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看过来!小儿捏脊有讲究,做对了才有保健用途

健康   2024-12-12 06:31   广东  

小儿保健推拿中最为父母喜欢的手法,恐怕非小儿捏脊莫属。


社会上出现品类繁多的育儿书籍、资料及大批形形色色的小儿推拿专家,在谈论起小儿捏脊时皆是讲述其好处,比如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调和脾胃以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等,而对于不适宜的情况,或者怎样捏脊,手法上要注意什么,往往没有谈及。


这就给父母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做小儿捏脊,都可以用同样的手法,无需医生进行辨证。


事实上,小儿捏脊是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通过中医辨证,对证取穴,通过正确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日常保健以上捏脊为主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包括上捏脊和下捏脊。因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较少,所以父母大都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与下捏脊有不同的适应证,要了解其适用症状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上捏脊

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



下捏脊

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热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有的家长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觉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其实,长时间捏脊反而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




小儿捏脊适应证



1.胃肠疾病: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2.肺系疾病: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帮助宝宝安然入睡。


4.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可以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捏脊的注意事项




时段

小儿捏脊(上捏脊)一般在早晨起床后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

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衡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

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年龄

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禁忌

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者禁止捏脊。


手法

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拇指在前位捏脊法


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挠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



拇指在后位捏脊法


用拇指的挠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小儿捏脊操作虽简单易学,但并非人人适合,家长们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辨证捏脊。当然,如果孩子生病了,最好还是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作者:李玉婷 治未病科护师】


推荐阅读

广东中医药
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