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这里边有领导智慧,也有人情世故,更有职场潜规则。
重新读一下这个故事,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公元前202年,刘邦一统天下,天下趋于稳定。
刚刚解决了项羽,还要继续解决他曾经的那些仇人,项羽的残党。
这些人也必须给解决了,他们有能力,跟刘邦有仇,如果流落的地方作乱,很容易带来麻烦。
所以,刘邦发布了很多悬赏令,其中有一个悬赏令,就是季布。
季布是楚人,是项羽的部将,曾经多次让刘邦难堪,追杀刘邦。
等到项羽被灭了之后,刘邦千金悬赏季布的人头,敢有藏匿季布的,一律诛三族。
季布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把自己当作奴隶,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
朱家自然也知道,这个人就是季布,就把他买下来,在家里安置起来。
但是,想做好人好事,这可不容易,季布这是一个定时炸弹呀。
万一哪天被邻居或者被什么人给举报了,那自己一家不就完蛋了吗?
所以,朱家亲自到洛阳去跑门路,要把季布给“解决”掉。
怎么解决掉季布这个隐患呢?
有两个方案,一是拿着季布的消息,找刘邦要悬赏。
朱家作为鲁地的大侠,自然不能这么干。
另一个方案,自然是给季布找一个好去处。
朱家很快来到洛阳,联络到了夏侯婴。
夏侯婴可不简单,这可是刘邦的司机,可以说朱家这一步找对了人,绝对是深通人情世故的。
朱家对夏侯婴说:
季布有什么罪呢?
作为臣子,他听从君主的命令去追杀汉王。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难道皇上要把项羽的臣子全部都杀掉吗?
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却为了当年的私人恩怨,去重金悬赏他人,这是不是心胸不够开阔呀?为什么就不能容人呢?
而且,季布是一个贤能的人,皇上如果逼迫得太厉害了,他往北投靠胡人,往南投靠越人,对大汉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嫉妒壮士,把壮士逼迫到敌国而资助敌国,这不就是伍子胥为什么要鞭尸楚平王的原因吗?
您为什么不找个皇上闲暇的时间,向皇上说明这个道理呢?
注:楚平王相信谗言杀害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伍子胥跑路到吴国,借助吴国的军队攻破楚国,杀入楚国都城郢都,掘了楚平王的墓,把尸体挖出来鞭尸。
朱家可以说引经据典,拿季布做例子,还非常贴切。
朱家这套话,其实很有说服的逻辑,咱们先简单拆解一下,这也是一个说服人的套路。
第一,刘邦总是盯着季布不放,确实心胸不如开阔,给天下人一个不好的印象,那跟他有仇人,岂不是人人自危啊。从刘邦的利益来说,悬赏项羽的残党,不够明智。
第二,季布是一个贤能的人,把他逼走了,逼成了自己的敌人,也不是好事。
第三,找到夏侯婴,让夏侯婴来说服刘邦。夏侯婴是刘邦的司机,一直跟随刘邦,可以说是刘邦最信任的人,由夏侯婴来出面说情,再合适不过。
朱家的智慧可以总结为:从对方的利益出发,找对人,说对话,办成事。
那么,事办成了吗?
夏侯婴见刘邦有空,心情也不错,于是把朱家的话,跟刘邦说了。
刘邦听了,顿时明白了,听取了夏侯婴的建议,赦免了季布,并且召见季布,封他为郎中。
而朱家搞定了季布的事情之后,悄然离去,连季布的面都没见,季布想感谢都没有机会。
事了拂衣去,朱家这才叫精通人情世故呀。
施恩不图报,相信季布一辈子都会感念朱家的恩情。
季布跟刘邦有仇,而且还被封赏为郎中,这消息自然会传播起来,刘邦自然也会乐于推动这样的事情传播。
这时候,另一个人心痒痒了,这个人叫丁公。
丁公是季布的舅父,也曾经是项羽的将领,跟刘邦可以说也是有仇的。
当年刘邦彭城大败,在彭城西逃跑的时候,对刘邦紧追不舍的就是丁公。
追上之后,短兵相接的时候,刘邦着急了,扯着嗓子对丁公喊:大家都是英雄,难道一定要相互为难吗?
丁公听了刘邦这句话之后,顿时一愣,接着不再追逐刘邦,放过了刘邦,带兵回去了。
等刘邦统一天下之后,丁公看到季布都能封赏为郎中,丁公觉得,自己对刘邦有恩,怎么说也不能比季布差了吧。
于是,丁公也来找刘邦,封王封侯不敢想,但是,混个一官半职,总是没问题的。
当然了,封侯自然是最好了,毕竟项伯都能混到侯爵了。
但是,刘邦看到丁公之后,却顿时火怒三丈。
刘邦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并且对大家宣扬:
丁公这个人,作为项王的臣子,却对项王不忠,最终他让项王失掉了天下。
说完就杀了丁公,并且宣称:让后代做臣子的,不要效仿丁公的作为。
这就是季布和丁公的故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在这段故事后边,有一段评论。
大概就是说:
刘邦在丰、沛起事之后,网罗天下豪杰,招降纳叛,从不管是秦朝那边,还是项羽那边,或者是其他诸侯那边投过来的人,这样的人很多,陈平、韩信都是从韩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项伯也不用说,也是项羽那边的,而且是项羽的亲叔叔。
但是,刘邦称帝之后,却只有丁公受到了惩罚,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进取跟守成,形势不一样了。
为什么呢?
当大家群雄争霸的时候,并没有谁是真正的君主,大家变换老板,这是可以接受的,这是理所当然的,都想一展自己的才华,都想做成点事,但是,如今天下已定,四海之内都是他刘邦的,大家都是刘邦的臣民。
如果不强调礼仪、仁义,臣子们一个一个心怀贰志,为了私利,没有道德,没有底线,不顾廉耻,这天下能否长治久安吗?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刘邦用大义作为标准,告诉天下人一个道理:你如果不忠诚于君主,在天下便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
虽然丁公说起来对刘邦有恩,但是刘邦却用这样的方式来回报他,这也让天下人都感到恐惧:你如果不忠诚于君主,后果肯定好不了。
杀一个丁公,可以让天下人都敬畏君臣礼仪,对君主忠诚,可以说,汉朝之所以传承四百余年,是有其道理的。
至于司马光这段话有没有道理,大家自己琢磨一下。
这就是季布和丁公这段故事。
刘邦为什么杀丁公、赦免并封赏季布呢?
简单来说,刘邦作为君主,自然希望臣民讲忠、信,所以,要赏赐季布,斩杀丁公,一个好榜样,一个坏榜样,让臣子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一节内容字数太多了,咱们下一节把这个故事从刘邦、丁公的视角拆解一下,看一看里面的领导智慧、人情世故以及职场潜规则。
这是专栏第9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更多《资治通鉴》解读文章,
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