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11月,韩信忙着平定齐地的时候,刘邦在成皋养伤,这一年,刘邦封张耳为赵王。
毕竟,事还没有办成的时候,除了要画饼,还得学会分饼。
言而有信,才会有人愿意继续帮你。
如果说出去的话,不能及时兑现,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质疑甚至背叛。
刘邦在成皋养伤痊愈之后,返回了关中,抵达了都城栎阳,并且把昔日塞王司马欣的人头带了回来,挂在栎阳街头示众。
四天之后,刘邦再次出发,回到前线,驻扎在广武一线。
刘邦刚回到前线,就收到了韩信大胜的好消息,同时韩信的使者也来到刘邦面前,对刘邦传达韩信的意思:
齐国这个地方的人,虚伪狡诈,又反复无常,屡叛屡降,屡降屡叛,这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所以,希望您可以让我来做齐国的代理齐王,这样才能让齐人安定下来。
刘邦听到韩信使者的话之后,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我被困在这里,日思夜想,都盼着他率军来帮我击退敌军。他却要自立为王。
很显然,韩信的请求不合时宜,让刘邦很难受!
挟功邀赏,不赏还不行!
你不答应他的请求,他心里能痛快吗?万一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怎么处理?
而刘邦正说着,感觉有人踢自己的脚,顿时意识到不对。低头一看,两只脚,一只张良的,一只陈平的。
张良上前凑近刘邦,在刘邦耳朵边说道:
汉军现在正处于不利的形势之中,咱们又怎么能阻挡韩信在齐地自立为王呢?
既然他开口了,倒不如顺着他的心意,封他为齐王,优待他。
然后让他率领自己的军队镇守齐地,不然的话,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变故。
刘邦听了之后,顿时反应过来,顺着之前的语气骂道:
大丈夫平定诸侯,如果要称王,就做真王,做个假王,有什么意思!
于是,刘邦打发使者回去告诉韩信,同意了!等着安排。
二月的时候,张良带着印信来到齐国,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队伍前去进攻楚军。
这就是韩信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这段故事。
韩信立功了,功劳很大。
但是,这样一个举动,很显然是有大问题的。
别说刘邦不能忍,就是咱们普通人,也不能忍。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手机丢了,被别人捡了,别人开口要你等价值的钱,你给不给?你都够买个新的了,你会给吗?很显然,要这么多过分了。
韩信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也是这样的道理。
再比如,你拿下来一个大客户,你跟领导说:这个客户身上获得的利润,全都怪我,公司就不要惦记了。你的领导会同意吗?
同理,你是领导,下属要挟你:我这个月做的业绩,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全都给我,作为我的奖金。你能同意吗?
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不会同意。心里难免是愤怒的。
但是,刘邦毕竟是成大事的人,人家的做法跟咱们不一样,咱们看一看刘邦是怎么做的。
第一,愤怒,情绪宣泄。
刘邦一开始也是破口大骂,这是碰到这种事情的第一反应。
而张良和陈平,作为旁观者,那真是看得一清二楚,分析的明明白白,马上制止刘邦,而刘邦顿时也醒悟过来,于是有了第二步。
第二,团结他,拉拢他。
刘邦知道,按照张良的说法,汉军正跟项羽在广武对峙,想收拾韩信,实力上怕是不允许,时机上也不成熟,怎么办呢?
只能团结他,拉拢他,你不能把他逼到你的对立面。
韩信保持中立,对刘邦来说,还算是好的结果。
万一把韩信逼到对立面,开始帮着项羽,对汉军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刘邦派出张良带着印信,去齐地册封韩信为齐王,同时让韩信率军攻击楚军,缓解刘邦这边的压力,可以说这一步做得相当高明。
第三,利用他,收拾他。
很显然,刘邦这是权宜之计。
化被动为主动,顺应人性,顺应人心,顺从韩信的心意,满足韩信的需求,同时也要利用韩信,让他牵制楚军,回头再收拾他。
怎么收拾呢?
直接说一下后面的结果。
公元202年12月,项羽刚被灭了,刘邦驾着马车,直接进入韩信的军营,带走了韩信的军队。
接下来,更是把他从齐王改为楚王。
收缴他的权力,变更他的职务,熟悉吗?
一直在防着他做大。
这就是刘邦面对韩信挟功邀赏的谋略思维。
新专栏优惠,感兴趣的朋友订阅一下,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
这就是韩信要挟刘邦这段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发。
这是专栏第229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作者介绍
李子霄,自媒体专栏作家,畅销书作者。
著有畅销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