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阴极而阳生,渐蓄能量,以待来春生发

健康   2024-12-21 10:03   广东  
岁寒隆冬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今日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季的第4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为冬至,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今年具体时间为12月21日。


冬至节气的文化内涵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冬至节气的天文、气候特点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黑夜最长。有古书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地区也已入冬,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最低的“数九”寒天已经来临,是阴气极盛之时,阴极而阳生,又是一阳萌动之时,阳气始生,渐蓄能量,以待来春生发。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关于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升降沉浮的圆运动描述: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东南中。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线上为地面上。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由中心以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范围,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读者。


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极也。降极则升,升极则降,升降不已,则生中力。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图的虚线,在宇宙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在脐上二寸。


冬至节气养生


冬至时节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阶段,也是阳气最少,阴气最盛的阶段。


所谓“冬至一阳生”,从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此后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时期,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冬至起居作息有规律




冬季昼短夜长,气候寒冷,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较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足够了。


长期卧床并不利于养生,反而还会造成人体气血瘀滞、气机逆乱。


冬至饮食饮食重补肾




冬至时节,气候寒冷,饮食调养也当养“藏”,所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


整体而言,饮食当以补阳、补精、补肾为主。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宜藏不宜泻,需要饮食充养。中医认为,色黑味咸的食物能入肾而补虚,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


此外,驱寒就温是冬至饮食调养的另一重要原则,即暖食以助阳。此时,可适量多吃一些羊肉、河虾、韭菜、肉桂等食物。









小贴士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过犹不及”。


冬至日不能吃过分辛辣的食物,以防助阳动火,致使内热积累,郁热上冲。


可适当搭配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









冬至着装去寒就温




简单来说就是慎避风寒,及时添加衣服,尤其要注意头面、脚部的防寒保暖。


中医认为,头面为诸阳之会,常暴露在外而易受寒邪侵扰,因此在户外要特别注意头面部的保暖防护。


寒从脚下起,脚离心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更易受寒。


除了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可以用热水泡脚,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


对于患冻疮的人来说,可选用麻黄、桂枝、花椒、细辛等中药煎取汁浸泡洗浴,其效甚佳。









小贴士


冬季取暖注意两点。


一是不可过暖,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增加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风险。室内温度以高出室外5~8℃为宜,一般控制在18~25℃,以免阳气外泄。


二是注意定时开窗换气,一般每日定时透气半小时即可。室内长期密闭会导致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









冬至运动强度要小




冬季寒气较重,人体气血相对凝滞,运动应宜缓宜微汗。


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运动的时长和程度,并结合冬季装束多、阳气易郁积体内的特点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还可促进机体气血通畅。


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保健运动场地要求小、运动量适中、安全性高、老少咸宜,是适宜在冬季进行的锻炼。


青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肌肉力量练习,尤其是腿臀部、腰腹部等易堆积脂肪的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及时放松和补充水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冬至情绪和缓愉悦




平和体质的个体,由于脏腑阴阳气血趋于均衡稳定,一般表现为精神愉悦、乐观开朗。


而一些中老年人沉静内向不爱说话、情绪低落;另一些心烦急躁、苦闷多疑。


这些不良的心态,会影响人际交往,影响身体健康。


我们应积极调节自己的情感,不断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用愉悦的心情代替悲哀、低落的心情。


还可以多听听音乐,选择一些轻松、喜庆、优美、畅快的旋律,以宣畅情志。


情志平和,精神愉悦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自然有利于保持健康。



冬至保健小技巧



揉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长期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度。



做艾灸


冬季常见的保健灸法有火龙灸,有些地区也叫督灸,是在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上施以重灸的一种操作,具有施灸范围大、施灸时间长的特点。


督灸配合隔姜灸,可使生姜、艾绒温通发散、舒筋活血之性更好地渗透入机体。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将艾灸用于督脉之上,可以祛风散寒、强督温阳、强腰补肾,增强人体抵抗力,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临床上治疗寒性凝滞过久、过深的顽疾之法。




泡泡脚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气候寒冷,泡脚除了能够驱寒,还可引气血下行,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下面推荐六种可以用来泡脚的中药。


✿陈皮:排出体内的湿气、消除痤疮,还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


✿艾叶:驱寒,加强抵抗力,通经络,治痛经,还能去除脚癣。


✿当归:活血化瘀,不仅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和炎症,还可以改善眼袋、黑眼圈、虚胖水肿,对舒缓情绪也有一定的效果。


✿红花:有通经活血、暖宫驱寒的功效,用它泡脚可以改善女性痛经。


✿食盐:改善腿脚肿胀,还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起到消炎止痒杀菌的作用。


✿益母草:益母草有活血化瘀、驱寒祛湿的作用,可缓解因气血不通引起的月经紊乱、痛经、月经量少等问题。但月经期间血量多者不宜使用。


每次泡脚时长在20~30分钟;水温在45℃左右,不可过高;睡前1小时泡脚为宜;毛巾裹脚泡可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后还要注意脚部护理,可适量涂润肤乳,防止脚部干裂。


但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太饿的时候也不宜泡脚。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血栓患者、足癣等皮肤病患者需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适宜泡脚。


冬至进补,可选膏方


冬至时节气候严寒,人体生理机能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热量消耗减少,是机体蓄积能量的阶段。这个时候人体气血趋于内敛,消化吸收功能较强,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贮存精华物质,为阳气升发做好充足的准备,也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膏方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有药物浓度高、成分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具有综合调理作用。冬令进补,科学进行膏方调理,能使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状态得以纠正,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


然而膏方虽好,并非人人适合。一般体弱者、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疾病人群较为适合,而平素体格强壮者则没必要进行膏方进补,尤其患有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急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吃膏。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食同一种膏方(如固元膏)。如果不求辨证,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因此不建议市民自行选购成膏或购买药材自制膏方,最好到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


冬至食疗方


芝麻花生汤圆


【材料】芝麻100克,花生粒100克,糯米粉400克,糖浆适量。


【制法】花生粒入锅炒香去衣、研磨成粉,黑芝麻炒香磨粉,然后把花生、黑芝麻混合加糖浆拌匀备用。用糯米粉、温水一起和粉,然后把粉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小团,压扁,中间包入芝麻花生馅,揉成球状,下锅煮熟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补肾益精。适合脾胃虚弱、肾精亏虚之人。


花生黄豆炖猪蹄


【材料】猪蹄500克,花生50克,黄豆100克,党参30克,当归20克,生姜3片,陈皮5克,料酒适量。


【制法】黄豆提前浸泡12小时,花生开水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起。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料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成小火慢炖约2小时,待猪蹄微烂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养颜润肤。适合素体肺脾偏虚、气血不足之人。


天麻乌鸡汤


【材料】乌鸡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g,生姜3片,红枣5枚。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把天麻、川芎、茯苓洗净后塞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把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入生姜、红枣、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养补虚,平肝熄风。适合平素体虚且肝肾不足,常有头晕、头痛之人。


核桃芡实猪骨汤


【材料】芡实15g,核桃仁20g,莲子15g,山药20g,猪骨500g。


【做法】材料下锅,加适量水,小火慢炖1小时即可。


【功效】健脾补肾。■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养生中国、广东省中医院、白族医学家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


推荐阅读

广东中医药
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