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有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在广袤的土地上,黑白文娱先感受到的是扎实的人物、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碰撞与交融;而更重要的是,美的皮相之下,他们勇敢地抵达了生活的残酷变化,并坦荡地拥抱变化。
齐康认为:“艺术性和商业性是影视作品基因里的双螺旋,或许我们不应该孤立、对立地去讨论‘商业’和‘艺术’,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挖掘内容的独特性、稀缺性,或许就是在确立内容商业性的起点。”
作者:木刃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一定意义上来说,或许传统长剧集从阅读体验上给观众提供陪伴感,迷你剧则要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感官和思维的冲击力。”
后者的冲击,正让人们看到新的爆发力。
8集精品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在爱奇艺4天完更,豆瓣19万人打出8.8高分,目前锁定2024年国产剧第一口碑。唯美的风景画面、质朴的人文互动、灵动的精神交融,让观众一同沉浸在由草原、雪山、树林、马群、小木屋构建的乌托邦中,实现了“赛博吸氧”。网友的一条评论引发了高赞:“我好像潮湿的腐木,晒到了阳光。”
尽管业界经常由文学中改编影视作品,但《我的阿勒泰》作为一部散文集,改编为剧集的先例寥寥无几,挑战性巨大。作为总制片人,齐康深知任何影视作品都得寻求商业逻辑的闭环,但基于对带有文艺气息的现实主义内容的敏感,在爱奇艺的支持下,他接下了这个项目,与导演滕丛丛等人组建团队,将遥远北疆的风土人情用影像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艺术性和商业性是影视作品基因里的双螺旋,或许我们不应该孤立、对立地去讨论‘商业’和‘艺术’,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挖掘内容的独特性、稀缺性,或许就是在确立内容商业性的起点。”
题材稀缺性的背后,是人的稀缺性
2018年10月,当导演滕丛丛拿着《我的阿勒泰》找到齐康时,齐康正在推进另一部迷你剧《平原上的摩西》(已于2023年在爱奇艺迷雾剧场上线)。作家李娟的文字铅华洗尽、质朴真诚,在文学界赫赫有名,著名作家刘亮程曾评价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们已经很难写出这种散文了。齐康也被李娟的文字深深吸引,但是作为影视项目,第一个问题袭来:如何将没有主线的文字可视化?
“我最初对于如何能实现改编也并不笃定,这个不笃定主要是剧作技术层面缺乏支点,但好在滕丛丛导演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叙事脉络,这得益于导演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编剧能力。同时,透过她的前作,大家也相信其作品进一步风格化的可能性。”
导演滕丛丛,2019年以自己的处女作《送我上青云》获得金鸡奖四个重要奖项的提名。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到手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但滕丛丛仍然希望拍一个自己喜欢的、想表达的作品。收到《送我上青云》的酬劳后,滕丛丛自掏腰包买下《我的阿勒泰》的影视改编权。
虽然主担导演角色,但滕丛丛自己也写小说、写剧本,文学的积淀比较深厚。对做好内容的坚守与果断,以比较年轻化的电影创作思维进入剧集领域,这使得滕丛丛自身也成了《我的阿勒泰》的稀缺性之一。
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结合对社会与市场的研究之后确定了“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的精神内核,滕丛丛联合编剧彭奕宁,改编出“汉族姑娘在夏牧场与新疆哈萨克小伙相爱相痛”的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设计了“女主角李文秀的文学梦”“男主角巴太与父辈的代沟”“妈妈张凤侠丧夫之哀”“民族妇女托肯改嫁”“市侩高晓亮一心逐利”等枝叶,让原本如同云朵般飘散广阔的故事,集结为仙女湖边的一棵拥有粗壮扎实主干的大树。
随着这棵成长在自然的俊秀巨木,主创将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表达与人文关怀,融入了舒缓、悠扬、恬静而令人心安的氛围,整个剧本像是一场轻盈的梦。这个梦同样给了齐康信心。
“当她给我故事大纲的时候,我就非常惊喜。将近十年的创作历程,从电影到剧集的跨越,对现实的思考、对女性的关照一以贯之,但思维广度和表达方式又完成了自我迭代。她对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很明确,而且非常会考虑观众,比如在剧作上不排斥戏剧性,同时加入了轻喜剧的元素。”
在最为观众称赞的几出戏中,浴室的女性群像戏无疑非常显眼:滕丛丛的镜头下,是女性们和谐、自洽,打破审视的淳朴自然之美,这也成了剧集中关于女性主义的优秀注脚之一。
齐康感慨,这部散文集的灵魂和气质是最为宝贵的,主创团队找到了最理想的表达方式。人的稀缺性放大了剧集原本题材的稀缺性,达成了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感。正是这样的群策群力,才造就了如今的《我的阿勒泰》。
精品迷你剧的创新探索
海外迷你剧集已经相对成熟,国内市场则是刚起步;但剧集的全球化,已让观众的审美变化潜在地超过了国内剧集的迭新速度。因此,当下精品迷你剧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加接近电影。
爱奇艺的另一部迷你剧《平原上的摩西》就曾以长镜头、黑白剪切、模糊换位等电影手法来制作。《平原上的摩西》共6集,单集时长70分钟。与12集短剧品类相比,这些精品迷你剧中,悬疑题材不再一家独大,类型上更多元,犯罪悬疑、喜剧、爱情都有无限可能,似乎是一种探索试水的新方向。
面对采访时,齐康感慨自己的幸运,“我们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赶上了电影从胶片到数字化发展的阶段,生产力解放了,机会变多了,而随后互联网蓬勃的发展为影视内容的扩容提供了机会,这些都给年轻的创作者或制作人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网剧在市场的认知里仍然偏“口水化”的时期,爱奇艺便已经有了精品突破创新的行动。彼时的齐康与何俊逸(万年影业创始人),带着《无证之罪》做了一次12集精品短剧的尝试,带来了良性的社会与行业反响,让平台对优质内容的创新有了更大的信心与支持。而从《无证之罪》到《平原上的摩西》再到《我的阿勒泰》,持续数年,爱奇艺的探索也可谓越来越新、越来越勇。
齐康坦言自己并不擅长驾驭长篇文本,并且从外部观察,观众的时间也越来越宝贵。由于叙事时长的缩短,高情节强度成了精品迷你剧的气质,主创既要以“新意”最大程度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又要用“扎实”面对拥有丰富观剧经验的观众。
“传统的长剧集是在讲陪伴,它的视听语言相对来说应用得比较简单,靠台词、靠表演,就能够诠释。但是对于短剧集来讲,它要求密度更大、更丰富的信息量,对于视听语言的依赖也就更大。从题材讲,传统剧集要广谱性,迷你剧或许要更有针对性。”
比起对精品迷你剧的赛道探索,更重要的是,主创得拥有“吃螃蟹”的勇气。在精品迷你剧商业逻辑并没有太成熟的当下,它所需投入的人力与资源,难度并没有等比例缩小。面对这项挑战,行业也没有足够的案例去验证收益效率。但爱奇艺的文化与机制、它所推动构成的行业环境,化为了阳光、空气、水,让大树生根发芽,加上一众志同道合的团队,这一切都成了这位制片人的底气。从行业角度看,创作者的勇气与平台土壤所共同形成的默契,同样是稀缺资源。
延伸精品迷你剧的长尾效应
如今,阿勒泰已经成了新的旅行圣地,“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原本,精品迷你剧的产品特性,让它难以形成如同长剧一般的长线传播能力,但文旅的后续发力,也给剧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长尾效应。“人在工位,心在阿勒泰”已经成了年轻人在网络上的共鸣。
剧集结束了,但传播推广仍在进行。齐康透露,后续还在与文旅方面共办多场线下活动,比如阿勒泰线下演唱会,剧集与旅行城市双向引流。包括南航新疆分公司的直飞专线,后续也会在飞机安排《我的阿勒泰》联名的装饰和内容联动。
站在城市文旅的维度,齐康敏锐地注意到,类似城市偶像、城市吉祥物的地标性产物,在国内是相对稀缺的。于是,团队创新地将剧中小马的形象做出了衍生品“阿TAI”,让这样一位哈萨克游牧民族重要的动物朋友,一起为剧集的社会价值周期发力。
“爱奇艺之前已经做了‘华夏古城系列’以及‘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探索,这些影视与旅游联动的具体经验,以及我们对于其他异业的观察和积累给《我的阿勒泰》继续探索‘文旅联动’提供了很扎实的经验基础。我觉得每个作品,它完成一个阶段的使命就够了,千万别贪心;能在这个阶段产生一定的收益效应,我觉得就是最大的幸运和成就了。”
齐康显示出了专业的冷静,虽然《我的阿勒泰》在种种努力下,正在延伸长尾效应,但其实精品迷你剧正在面临短剧曾经历的同样问题。行业的疑虑、创作的挑战、供给的不足,难以让一个品类形成自循环。当然机遇亦是并存。观众审美的倒逼以及创作公司经验技术的精进,精品迷你剧依旧在市场上拥有诸多可能。《我的阿勒泰》之后,爱奇艺微尘剧场的另一部作品《在人间》就已经提前迎来观众的期待值。
在齐康看来,现在仍然是创作的好时代,或者说,永远都会是创作的好时代。“不同的光照、不同的水分、不同的温度,滋养出不同的葡萄,会酿出不同风味的好酒。”或许精品迷你剧在未来还会延伸出别的更多形态,但整体来讲都是各美其美。
“当下,价值观日趋多元化,‘资源’也更加开放。任何时候,只要你选择自己相信的内容、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或许就足够了,影视艺术是合作的艺术,大家能扬长避短、互相补位,完成内容的突破和创新,我觉得这是一种幸运。”
THE END
欢迎朋友们把黑白设为星标,这样你的推送会更加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