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什么要搞论资排辈那一套?领导的心思,你要读懂!

职场   2024-11-07 15:17   北京  

说到论资排辈,很多人可能深恶痛绝,压制年轻人成长,阻碍晋升之路!

但是,论资排辈也是有道理的,不然也不会搞了两千多年了,还在还要搞下去。

为什么有道理呢?

比如说,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史书记载并不算详细,更多都是秦国的老臣子上位,比如说,李斯本来是秦国的丞相,一统天下之后,又成了秦帝国的丞相。

没有吸收天下英才,这是有问题的。一旦出问题,秦国的人才储备,不足以应付天下英才的反扑。

但是,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天下英才基本上死得死,留下来的都是精英了。这个时候,论资排辈就变得很有意义了。

那么,刘邦是老大,接下来,怎么排呢?

公元前201年,刘邦分封完彻侯之后,又下令把首功十八个人的地位名次敲定下来。

但是,这时候,朝堂上又有了争执。

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作战勇猛,战功卓著,身上光受伤就有七十处,打下来的土地和攻陷的城池最多,功劳最大,应该列为第一。

但是,关内侯鄂千秋却站出来反对说:

“你们说的都不对。

虽然说老曹四处征战,夺取地盘,有很大的功劳,但是这不过是一时之功。

而皇上和项羽对抗时间长达五年之久,有几次丢失军队,只身逃脱。

正是萧何从关中派遣士兵,为我们补充兵员,虽然不是皇上下诏令招来,但是,萧何常常也有数万士卒给咱们送过来。军队里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都是萧何及时将关中的粮食运转过去,这才让咱们不缺粮食补给。

陛下几次丧失了山东地盘的时候,而萧何却保全了关中,等待陛下回去,这是万世之功。

对于咱们大汉集团来说,就算没有上百个曹参这样的,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就是得到,大汉也不一定需要他们才能保全。

萧何才是拥有万世之功的人,而曹参只是有一时之功的人。

所以,萧何才是真正功劳的第一,曹参应该排在第二。”

刘邦听了之后拍手叫:“好,说的对。”

于是,刘邦就特许萧何可以带剑穿鞋上殿,不必急走。

刘邦说:

“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应该受到上等的封赏。

萧何能够彰显出来,全是鄂君推荐的功劳。”

所以,刘邦就根据鄂千秋已经有的功劳,又给鄂千秋增加了食邑,把鄂千秋加封为安平侯。

当天,又把萧何父子兄弟十几人都封赏了,另外又给萧何加封了两千户食邑。

这就是刘邦大汉朝廷的位次排序。

这次的位次排序非常有意思,到底谁该功劳第一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完全完美的答案。

如果最合适的答案,萧何、曹参都是第一,并列第一,一文一武,文主内、武主外,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天下稳定。

但是,没有绝对的平衡。治理之道也是如此。

打天下的时候,是以武为主,坐天下的时候,要以文为主,所以,还是要排一个位次先后的。

可以说,鄂千秋提出来萧何第一,非常符合时宜。

而鄂千秋一番话,不仅是替刘邦说出了心里话,更是把萧何推到了众人面前,告诉大家萧何才是那个功劳最大的,说出了领导要说的话,而也获得了领导的回报,这就是会说话的好处。

而刘邦这段故事,其实也有他的心思。接下来的内容,对我们驾驭下属或者是读懂领导,非常有启发。

第一,大家都推曹参,刘邦很显然不太高兴。

毕竟,刘邦才是圈子的中心。

曹参威望那么高,刘邦自然不舒服,所以,刘邦没有表态,这是不同意大家的意见,也是打压这帮将领。

第二,鄂千秋站出来,站在大家的对立面,向着刘邦说话,可以说,说到刘邦心里去了。

既给大家唱了对台戏,也替萧何说了好话,说出了领导要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的话,所以,鄂千秋获得了好报。

第三,刘邦封赏了鄂千秋,又封赏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余人,这也是摆明了要扶持萧何的影响力,把萧何推到ceo的位置,告诉大家,大汉朝堂要以萧何为主,而不是以那帮武将为主,既是平衡了文武的势力,又是为未来治理天下做好了准备,定下了调子。

可以说,这就是刘邦根据形势调整了领导策略,这也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领导智慧。

就像梁山一样,既然要跟朝廷作对,那就要有正规的流程、策略、规范礼仪,而不是依然像乌合之众的草台班子一样,打家劫舍的草寇,是没法跟朝庭对抗的。

要跟朝庭对抗,除了树大旗,更要规范管理,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形势调整策略,这才是做事的正确姿势。

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是专栏第22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专栏第二季开启(108节以上,限时优惠),订阅全部内容,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

(第一季232节,订阅就送新出版的图书《门道》一本。)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订阅(订阅后加我个人微信:zixiaoread)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子霄读史
从头到尾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谋略智慧 御下之道 成事学问 让《资治通鉴》有趣又实用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