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秦岭乃中华民族的祖脉、龙脉,南五台山是隋唐佛教圣地,长安自古帝王都,黄河从来母亲河。
8月11号,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在秦岭北麓、黄河南岸、长安境内、南五台山下、文化圣地关博院中的王维府第,为一名德高望重、读写并进、品行双馨、寿文两高的阎纲老先生庆生。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阎老先生首次横幅鲜明、名正言顺地过寿。
以王勇超先生为核心的关博人,为阎老先生举办93岁寿辰之诚心实意,正如他在签名簿上题下的“友情无价”。是啊,有时候无价的友情可与爱情、亲情媲美。
阎老先生的寿辰具如下特色:人数少、层面全、质量精、发心恭敬虔诚;范围小、反响大、气氛浓、发言情真意切;去奢华、尚实朴、求自在、场景留驻心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阎老先生和晚辈王栋在发言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贾平凹先生所说的“新三高”即德高、文高、寿高。笔者就以阎老先生为模特,对“新三高”谈点感想。
(二)
『寿高、文高』
寿高
无论是全中国、还是整个世界,阎老先生都已大大超过了其平均寿命。
从遗传、饮食、疾病、工作、生活方式来看,阎老先生大概率是不会长寿的,但事实上他跨越了医生保证活到60岁的预言,超越了自我、没有自杀,战胜了晚年的疾病,最终创造了奇迹。
已成功高寿的阎老先生,非常乐意向大家分享他的长寿经验,为此他特意撰写了一篇题为《阎纲:探索我长寿的秘密 祝愿大家都长寿》的1200字文章。他毫不保留地公之于众。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从早忙到晚,没有功夫叹息,死神便不来敲门。能吃能睡,没心没肺。祝愿大家都长寿!不做亏心事就吃得下、睡得着!”
喜读书,心系祖国、人民、文学、家乡;爱写作,情牵同道、亲友、作者、读者。这些都应是阎老先生长寿的主要秘诀,可供同道借鉴学习。
文高
放眼全国,成名成家之后的文学大家,远离名利场,依然阅读不怠、笔耕不辍者,已不多;进入耄耋之年,仍坚持读书写作,确鲜闻;鲐背高龄还在创作且不遗余力扶持晚辈者,实罕见。
阎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93岁高龄依然激情创作、余热生辉的真正的文学大家。
78年来,阎老先生一直用心用情用力地致敬祖国、讴歌人民、礼赞时代、歌颂文学、赞美家乡。
此生,阎老先生的文学初心不改,文学风格不变,文学热情不减,文学精神不衰。这是多么地可喜可贺、可贵可敬、可感可佩。
阎老先生之文高山仰止,阎老先生之风后辈楷模。
(三)
『德高』
笔者以为,寿高难,文高更难,德高更比文高难。
纵观各个领域,童年苦难,少年艰辛,青年拼搏,中年辉煌,但晚节不保、不得善终、难修善果者可谓多矣。
举凡功成名就、光环亮眼、荣耀加身后,即飘飘然、欲望膨胀、得意忘形、利令智昏、纸醉金迷、声色犬马、飞扬跋扈、兴风作浪、不可一世者如过江之鲫。就以官场为例,仅十八大以来,锒铛入狱的害群之马成千上万。
看看我们的阎老先生,一生勤奋严谨务实献大爱、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付真情。
在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阎老先生编辑撰写重要著作文章无数,关心扶助优秀作家晚辈许多。
退休三十载,阎老先生继续工作三十春秋。
无论在北京官多大、地位多高、普通话讲得多好,回到礼泉,都要放下架子,说家乡的土话,尊重父老乡亲。2019年国庆前回到家乡礼泉后,阎老先生谨记兄长之言并不折不扣地践行之。
不改乡音、不褪本色的阎老先生,就像家乡的老黄牛一样耕地、如家里的老母鸡一般下蛋,履行着他老作家的本分。为广大读者呈上了《长长的话,慢慢说》《醴泉作家记盛》《我还活着》《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 礼泉纪事》等四部著作。
热爱家乡、回馈家乡的阎老先生,明知熬夜损害健康,但惜时如金的他仍然经常熬夜,给作家们作序十多篇,为各界人士题词、赠字不下四五百幅,皆不拿分文。
更难能可贵、令人惊讶的是,阎老先生今年还计划出版《礼泉作家论兼论点评之余随想》《我在场》(《我还活着》续集)《儿时的百草园》《他们深深打动我》等四部著作。
回归家乡五年,倾情奉作八部,高龄、高产、高质,阎老先生又要创造中国文坛的又一个“新三高”,再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学界成就空前绝后的盛事。
德泽文坛,品润作家;爱洒礼泉,情辉后学。
(四)
2020年中秋前夕,笔者曾随雷涛先生、吴兰兰女士、朱宝琦兄等人专程赴咸阳市礼泉县看望阎老先生,有幸合影并获文集。初见,阎老先生的平易近人、正直率真、爱憎分明令人印象深刻。
2023年党的生日前夕,阎老先生莅临关博院参观考察并座谈。再见老先生,心情激动之余,除了撰写活动报道,另写一篇题为《<我还活着>作者阎纲先生来到关博院》的千字小文,抒发一点见闻及些许感想。
时隔三年,又一个中秋前夕,王勇超先生带领笔者等关博院同仁共赴礼泉程拜望阎老先生。清楚记得,彼时阎老先生的气色状态较上次更好,兴致更高,与勇超先生相谈更欢,在座者无不欢欣鼓舞。
今年七夕后的第二天,因为王勇超先生的文化初心、文化情怀、尊师重道、崇文尚德,在关博院·王维府第得以再见阎老先生。
此次阎老先生过寿,众人皆深有感触,各界反响强烈。笔者再怎么粗枝大叶,岂能无动于衷、无话可写、无情可抒,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最后以两联致敬阎老先生,并为此文作结。
联一:九秩已成经典篇,亲友同欢庆;十春更铸妙绝笔,谪仙齐贺公。
联二:绿水长荣,鲐年依旧精神矍铄笔耕不辍昭日月;青山不老,百寿可期忧患昂扬余热生辉动春秋。
『END』
扫一扫,关注我们
文字丨禾麦
图片 | 周圣哲 杨琼钰
排版丨祁霁
审核 | 王小兰 何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