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restoratology |解放军总医院刘嘉霖/陈凌团队鉴定并验证COL6A1为肿瘤电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创新靶点

文摘   2024-08-28 21:00   北京  




转自: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原文链接:

https://rmjk.peoplehealthdata.com/api3?execution=message&message_id=50665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嘉霖(本刊青委)/陈凌团队在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期刊发表标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OL6A1 as a novel target for tumor electric field therapy in glioblastoma”的研究性论文。揭示了COL6A1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可能是介导TEFT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肿瘤电场疗法的应用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简称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脑肿瘤。近年来,一种名为肿瘤电场疗法(Tumor Electric Field Therapy,简称TEFT)的新疗法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尽管TEFT展示了潜在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至今仍然是个谜。

● 偶然中的必然:发现TEFT与COL6A1的联系

在此之前,研究团队已经对TEFT进行了深入探索,包括自主研发肿瘤电场治疗的细胞和动物设备,探索TEFT的最佳治疗频率和输出模式,开展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并探讨TEF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进一步研究TEFT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分析胶质母细胞瘤样本时,注意到肿瘤组织中COL6A1的表达水平远高于正常脑组织,并且COL6A1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更令人振奋的是,接受TEFT治疗的患者,其肿瘤组织中的COL6A1表达显著下降。这一发现揭示了TEFT可能通过调控COL6A1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 COL6A1的神秘面纱

通俗地讲,COL6A1是一种在细胞外基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细胞外基质类似于细胞的“支架”,它不仅为细胞提供支持,还影响细胞的行为和生长。在胶质母细胞瘤中,COL6A1有助于肿瘤细胞构建一个有利于其生长和扩散的环境。


通过TEFT,研究者发现可以显著抑制COL6A1的表达,这就像是拆除了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温床”,使其变得脆弱。


● 探索TEFT的抗肿瘤机制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COL6A1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蛋白质,它通过与整合素ITGA5相互作用,激活了focal adhesion相关的信号通路。focal adhesion是一种细胞连接机制,涉及细胞如何附着到周围的基质并传递信号。


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这条通路的活性增加,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TEFT通过抑制COL6A1的表达,减少了这些信号通路的传递,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 新疗法的希望

COL6A1的发现揭示了TEFT的部分抗肿瘤机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抑制COL6A1的表达,甚至开发针对COL6A1的药物,与TEFT联合使用,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研究团队还探讨了TEFT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如:

(1)将TEFT与光动力治疗结合使用;

(2)通过调节电场的方向和强度增强抗肿瘤效果;

(3)通过聚焦超声技术打开血脑屏障(BBB),提高化疗药物的有效性;

(4)与免疫疗法集成,例如通过Ommaya储液池将CAR-T细胞引入脑脊液循环中,形成多功能治疗手段;

(5)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TEFT的使用,预测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参数等。


本新闻报道所发表论文:
陈俊燚 刘羽阳(本刊青委) 蓝金鑫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凌 刘嘉霖(本刊青委)为共同通讯作者。


共同通讯作者

陈凌: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神经肿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擅长颅脑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脑胶质瘤的创新综合治疗(免疫治疗、电场治疗等)。入选“科技部脑胶质瘤研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获人民好医生“学术成就奖”、入选“神经肿瘤特别贡献榜”,“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承担国家、军队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项,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文章130余篇,主编、主译、参编著作9部,CNS Neuroscience&Therapeutics 杂志副主编。曾任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CNS)副主席,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神经外科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精准医疗与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神经外科转化医学组副组长。


刘嘉霖(本刊青委):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神经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颅内肿瘤、脑出血、脑外伤等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功能区、脑深部等复杂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担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精准医疗与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学组委员、北京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脑肿瘤MTB联盟中青年委员。





  期刊简介


Journal of Neurorestoratology 《神经修复学(英文)》作为国际神经修复学会(IANR)会刊,是一本高水平、开放获取(OA)的国际学术期刊,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Elsevier共同出版。本刊主要刊登神经修复学领域基础、转化与临床研究前沿成果,以及行业标准和指南。目前已被ESCI、DOAJ、WJCI、Scopus、CAS等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为3.1,CiteScore 为2.1。2022年入选“首批海外回归试点期刊”项目和清华大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集群发展计划项目。 


● 发文类型

full length article, review, short communication, case report, editorial, clinical practice, practice guideline, protocol, letter to editor.


● 载文范围

本刊主要发表神经修复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探索文章,包括神经再生、神经激活或调控、神经保护、神经重塑、血运重建等神经修复机制研究;包括细胞治疗、神经修复手术、神经调控和脑机对话技术、神经修复药物、生物工程和组织工程技术以及神经康复等治疗方法探索;包括神经修复学病因机制和预防保健等研究。


 主编 


黄红云 教授


神经修复学学科创始人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创始主席

中国神经修复学会(筹)发起和召集人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创始主委

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神经修复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首席专家

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神经修复学基础和临床研究


李路明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国产“脑起搏器”发明人


 执行主编 


陈琳 博士


北京市神经修复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

胡勇 博士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人工智能大数据实验室主任

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

软体机器人与智能医学实验室主任


● 期刊主页


● 投稿系统

https://www2.cloud.editorialmanager.com/jnrt/default2.aspx


● 联系方式

Email: jneurorestor@tup.tsinghua.edu.cn


了解医学  守护健康


欢迎点击下方公众号

更多医学相关内容为您呈现


水木医声
清华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主办,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主要发布与医学相关的学术文章、科普知识、新书介绍,医学生活小常识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