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致死超500例!潜伏期为5-21天,猴痘疫情该如何预防?

文摘   2024-08-17 21:00   北京  

来源于:北京新闻

8月15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8月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月9日数据,今年以来,非洲有13个国家报告了17541例猴痘病例,死亡517例,其中仅刚果(金)就报告了16789例猴痘病例,死亡511例。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
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期间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新增的发生猴痘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按本公告执行。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非人灵长类动物。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感染猴痘病毒后,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初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现阶段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

预防猴痘需要注意

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

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21天,且不要再与他人密切接触,出现皮疹、疱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行为史。

如家人、朋友确诊猴痘,要注意个人防护,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同时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和其他生活用品,避免共用卫生间,并做到勤洗手、勤通风。

为何再次发出最高级别警报

世卫组织说,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去年在刚果(金)出现并迅速传播,已蔓延至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的周边国家,这是宣布猴痘疫情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谭德塞表示,目前猴痘疫情具备在非洲以及向其他大洲进一步传播的潜力,这十分令人担忧。

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8月13日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呼吁非洲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避免猴痘疫情在非洲大陆持续蔓延。非洲疾控中心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非洲至少有16个国家受到猴痘疫情影响;与2023年同期相比,非洲今年报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

本轮疫情有何不同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说,在部分感染病例中研究人员检测发现了引发2022年全球猴痘疫情的主要毒株——“分支II”毒株。然而,近几个月来,已报告的感染病例中“分支I”毒株占比逐渐上升。过去几十年来,“分支I”毒株在中非地区引发了几次小规模传播,通常仅局限于少数家庭或社区。

据这篇报道介绍,今年4月,研究人员分析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在刚果(金)南基伍省采集的样本,并发现“分支I”毒株的变异株“分支Ib”。该变异株似乎能够通过包括性接触在内的多种途径在人群中有效传播。此后,病毒已传播至人口密集地区,推测是由性工作者等流动性较强的人群传播到邻国。2022年的全球猴痘疫情感染病例数超9.5万例,死亡病例数为180多例。

疫情应对有何进展

非洲疾控中心正在与丹麦生物技术公司巴伐利亚北欧公司协商,以获得20万剂该公司生产的两剂猴痘疫苗。但该中心此前预计,要遏制当前疫情,需要约1000万剂疫苗。

世卫组织上周启动了猴痘疫苗的紧急使用认证程序,这将加快低收入国家获得疫苗的进程。世卫组织正在与各国有关机构以及疫苗制造商合作,探讨潜在的疫苗捐赠,并与合作伙伴协调,以促进疫苗、治疗方法、诊断工具和其他资源的公平获取。

世卫组织已从其突发事件应急基金中拨款145万美元以加强疫情应对能力,并可能在未来几天内投入更多资金。


了解医学  守护健康


欢迎点击下方公众号

更多医学相关内容为您呈现














水木医声
清华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主办,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主要发布与医学相关的学术文章、科普知识、新书介绍,医学生活小常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