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聆听“保险鼎峰论坛”:如何因应规则之变和市场之变
文摘
财经
2024-12-08 20:02
北京
2024年,保险业继续迎难而上,在强监管、防风险和高质量发展中寻找平衡点和爆发点。
一方面,负债端迎来规则之变,监管部门果断出手,连续降息、降费和“报行合一”,使得险企负债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也让险企重新矫正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投资端迎来市场之变,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被赋予了国策的地位,险资的耐心资本功能被重新发现。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震荡和疲弱之后迎来转机,9月24日形成了小牛市的行情,这也使得上市险企的三季报纷纷报喜,股市长期向好的预期基本建立。
12月5日,2024年度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保险鼎峰108将盛典在北京举办。这场集中了众多学者专家和企业高管的“保险鼎峰”论坛,谈的其实就是两个字,“新”与“变”。
求 新
新的环境演化,新的技术迭代,带来规则之变和市场之变。
环境之“新”,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劣化和“右转”,不是中国所能决定的,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沉没成本,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及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就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之“新”,是我们可以把握的。近年来,算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进步,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各家险企也纷纷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业务质效与客户服务体验,尤其是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落地,显著加速了保险业数智化转型步伐。
科技永远是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保险业如果想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从网络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飞跃。近日大火的《我是刑警》里面就展示了科技的进步,使得多年的积案被侦破。同样道理,科技的进步,会使多年的积弊得以低成本解决。保险高质量发展,一直都是两个维度螺旋缠绕,一个维度是转换经营方式和价值理念,另一个维度是依靠科技进步“简单粗暴”降低交易成本或者降维绕过成本的泥沼。
保险科技是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金融本身的强大与否,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体现在助力科技金融的功率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险企采用新技术,险资助力新技术,对于保险业而言,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思 变
在现代语义中,穷与贫是一个意思,但溯及最初,穷更多是无路可走,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才要思变。因此“变”不是停滞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不意味着我们万事大吉。不旋踵,我们又面临“高收入陷阱”,原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红利终有穷尽的一刻,不思变就守着金山要饭。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方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助力新质生产力,持续创新和优化保险产品,就是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当下被反复提及和热议的“大保险观”,其实就是这层意思的高度凝练。
“五篇大文章”里,有我们想要的答案。
与会嘉宾在讨论如何寻找新赛道、探索新模式,无论是人身险还是医康养,所体现的共性就是方向没错,道路需要披荆斩棘,荆棘中有玫瑰,需要付出时间和成本,走的人多了,才能走出路来。
这里面,保险如何与医康养实现协同,如何打通彼此之间的壁垒,既是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市场,也是当下学界和企业思维和实践碰撞最多的地方。
正如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养老金融研究院院长刘云龙在中国保险鼎峰50人论坛上所言,保险业与医康养产业的融合是三位一体的,“养”起于 2004年企业年金的发展,专业养老险公司应运而生;健康、医疗方面,国家医保局正在积极推动医保平台数据赋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养老金融上也开始有了发展契机,保险业除了深度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外,有关部门还多次发声鼓励险资担当“耐心资本”,为行业布局养老生态创造空间。
这是众多变化中给保险业形成的新市场空间,但这个空间是有门槛的,靠的不是含“人数”量,而是含“科技”量。谁在思变当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谁先行动起来,以变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