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女儿:
生日快乐!每一年我最开心也是最困难的写作,大概就是现在。
今年你即将进入5岁。咱们中国人习惯以“五”来表达圆满。在新西兰,5岁也是从幼儿园毕业该上小学的年纪,这些习惯与变化,似乎都给了今年的文字,一些要显得更特别的理由。
在斟酌这封信时,爸爸的归期定在了你生日的前一天。你很开心,脱口而出,“这下我的生日可有意义了!”
今年你一直在说意义。无聊了就躺平在沙发:“我现在做什么都没有意思!”兴奋的时候又改口,“这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啊!”
现在的你还分不清意思和意义。但我却解了燃眉之急,因为我终于想到,可以借你之口,轻松的聊一聊意义这件事。
早晚要聊的。
毕竟在衣食无忧的今天,你会在很小的年纪就和意义打交道。
做一件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要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么?意义越大就越厉害吗?这些普世思考的问题,都可能成为你未来要面对的问题。
我想象就在你拆信的今天,没准你已经有了确定自己人生意义的苦恼,也没准你早早认定,追求意义这种东西是虚无缥缈的,时间当然要浪费在当下——这就是我说的那个困难,要揣测出读信时你大致的样子,再来看要怎么去下笔,往哪个方向前进。
猜测是最让人烦躁的事。所以,我决定折中。这封信只完成一个使命就好——无论现在的你对意义有怎样的看法,我希望它都能让你感受到一种解脱:能找到一个意义挺好。若没有找到,生活也可以过的舒适坦然一些。
今年从北京回新西兰,我带你去养老院看望太姥姥。太姥爷去世后,太姥姥主动选择搬到这里。你好奇的问我们,“太姥姥为什么不住在自己家里?要住在这么小的地方?”的确,这个屋子不算大。不到10平米的空间,配有一间独立卫生间,一张床,能放下一个书桌,勉强还能放下一个小衣柜。回去的路上,我问: "你觉得太姥姥是因为什么留在这里呢?"你思考了半天,说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答案,比如,太姥姥爱吃零食怕被发现,窗外有她的小猫伙伴,等等。大部分人都会为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释。小到为了什么目的做一件事,大到为了什么目的活在这个世界。虽然两者从性质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后者,通常也被人们叫做意义。我承认,那日我继续问你,并不是真的想跟你探讨太姥姥的房间,而是想借这件事向未来的你发问:你心中的那个意义,那个来世为人一趟的理由,现在已经有了吗?是什么?有人活着,成就自己就是意义;有人活着,那个意义里也捎带着别人的福祉。或许你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意义,可能是一个大的目标,要去改变一下世界。或者一个小的目标:自给自足就好。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意义,我都替你开心,因为你有了一个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目标,然后你会为此努力。但同时,这个意义可能会给你一些犹豫和痛苦:我找到的这个意义,它正确吗?它好不好?
特别是身边大多数人都跟你的选择不同的时候,这种害怕找错意义的感觉恐怕还会加重你的自我怀疑:
“别人都想改变世界,只有我自己是自私的,我可真是心胸狭隘啊。”“别人都在量力而行,只有我自己还想着改变世界,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如果你恰巧正在经历着上述之一。我想说,不用担心。这条自我怀疑的路,很多人都走过,结果是他们发现,无论自己选择了两者中的哪一种,他们总会遇到更多的另一种。
既然人总会与不同的意义相遇,那不同就不代表选错,只是不同而已。
而担心自己的不同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另一个真相也被他们发现了:那些以嘲笑别人的意义为乐的人,就算你选择了另外一条,他们同样会找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点对你进行嘲笑。既然如此,嘲笑就是他们的事,与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意义,无关。我理解,你可能仍会有一丝不甘,“我知道意义不分对错,但别人的意义真的好像更厉害一些!”我有一个教师朋友,每天朝九晚五,像陀螺一样工作,她班上的小孩普遍幸福感很高,但她自己的小孩却并不快乐,她也是经常失眠。这样以牺牲他人和自己换来的更大的意义,她本人并不觉得多么厉害。反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感。所以,如果你相信人活在世需要一个意义的话,那么你可能更需要关注的不是我的意义“对不对”,“好不好”。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它的方式。我今年在做的一件事,是在新西兰开设一个中文项目式学习的课堂,让在这边成长的东方孩子,可以兼具西方的视野和东方的思维。很多人说这件事有很大的意义,但它有相当一部分只来源于一个对自我的关爱:我无法兼顾创业和家庭,于是将创业定在了教育领域。我没办法时刻参与你的世界,只能把你带到我的。这是我能找到的长期践行的方式。不可否认,一个大的意义告诉我们:不为他人和世界谋福祉,任何人都很难拥有持续的幸福!但一个小的意义也告诉了我们: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幸福,又何能去照顾更大的世界呢?从这一点看,没有哪个意义更厉害一点,因为更厉害的意义,总在大小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成全着。我们觉得太姥姥的房间可能并不舒适,但她却有自己待下来的理由——这里可以安静地完成她的抗美援朝回忆录。无论这个理由在别人看来多么平淡,能让太姥姥自己感到足够,就足够了。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选择的意义是什么,而是你因此获得了一个意义感。一个足以引领你前行,让你内心产生充实饱满的感受,就足够了。
不用害怕穿越那个意义
我们常说开玩笑说,大人们活在未来,只有小孩子能够真正活在当下。而那部电影正是提醒我们这些大人,应该腾出一些时间,活在就算一点意义也没有的时刻里。我们一个航班20几个人,下了飞机直接被拉到哈密尔顿机场旁的小酒店,一待14天。一开始大人们都很规律,年轻人定点出来散步聊天,年长者定点出来走路打太极,但大概到半程的时候,大家就陆续烦躁起来。微信群里开始了接龙游戏,探讨解禁后的第一天要吃什么,第二天要做什么。你当然是个例外,因为在这里的每一天,对你似乎都是有趣、值得沉浸的。在墙根下的草地种一朵无名小花,不去想明天它能不能长成;去给伸出操场铁网的杂草设计头发,不用管明天它是否会被清理掉。一个阿姨很羡慕的说,“小孩子的快乐真是纯粹,大人要能像这样多好。”我理解阿姨想要表达的。但现实是,如果真的给大人一段时间,让大家沉浸式的活在当下,不为任何理由,很多人也是不肯点头的,因为那样太“虚度”了。大多数人的心理依然是,还是要为了明天,让今天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才安心啊!想象一下,如果酒店里来了其他的小朋友,每天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学习,会发生什么呢?大人心里的称赞很可能变成:“哇,这个小朋友真是有追求,不虚度光阴。那个小朋友就只知道玩。”比起慢慢活在当下的人,那些活在未来,争分夺秒的人,因为展示出了更多“我在努力”的辛苦感,而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如果你真的活在过当下就会知道,过好每一天,可能比远赴一场遥远的目标,更加困难。因为变化、远方、披荆斩棘的吸引力,总是比待在原地没有改变,来的更强大。还记得吗?我们在家时永远渴望旅行,旅行久了又渴望马上回家。所以,在你目前的规划里,如果你从未想过去寻找一个意义当作活着的理由:既不考虑为自己谋什么福利,也不必成为一束微光去点亮别人,发出光热。你只想要没有任何目的性的,感受好自己的生活。我觉得那样也挺不错的。因为你会真正的进入一段生活,进入类似无目的驾驶的心平气和里,“慢一点也没关系,反正我也没有着急赶路。”你会体验到一种简单的满足,仅仅是因为刷碗流出的水是温的,新买的圆珠笔有淡淡的香味,被褥还留存着阳光晒过的温度,你就想要发出那条朋友圈,“今天也好想庆祝啊”。你会真正活在过程里。因为好奇去选择一个职业、一个爱好。一切都是顺势而为,一切也都是随遇而安的。美好近在咫尺,你要做的,只是去发现,然后给出你的肯定。因为要维持这份平凡的美好,你不得不一次次去克服内心的欲望、去穿越那些盛大的意义;在人人都奔赴远方的时候,保持好自己的调性,并且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你,需要更大的定力。其中最实际也是最难的,恐怕是与那些意义驱动的人的相逢,要怎么相处呢?如果你真的选择了这条路,并且正在与麻烦交手。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害怕不合群,而逼迫自己给生活施加一个临时的意义。今年我关闭了数据跑步了小半个月,期间遇到了一个跑步很快的人,他的配速很厉害,而且把挑战全程马拉松当成目前跑步的意义。因为我会请教他,跑步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身体有什么变化是值得关注的?你懂我的意思。虽然你没有一个耀眼的“人生使命”,但仍有鲜活的“高能时刻”可以拿来分享。虽然没有那个结果和数据,但你的收获中仍有“过程教给我的事”。这些对生活和自我具体的感受,就是活在过程中的人,最真实的财富,在需要的时候,帮我们重新做回沟通中的引导者。当你意识到,那个鲜活的、扎实的生命体验,本身就是珍贵的。你会心安理得的穿越那些意义。感受在,人生的价值就已经在了。至于要不要在感受之上加个“意义”来点缀?不过是后来的事而已。
不用害怕你的选择
一方面告诉你,“意义也没那么重要,活在此时就很好。”我身边的朋友里,越来越多的人并不缺少即刻就去改变的勇气,“XX说那样更好,我也改变一下吧!”反而会缺少一种接纳现状的勇气,“我的选择与XX不同,但这就是我的选择啊。”肯定自己好像变的越发困难,而相信别人却相对容易,特别是相信那些看起来过的还不错的人。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也并不是不想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结果。仅仅是因为,题目叫做“人生的意义”,是关乎着自己的幸福感和价值感的,要格外的谨慎:“万一别人有更好的答案呢?”但问题是:那个更好的答案,也可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去年我给自己设了一个跑步减脂的目标,并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大概每天跑10公里不费力之后,我开始进入一个平台期:身体已经很快适应了当前的力度,除非我再加大跑量,否则从数字来说,不会再往下减了。比较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数据对我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爱上了跑步。如果不能在适应期到来前做到享受过程,那么今天驱动我的,同样可能在明天成为我的束缚。于是从去年底开始,我改变了思路,开始减少一些目的性的行动、多一些纯体验式的生活。其中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感受微小生活的同时带着一点打开的格局,那这个人生,就已经非常非常的幸福了。“微小的生活与打开的格局”,你可以试着想象这个场景:通常我们感受四季,会从它的颜色、温度、秩序来感受它,但格局稍微打开一点,我们也会透过时间的秩序去看为人的气节,让环境与人彼此联动。这两样东西,让我们既不会错过感知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又多了一分“站在生活之外看生活”的喘息空间。当生活如意时,我们在一近一远两种体验中连接自己和世界。生活不如意时,我们借那多出来的空间,寻找安顿,完成对自己的疗愈。就是这么个体会,让我摘掉了那顶一直扣在幸福头上,被叫做“人生意义”的帽子。因为我发现,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意义,有没有那个意义,这些年我其实都在这个幸福的状态里,进进出出着。因此,我希望你有勇气,可以在选择一个意义之后,大方的说出,”没错啊,我就是想要XX。这是我的人生意义!”也可以在拒绝那个意义时,不吝啬于向自己说出:“我的生活已经很丰富了,还要意义做什么?”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真正对幸福感、自我价值感起作用的,不是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意义,而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对当下的生命,感到满意和值得。我希望你值得最好的人生。而最好的人生,有时就开始于我们说出“值得”的那个时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