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攀升,全国各地在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等方面“实招”频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需求。然而,基层中医药服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诸如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综合救治能力不足、人才队伍短缺、管理水平和效能相对薄弱等问题,迫切需要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让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的广阔天地大展身手。
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提出“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的发展战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就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作出部署,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在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下,“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2531个,其中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9.6%,社区卫生服务站占94.2%,乡镇卫生院占99.6%,村卫生室占82.9%。随着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以及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中医药发展成果逐步惠及到了基层百姓。
事实证明,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基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中医药应该积极走向基层,始终以百姓需求为先,聚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巩固成果、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扬优、强弱、补短、固基”,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升级版”,让“中医特色”成为基层医疗的一张金名片。
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县级中医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进一步完善现有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使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做好中医医院牵头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引导医共体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开展基层巡诊、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和家庭签约服务等专项行动,推动基层中医药工作实现新发展。
另一方面,要从多渠道拓展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工作,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同时,还要继续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地满足城乡百姓多元化的治疗选择,并加快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式,广泛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城乡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