壮令人痛心疾首意难平。
王勇超先生说,作为一个有文化信仰的人,他择一事、忠一生、终一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终生不悔。他践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准则,他感恩自然天地、感恩时代,也感恩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他的良师益友。把老祖先留下的宝贝保护好,把往圣、前贤的道心、文脉继承好,为人类留下一个完整的古民居群、一个寻根探源、释放乡愁、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这就是他的信仰、他的夙愿。最让他心急如焚的是,眼睁睁地看着身怀传统古建营造绝技的匠师们一天天老去,特别是想到人亡艺绝、非遗传承难以为继,复修难度越来越大的惨淡境况,他就寝食难安。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快马加鞭、与时间赛跑,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以期不留遗憾、得偿所愿。
王相成先生说,越深入关博院,越是感到震撼,关博院具有海量的藏品,不愧是民俗文化的基因仓、标本库。作为关博院的创建者,王勇超先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文化创造力令人敬佩。王勇超先生的言论,颇见文化高度、广度和温度,特别是对许多文化经典可谓信手拈来,为他所用,而且是大道至简、古今融通。王先生的水平远远在他之上,也堪当优秀老师。
傅功振先生说,关博院守住了炎黄根脉,护住了华夏精魂,王勇超先生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大事。这次聚会,安乐乡人先生与其学生王相成先生的师生情,还有王勇超先生与安乐乡人先生的朋友情,令他非常感动。
樊列武先生、兰宇先生则表示,今后只要安乐乡人先生要来关博院,学生们热情相陪老师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乐乡人先生与关博院文管部主任高曼,国家级非遗“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顺利大师等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看到落成二十年的王维府第,十八罗汉宝像庄严地站立于稷王庙旁,汉赛诗台也巍然挺立于上善若水之畔,三官台彰显了儒释道文化精神……关博院的新变化、新气象,还有勇超先生的文化新视野、新高度,令安乐乡人先生等倍感欣喜,他们共同祝愿关博院的明天更加美好,勇超先生再创新辉煌。
菊丛金灿,枫林红艳,万里晴空云淡。壮心不已奋登攀,又何惧、青丝霜染。
童心烂漫,秋光潋滟,满目尽皆画卷。化人弘道任扛肩,最欣悦、人间圆满。
定格美好:
AUTUMN
『END』
文字|禾麦
图片|秦声 王青 王兰 峰林
排版|祁正霞 张璇
审核|王小兰 何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