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6年,主父偃给汉武帝上书:
古时候,天子和诸侯强弱的形势非常分明,诸侯的地盘不超过一百里,非常容易控制。
但是呢,如今却不一样。
如今诸侯的地方,有千里之大,有的连接数十座城池。
他们平时骄纵奢侈,经常做出一些过分的事。
一旦朝廷对他们严格限制,他们必然会背叛京师,凭借他们强大的实力,跟其他诸侯联合起来。
如果采用律令的方式,将他们的土地削减分割,必然会逼得他们叛乱谋反,就像之前晁错所做的那样。
(这里指的是,晁错强行推行削藩政策,导致吴国、楚国等七国之乱。)
现在的诸侯,只有嫡长子继位,有的诸侯有十多个子弟,就算是亲骨肉,也没有分到一尺的土地。
如此一来,便不能发扬“仁孝”的道理。
请皇上下令,允许诸侯王分封子弟,推广恩泽,用土地封子弟为侯,这样他们必然一个一个都十分高兴,还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陛下把恩泽给了诸侯的子弟,实际上却是在分割他们的土地,如此一来,不用削弱诸侯的势力,诸侯的势力也会慢慢减弱了。
汉武帝听了,非常赞同主父偃这个谋略。
春季,正月,汉武帝下令:诸侯有想推广子弟为侯的,各自写清楚分出去的地盘,上报中央朝堂,朕将会亲自为他们定下名号。
从这以后,诸侯国纷纷分封自己的子弟,而这些王侯本来混吃混喝等死的子弟,也赶上了风口,被封为侯。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阳谋,推恩令。
《资治通鉴》原文: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上从之。
春,正月,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景帝时期削藩,咱们之前写过,当时晁错背了锅,周亚夫也是打了3个月,才把这些叛乱镇压下去。
虽然说,有惊无险。
但是,事实也证明:强势削藩,肯定不行,此路不通。
就是可行,也不能这么走,严重内耗。
那该怎么办呢?
汉文帝时期,贾谊曾经提出了一个策略,就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此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但是,群情汹汹,汉文帝大概是觉得时机并不算成熟,所以,并没有实施,贾谊也被打发到长沙王身边做太傅,这就是王勃《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这句的典故。
等到汉景帝时,汉景帝刚上位,正直乘风得意,踌躇满志,想着搞出一番大事业,所以,采用晁错的激进策略,强势削藩。结果,逼反了诸侯,爆发了七国之乱。
而汉景帝扫灭七国之乱之后,他的同胞弟弟梁王刘武跟着成为赢家,有兵有钱,势力膨胀,成为了诸侯王之首,同时,也成了汉景帝的心腹之患。
正好梁王死后,汉景帝顺势把梁国给肢解了,分封给梁王的几个儿子,这算是推恩令的雏形。
主父偃在汉武帝这里,正式把推恩令给提出来。
汉景帝为什么把梁国分割却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呢?
因为梁王那会儿已经死了,梁王本该继位的儿子,想闹事怕是也闹不起来,他的兄弟们都未必支持他。所以,汉景帝推行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这汉武帝时期,这些诸侯王还活着,把土地分出来,封给子弟,这些诸侯愿意吗?
大多数诸侯应该是不愿意的,因为你分散了,你的力量就弱了,还拿什么跟中央朝堂叫板?
但是,却也由不得他们。
所以说,这就是阳谋!明明白白的阳谋!
你不分封,你的子弟,必然会对你有所怨恨。都说家和万事兴,诸侯家里也是一团和气,才能兴旺发达。
如果你内部内耗严重,怎么兴盛,怎么形成合力?怎么拧成一股绳?不用朝廷削藩,恐怕自己就黄了!
所以说,推恩令这是一场阳谋。
你分封了,你的实力都弱小了,儿子那么多,把地盘一分割,实力弱小不说,而且大家心思也不会往一处使。
有的忠于皇帝,不会造反,有的不满意皇帝,想造反,有的墙头草想两边倒,也有的想趁机捞好处,心思一多,到时候思想不统一,意志不统一,怎么造反?门都没有!
所以,主父偃提出这个政策,绝对是妥妥的阳谋。
这样一来,既没有断掉这些诸侯及诸侯子弟的富贵,又实现了中央朝堂强大,强枝弱干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推恩令是一种换了思路的削藩。
下属抱团跟你搞事,你觉得应该怎么化解团队矛盾吗?利用“推恩令”。
这是专栏第82节,观看更多专栏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谋略智慧和成事之道,让你掌握竞争策略,打造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形成自己的制胜之道!
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订阅完整解读专栏,扫描下图二维码,进入我的主页《资治通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