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腊月就是年
腊月由来
作为民俗定义上的腊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习俗,早在周代时,不论帝王、官宦还是贩夫走卒的百姓之家,在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
祭祀的规模,也是一年中之最大,这个祭祀的名称就称作为“腊”。北齐博陵曲阳的杜台卿根据《礼记·月令》篇体例,广泛收集风俗人情资料,汇集了十二卷的《玉烛宝典》,上面就明确的定义:“腊,一岁之大祭。” 南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记录中国古代汉族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其中就有:“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
腊月的重要
腊月的重要,其习俗之多,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迎接新年的准备,如果将一年的日历看做一曲完整的乐章,那腊月就是前奏曲,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当然,很多民俗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没有了实质的意义和作用,只留下一个纪念。
但有一些民俗已经不再流传,但依然还有着非常具体的功效,比如,民俗中就有“正不娶、腊不定”之说。按照民习俗约,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在中国古代很少有人在腊月订婚,正月成婚的。特别是官宦人家或文人雅士是严守规矩。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着宽泛的希望空间。为了过好一个新年,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诸多准备,实不为过。从物质方面而论,已经步入互联网的时代,不需要像农耕时代的人们那样冬储和收纳,但是,在祈求神祇、祖先的保佑和赐福和心灵、运势的需要,时至今日,一点也不能缺少
腊月习俗
进入腊月,首推腊八。腊八节自上古起,是祭祀祖先和神灵之日,祭祀仪式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除了祖先,其中的门、户、宅、灶、井,无一不是我们住家风水的关注,无一不是与我们的健康、财运、婚姻及事业运紧密相关。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了传统文化中的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因为本篇锁定在民俗和运势两个关键词,所以,关于佛教成道日就不在本篇中详述了。
提起“腊八节”,大家的概念就是“喝腊八粥”。其实老北京“喝腊八粥”习俗是从清朝才有。最早的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对于今天,喝腊八粥只剩下一个纪念意义。但在这天中对自家的风水进行调整,是为关键的一篇,且不能轻易翻过。
人体工程学建议,凡在癸卯年中,身体不好或人丁不旺或财务收入不理想的朋友,可以在腊八节当天把家里的门全部清洗一遍,门边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对住家的主卧、玄关进行调整。
腊月祭拜灶神
到了腊月二十四,就是祭拜灶神。这天是送神上天言事之日。灶神是中华民俗中最具代表性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除了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的职责外,也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腊月廿四日灶神要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这一天对于想在来年转运的朋友来说也是个至关重要的日子。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等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让灶神“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而今天的做法则是,除了送灶神的仪式之外,要将厨房收拾干净,如果厨房有灶与水池相冲等有违风水的,可以选择在这天进行调整。这些事情都要家里的男主人亲自动手,女性宜回避,因为灶神英俊潇洒,自古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千万不能忘记。
以上就是人体工程学在中国文化研究中,提别提出的在腊月初八调节家里的风水、腊月二十三送太岁、腊月二十四祭灶神的民俗安排,为了您在己亥新年的健康、幸福、吉祥,腊月,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