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能泉:太极世家,传奇人物——捧读《陈家沟传奇•太极拳传人陈正雷》(上)

美体   2024-12-10 20:49   河南  


             匕

读  后

太极世家,传奇人物
——捧读《陈家沟传奇•太极拳传人陈正雷》(上)

■ 张能泉


陈正雷,男,19495月出生,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人。是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太极功夫深厚纯正,理论研究颇具造诣,人称“太极金刚”。

陈正雷,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南太极健身培训中心总教练,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是陈家沟被誉为“四大金刚”中首位被晋升为中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的太极拳家。202012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遗名录。2021226日,陈正雷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极拳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是10位入选人中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武术界人士。

陈正雷,拳史极长。前期,能够超常地应对艰苦环境和个人遭遇,表现出惊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坚定的自信心。中期,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胸怀雄心壮志,具备了一定的战略眼光,有勇有谋,文武双全,能够给追随者带来希望和力量。后期,表现出优秀而强大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领导才能,让众多人信服、追随和拥戴。现在,高瞻远瞩,为新一代陈氏太极拳体系指明前进的方向而殚精竭虑,堪称陈氏太极拳,乃至太极拳界的领军、领袖人物。

陈家沟,六百多年前,陈家沟叫常阳村,因村中有个常阳古寺而得名。像历朝历代一样,圈地移民,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下圣旨,将山西洪洞县一带的百姓向怀庆府(今焦作、新乡、济源)移民。有个叫陈卜的青年,祖籍山西泽州(今晋城)人,因连年干旱,庄稼无收,来到洪洞县逃荒要饭,恰被官军胁迫裹挟来到怀庆府,来到了焦作温县常阳村,为陈氏一世祖。陈卜身怀武功绝技,为人慷慨仗义,开设了武学堂社,开了陈家世代习武之先河。陈家人丁兴旺,渐成村中大户人家,正好村中有几条南北纵横的大沟,便把昔日的常阳村渐渐叫成了陈家沟。



近日,捧读了《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陈家沟传奇.太极拳传人陈正雷》一书。

古人有训,读史读传记,窗明几净,端心正意,净手正身,摆正书籍,或双手捧读,以示虔诚,以表尊崇。

今人藏书,书品精粗,置放有别,存念于心。本书属于精品书,插图精,文笔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结构紧凑,文字洗练,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书是在温县作家崔春冬《陈正雷传》基础上出版的。原著崔春冬。这次是用连环画这种喜闻乐见的传纪文学加美术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来介绍陈正雷生平事迹。为了适合这种表现形式,首先从文字上由一级美术师、专业画家石良改编,再由著名中国画、宣传画家,国家级美术师张新国根据改编执笔绘画创作。

本书单位为套,用精美的套盒套装,全套五册,71千字,2024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所谓书品有精粗之分,本书,内容、设计、印刷、装订质量优异,外形新颖。开本高宽大一号。页面复叠包容,以示珍贵和沉甸甸的份量。五册分别用浅青、浅赤、浅绿、浅黄、浅紫五色为封面,暗嵌太极图。内页纸质,选用250克的高级卡白纸,细韧不裂,光滑不糙。装订为合层线装,仍为右翻页,翻页彻底,页与页之间不夹字,不散页。本书采用一页双幅图面,页面尺寸:240mm×170mm.左文右图,左边页背文学脚本,右边正面上、下两幅图画。从连环画制印工序上说,木刻制印,成本不低;从品质上说,堪为A级作品溢价。

图书目录,按年序,分为: 第一册,圣地陈家沟 第二册,风沙黄河滩 第三册,宝刀试锋芒 第四册,以拳打天下 第五册,古拳展新图。
一下子,有了章回体小说的意境。俗话说,有看头,读前、读中、读后舔舔舌头,捋捋袖子,津津有味。

文字内容简介:介绍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创拳人陈王廷,陈氏太极拳卓绝传承人陈照丕,陈正雷从童少年的困厄到成为新一代太极拳体系的卓越实践者、集大成者。


文字风格,流畅通达,剖析入微。

绘画内容梗概:陈正雷出生地的神妙,出生奇异,坎坷身世。被遗孤儿,娘亲伯疼。个人品行,拳技切磋。婚恋家庭,家国情怀。功勋卓著,成名天下。太极传播,奔走国外。老当益壮,志在千里。
绘画效果,妙手释意,栩栩如生。

计划从十个方面来完成对这套书的传述。

1、童年正雷,困苦危难

2、传承太极,义不容辞

3、不屈不挠,使命担当

4、以拳会友,打遍天下

5、国之大义,重才惜才

6、著书立说,文武双全

7、功勋章上,有妻一半

8、太极拳艺,传播国外

9、太极体系,后继有人

10、蛋糕分吃,拳无止境

本书,谈不上精读,倒也是细读。为何细读?

一是,作为一名初习太极拳者,师从世清太极拳馆,练的是陈氏太极拳。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些与陈氏太极拳有关的资料、信息。

二是,仰慕陈正雷老师。也缘于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考评员,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入室弟子传人,少林寺第三十代皈依弟子,安徽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安徽文达学院客座教授倪世清馆长。他口口声声称呼陈正雷为师父、恩师、宗师,虔诚之心,祟敬之情溢于言表,我受其影响,心中仰慕陈正雷老师。我比陈正雷老师小几岁,算是同时代人。今年10月份在合肥见过陈正雷老师一面。

三是,一个人既是社会精英,也是普通民众,既是行业翘楚,也是各行各业各位奋斗者平凡的步步脚印。通过本书记叙的时代之运,个人机遇之运下的轨迹,来比较对照,回味自己,包括他人的工作生活奋斗过程与经历,乃至比照、回味精神面貌与政治生命。

四是,一个好的局部的优秀文化传统、现象、技艺,有其子嗣、后代传承、敬畏、弘扬的特殊性与责任担当,必须率先垂范,全体民众共享或跟进,因为,靠一己之力,一家之力是有限的。

以下,仅为读第一册《圣地陈家沟》、第二册《风沙黄河滩》的传述。



童年正雷,困苦危难

《易经》说,一命、二运、三风水。

陈正雷出生地是风水宝地,出生在享有示意太极图腾的黄河、洛水交汇处附近,青风岭上的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出名,缘于“太极始祖”陈王廷。陈王廷依“太极生万象”之意,取名“太极拳”,创拳遗世。

陈正雷是陈家沟陈氏一世祖陈卜的第十九世孙。是陈卜九世孙陈王廷以创拳第一代起推算,陈正雷又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

人的命,不可违,天命不可违,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家庭什么环境是命中注定的,陈正雷出生于太极世家,应该说陈正雷福分不浅。

人的运,是可以改变的,运有时代之运,个人机遇之运,但抓遇到好运有点难。

在读这套书的时段里,恰巧看到听到陈正雷视频采访的录像录音,陈正雷动情而哽咽的讲述,让我掉了泪。他不满2岁丧父,6岁生母改嫁西安,只和后来,因生活所迫,不得已卖掉祖业父传抵命容身的房子而被逼疯癫的大娘俩人相依为命,还顶着“地主子弟”的黑帽子。一位可怜的孤儿,一位在当年人们不敢同情,并有一些人可以随便支使的伤心孤儿。

幼小家庭的不幸,饥荒年,吃了这顿,下顿没有下落。常常向人家借粮,挖野菜,捋榆钱……行柴禾,爬树撅死丫枝,捡秸杆,拔麦根。饿极了,在生产队田里拔起一根胡萝卜,有人追过来,边跑边在裤子上擦一下,边“咯吱”咬一截再跑,再咬、再跑……

上年纪的人都清楚,当年论成份讲出身,所谓出身不好的人,人们投来异样与蔑视的目光,想来,这是陈正雷青少年时光心灵的极大创伤,最为伤感,只能默默地承受。

小小年纪,面对疯癫大娘,还要照应不出意外。学会做饭,蒸馍,熬面糊。熬面糊待水烧开,幼小的手儿抓两把面粉放入锅里,筷子一搅两搅,好了。吃的菜,大葱、红萝卜、胡箩卜、白萝卜,萝卜开会,算是最好最高档的了。当年没有电灯,豆油灯,墨水瓶子做的小铁管灯下,来到灶间、水缸前,冰锅冷灶,鼻子一酸,眼泪汪汪,何等凄凉。

后来练拳歇下来,独自一人看着村庄低矮的灰溜溜的房屋、草垛,看着枯瘦的树干与凋零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多么孤独与失落。



传承太极,义不容辞

陈正雷8岁那年,在外传教太极拳的亲五伯陈照丕回陈家沟了。陈照丕舍国家公职不要,履行陈氏太极拳传承不使间断,敬佩之至。从民间意义上讲,家有传世宝,守信守义,万不可失传。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意义上讲,世世代代底蕴华章,生生不息,国人遵循,永享万年。

自陈照丕回来后,疯癫大娘的意识好像清醒了很多,她记住了陈正雷父亲“啥都能耽误,千万不能耽误了孩子练拳”的临终交代,在大娘的引领下,陈正雷双膝跪地,磕仨头于亲五伯陈照丕两脚之间,拜在门下。这一拜,不仅是拜师练习祖传拳艺,赓续不断。也是陈正雷幼小身心从此有了亲人的坚韧依靠,有了亲情的无比温暖,有了相对大家庭的氛围庇护。正如陈正雷经常热泪盈眶地说,“我一个孤儿,是五伯让我有了父爱,视我如己出。”他永远,并忠告子孙后代将永世缅怀世伯、世祖陈照丕比亲人还亲人的那份挚爱、教诲与威严。也自此之后,陈正雷正式开始走向了习拳修炼,传拳教拳,传承、敬畏、弘扬太极拳的生涯,算来已有漫长的68个年头。

伴着童年的梦,陈正雷觉得太极拳适合他,一学就迷上了。他话不多,懂事,练拳,做事,勤奋老实,不会油滑,这也是他家境贫寒形成的。

陈正雷小学期间成绩优秀,用现在话说是学霸,奖状满屋,大娘逢人就乐,称赞时十分夸张、可爱。陈照丕格外喜欢陈正雷,看重他,把亲侄儿看作自己的衣钵传人,下工夫雕琢,讲阴阳、动静、虚实,讲要领、讲拳理,这些,陈正雷都能细心揣摩、领会。他跟他五伯说,“我一套拳练下来,感到浑身发热,血液沸腾,脸上发烧,有点激动。”五伯笑了。

说陈正雷,传承太极,义不容辞,不要怀疑他年小无有其悟性和承诺能量,即使成人说做一件事,义不容辞,过程中未必不表现得脆弱、勉强,甚而虚伪。一个晚上,10岁的陈正雷拉着大娘的衣襟来到院落中,“扑通”跪下,对着明月,让大娘作证,“我要好好练习太极拳,练一辈子,我说到做到,做不到我陈正雷不姓陈!”大娘眼泪巴巴,不到10岁的孩子,竟发下如此大誓。

果然,一股倔劲,使得陈正雷少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功底与拳架,居然能在武术学校里,充当小教头,协助五伯帮小学员们捏拳架。青年时期便享誉武林,十数次获全国比赛大奖。



不屈不挠,使命担当

亲帮亲,帮亲尽其量。陈正雷有位抱养的姐姐,惜其养娘、小瘦弟日子难熬,说服丈夫。陈正雷12岁时与大娘去了博爱县姐姐家居住,大娘的疯癫病几经诊治,虽未根除,也渐渐好转。

陈正雷专心上学,当上班长。练拳,从这时起有了小名气,论打架,全小学里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服他的人要拜他为师练拳。

亲帮亲,帮亲有难处。陈正雷15岁时,离开了博爱县,离开了姐姐、姐夫家,还是回到了陈家沟。由于转学原因,错失了继续上初中的机会。其实,按当年普遍情况,很快是特殊时期,也无学可上。但辍学在先,怎能不抱憾伤感。他决计在生产队上工,自食其力,养活老人,努力不连累不引起当年皆十分困窘的亲人们的负担和伤心情绪。

在生产队上工,歇盼(小憩)的时候,夜里,苦练拳艺。饥肠辘辘,萝卜缨、红薯秧、白菜根,都是下肚的食物。有时一时找不到吃的,在水缸里舀瓢水喝下充饥,继续练拳,直练得“哇哇”地大口吐出黄水。娘看得直抹眼泪,“我苦命的儿啊,菩萨保佑成全有志的儿啊!”

祖传的陈氏太极拳,是陈正雷全部的人生希望。

“地主子弟”的黑帽子,不时给陈正雷以沉重的打击,每每受了委屈,五伯有心又似乎违心,凄凄切切不忍心硬着心肠望着瘦小的正雷安慰他,“孩子,练拳吧,练拳吧,一练拳把什么都忘了。”

陈正雷,又开始练拳了,前几招,鼻子酸酸的,泪眼婆娑,后面渐渐平静下来,忘了,忘了,一切都忘了!倾心于一气呵成的拳招拳架之中。

有道是,得志便猖狂,失落练打拳。特殊时期,在一切取缔,一遍叫嚣之中,陈正雷不顾警告,偷偷找个避静的地方,坟岗、村后,坚持练拳不辍,直至突破懂劲这一关。直至1969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条毛主席提倡打太极拳的语录。

这时,陈正雷的太极功夫已经到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的境界,一招一式,以内气摧外形,缠绕往来,圆转自如。

但五伯说,“小雷啊,艺无止境,技无顶峰,要在拳上有所作为,你还得下大工夫啊!”五伯又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要比我强啊……”五伯语重心长的话语,陈正雷受益匪浅,终生不敢忘。
(未完待续。配图由作者提供)

张能泉,早年毕业于安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法律课程结业10门。在企业先后从事过多年文案策划、营销培训工作。中途做了十几年产品销售,跑了不少地方。与相似的同时代人一样:下乡、下海、下岗、改制、退休,经历宝贵。


正雷太极
陈正雷太极体系总部官方公众号!客服电话:1500388801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