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大美关博•七夕文化座谈会在高山仰止文化广场举行

旅行   2024-08-12 23:19   陕西  

传|统|文|化|节|日|七|夕

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我们的节日——大美关博

七夕文化座谈会在高山仰止文化广场举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牛郎织女起源地在长安,七夕文化的根在长安”。
“地处长安的关博院举办七夕活动,得到了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的赞许,不仅让云遮住了火辣辣的日头,还不时让凉爽的山风吹到会议现场”。
“称七夕节为中国式的‘情人节’这是误读,我们应看重其与穿针引线、制作节日食品相关的乞巧文化内涵”。
“不是参加这个活动,真不知道七夕文化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

阵阵蝉鸣齐喝彩,青青花木认真听。

8月10日上午,南五台山下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高山仰止文化广场上,高朋满座,嘉宾云集,诸位专家学者围绕七夕文化以及其如何融入当今日常生活等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的节日——大美关博•七夕文化座谈会的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由关博院、灏文书院主办,大风诗社、神农诗社协办,三乐园承办,大风诗社秘书长王小兰、神农诗社秘书长韩伟峰主持。

随着一个个精彩观点的抛出,与会者认真聆听着,努力吸收着,时而陷入沉思,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经意间,既接地气、又具时代性的七夕文化根植在大家的心田,延续到下一代。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这场活动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岭苍苍渭水长,专家学者聚一堂。

今朝关博嘉宾汇,妙论高谈惊四方。

灏文书院院长助理王栋在致辞中说,七夕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生活态度的反映。

陕师大文学院教授、省政府非遗保护评审专家、省仓颉文化研究会会长傅功振先生说,在七夕众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既有实物支撑,又有形象依托的长安自然分量最足,地处长安的关博院举办七夕文化底气也最足,可谓顺天应时合情理。真正过好七夕节,就是要把七夕文化中的传统美德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把乞巧文化和我们的教育事业结合起来,把七夕文化的精华落实到家庭和谐建设和对下一代的教育中。

西安市政法委原常务副书记、省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铁泉先生另辟蹊径,他以《七夕文化节·关陇文化之山川形胜》为题,追风寻迹,结合自己的文化调研与思考,从历史、地理、文化等维度,论证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神奇与神圣,使人心生敬畏感和自豪感。

陕师大文学院原院长、研究员、省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樊列武先生认为,关博院举办此次活动,是王勇超先生文化情怀的直接体现,我们应当向他致敬。七夕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古代劳作秩序基础的七夕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牛郎织女的故事,延续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反映了唐明皇、杨玉环对七夕文化的践行。七夕文化已经深入到了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座谈、诗词、绘画、剪纸、花馍等各种方式,必将使其传承下去。

西安工程大学教授、著名服饰文化专家兰宇先生说,七夕文化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中,制衣做饭主要由女性完成,建房屋、造舟车则是男人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只有夫妻同心,恩爱协作,才能过上好日子。因此,七夕文化,不仅仅是反映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赞美,而且倡导家庭文化、和谐文化。只有每个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稳定。

优秀教师、大风诗社副社长郭博勇先生看过长安斗门的石婆(织女)像、石爷(织女)像,熟知牛郎织女的故事。他认为,对七夕文化内涵的揭示,是为了在当今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他为大家分享了自己观看由省戏曲研究院演员柏海英和武晓西领衔主演的新排秦腔古典剧《玉蝉泪》所表达的大爱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兴之所至,他现场赋诗一首:
七夕良辰意难消,银河璀璨两星迢。
昔日情愫比翼鸟,伉俪余生暮与朝。

专程从临潼赶来的著名书画家、理论家王庆先生深有感慨地说,听了大家的发言,他觉得此次活动定位准确、主题明确、意义很大、价值很高。他认为,王勇超先生是自辛亥革命以后百年来,有重大建树的文化旗手。理由有三:一是创建关博院,无论从建筑史上、文化传承史上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专家学者的赞誉就是明证;二是王先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前瞻思维是常人望尘莫及的;三是王先生的书法、诗文造诣极高、价值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能体现这点。

国家级非遗“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营造技艺大师、关博院副院长王顺利先生说,这次座谈,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发言中适时精到的点评,恰到好处的热议、争论,使活动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以至于连金蝉都激动地奏起了交响乐。

西安市排水管理中心主任、神农诗社副秘书长杨轩先生说,王勇超先生的文化初心、文化情怀、文化担当,一直令他敬仰、赞叹和感动。关博院是一座大学校,他希望通过积极参加这座大学校的文化活动,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专家学者的教诲,不断接受洗礼,提升境界,振拔精神,突破自我。

精神分析师肖白娥女士说,听了各位老师从天到地、从家到国、从古到今,旁征博引的发言,她认识到,七夕节绝不仅仅局限于爱情,乞巧的范围很广,涉及男女日常生活中诸多方面的技艺技能。经营好婚姻家庭,需要夫妻双方同心同德、互敬互爱,共同进步。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康晓强先生说,七夕文化不但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国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要不断挖掘她的文化内涵,激发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并大力弘扬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是关博院举办活动的初衷。

西安市电影公司解放剧场副经理王涛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方面做得还不够。王勇超先生不遗余力地举办这样一系列的民俗文化活动,就是用实际行动倡导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积极弘扬践行传统节庆文化。

王琪女士和爱人王东栋先生说,参加这个活动,比两口子看电影、逛街购物有意义得多,得知七夕文化起源于家乡长安,更加有文化自豪感。他们用爱、美、智、巧四个字来表达参加活动的收获与感悟。

方泉女士说,在这个节日,让她更加认识到爱是最美的语言、最真的行动,珍惜、陪伴身边人,就是最好的过节方式。

大学生代表王维森说,聆听长辈们的真知灼见,对七夕文化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对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乃至未来的子女教育观将产生重要影响。他觉得,一场精彩的文化座谈会,必然会产生思想碰撞、观点交锋、情感共鸣的效果,此次活动正是如此。



秦岭北,黄河南,拥四关,八百里秦川,陕西才是文化源。

周礼续,秦律延,汉风绵,唐韵数千年,华夏桂冠数长安。

中华文化遗产民间抢救保护弘扬传承第一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协顾问、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名誉主席、大风诗社社长、关中•黄河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勇超先生的总结讲话满怀激情、高屋建瓴、引经据典。他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脉、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中,文化人始终都处在时代的前列,为社会的发展进程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华民族的祖脉--大秦岭、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共同孕育了神奇的关中,关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注定了其成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无数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俗节庆的源头都来自这里。关博院就是在关中这片历史厚壤、文化沃土上创建起来的。四十余年来,关博院抢救保护的五万余件藏品,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是黄河文化的见证物。关博院建院以来,始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守“以文化人”“以物育人”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始终践行“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指示精神。

他表示,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关博人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为乡村振兴、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关博智慧和力量!

参会者一致表示,本次活动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勤劳智慧、忠贞爱情、家庭美满、追求美好的价值理念,涵养相亲相爱婚恋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扫一扫,关注我们


文字 | 禾麦

图片 | 张璇 秦声

排版 | 祁霁

审核 | 王小兰 何华生


关中民俗博物院
关注关中民俗博物院,您将会及时了解到博物院的最新活动信息,同时带您走进历史、了解民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