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录像以外,还有孩子妈妈义愤填膺的声音。
大意是,派出所打我们12岁的娃娃,你瞅你瞅,执法人员打红庄小学12岁娃娃,看见了吗?
因为没有前因后果,这样掐头去尾的视频出来后,舆论可以想见。
各种反讽说孩子家长才该道歉。
没多久后,出了蓝底白字的通告,里面说,被打的孩子有轻微软组织挫伤。
打人的王某还是派出所副处长,他受到的处罚是被撤销行政职务。
为什么打人?
通报给出了一个情节。
民警去调查马某某多次殴打两位三年级学生这事,伤者和家属还在被安抚情绪时,马某某就自行离开现场。
然后王某和他的同事去找马某某,随之发生了开头视频里的一幕。
看完通报后,网友不再关心被打的马某某受伤如何,而是反复注意这些字:
“马某某多次殴打”
“马某某自行离开现场”
好了,舆情一下子反转。
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警察。
并且怒斥马某某是校霸,你长时间多次霸凌低年级学生,你还有理了。
你还不是自行离开,明明畏罪潜逃啊。
在网友看来,用北野武式调解反而是在救他,也是在救被他伤害的同学。
既然不是和稀泥,怎么不可以呢。
更有甚者,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网购锦旗,专门送去派出所。
锦旗上写着:“铁肩担正义,妙手护幼苗。”
你很难想象这一幕反转得有多块;
你也很想象被撤职的王某怎么成了网络上的英雄人物。
但这一切就这么发生了。
没有别的,就是大家苦未成年犯罪者久矣。
王某作为副所长在出警时对未成年人踢打,显然违反了《人民警察法》。
不管怎么样,我们也不支持动用私刑。
而且很难说得清,王某打人的目的是基于对校园恶霸的愤怒。
但在所有调查出来前,一个事实再清晰不过了:大家忍未成年霸凌者太久了。
久到随便一想,就能想到这样一幕一幕。
去年9月爆出了大同某小学的“极端侮辱”事件。
伙同同学一起鸡奸受害者。
上完厕所不擦屁股,强迫受害者给他舔干净。
往受害者嘴里撒尿。
殴打、窒息、不让上厕所。
受害者被折磨许久,最后心理出现问题,甚至想自杀。
结果对直接作恶的两个小学生的惩罚是训诫和教育。
这力度,能让其他霸凌者感到忌惮吗?
然而现实里确实以教育为主,想出现一个行政拘留是很难的。
之前,对一位初一女生扇耳光、逼脱衣服、烟头烫伤后,未满14岁的组织者没收到处罚;
满14岁但未满16岁的参与者,被罚500元。
所以威慑力在哪里,一直是个问题。
但这问题甚至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霸凌与未成年犯罪之间一旦转化,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今年3月,河北邯郸的一个村子里,三名不满14周岁的初中生,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自己的同班同学小王。
他们先以“看地道”的名义骗他出门,用电瓶车载着他去离家很远的地方。然后开始殴打他,伤害他。还转走了他手机上的所有零钱,191元。
拿到钱的三人仍旧不肯罢休,最终把他活活打死。
处心积虑干这么多事的三位初中生还不到14岁。而据爆料,他们长期霸凌这位受害者。
当然你能拿他们怎么样呢?
既然不能,坏孩子见状只会来一句:“老师管不了我,警察管不了我,我还怕你吗,给我等着。”
翻译一下大概是:
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犯罪道路要走。
时间能冲淡霸凌带来的创伤,这些都是屁话。
因为无论校霸会不会浪子回头,都改变不了受害者越陷越深的事实。
先试想一下你去报告后会出现的情况就行,据很多网友说,一般是这样的。
一种情况下,约谈校霸家长,老师进行调解,然后民警到现场讲讲道理;
另一种情况下,走完笔录、调证、伤情鉴定等流程,治安调解不成,警方出具《不予处罚决定书》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无论有没有走完这些流程,很多受害者只会把眼泪吞进肚子里。
南方周末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长得漂亮的女同学被造谣交了男朋友,造到别班男生慕名来看的程度,这让本就内向的她更是情绪低落了。
老师想找到造谣者,但受害者担心会出现新的黄谣就作罢了。结果是文章里沉重的一句话:她最终在高三时陷入抑郁,休学一年。
极昼工作室写的一件事更可气。
一位中专女孩在寝室里被两位室友长期霸凌和殴打后,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不断下降,不得不休学。(跟两位室友打官司时,学校又说偶发原因导致,并非校园欺凌)
照顾她两年后,她妈妈问她以后有人欺负了要不要还手。她给出一句话:不会,因为(19岁)动手后有案底就不能上班啦。
所以,把校园霸凌说成是学生纠纷特别让人无语。
忽视霸凌严重性的同时,我们也常常没有注意到它的覆盖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现代化课题组的报告指出,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曾遭受欺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20—2022年间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研究表明,53.5%的学生都遭受过校园欺凌。
这边很惨,那边风景美好——因为在教师看来,情况又不一样了。
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欺凌研究中心在2020年对山东省近200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仅有8.5%的教师认为班级中存在欺凌事件。
也就是说,学生觉得自己被霸凌了,但老师可能觉得没有。
严格来说,这不能全怪老师,倒是与认定校园霸凌的标准有关。(教育系统习惯称之为欺凌)
放在这次固原红庄小学一事也一样。
教体局工作人员说,暂未接到关于马某某有长期校园霸凌的反映,平时马某某跟那两位孩子是闹着玩的,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
这次纯属偶发。
大家想知道的是,如果不是霸凌,认定的原则又是什么。
而且偶发说多了,容易让人以为我们离霸凌很遥远似的。
实际上,很多事都是校园霸凌。
中小学里男生流行的摸对方下体,卡大树这样的行为都算。
朋友圈里对同学诽谤侮辱也算;
有的地方起侮辱性绰号也算。
好消息是现在的学生会主动报告这些行为;坏消息是老师知道后不知道该怎么做。
甚至可能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话。
老师说:别人怎么只欺负你?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我爸当场给了我弟一巴掌,要我弟写检讨。
你告诉了家长,有的家长还觉得“你把那些忘了不行吗?”
反倒你还击了,可能从此无忧无虑。
很幸运,暴力是有用的,但更可悲的是,只有暴力才有用。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无不良导向)
但这是孤例,也不值得提倡。
而且一旦变成互殴局面后,学校可能对反抗者也严加处罚。
关键在于,学校缺乏防霸凌的机制,甚至于很多中小学没有防霸凌相关培训课程。
或者有各种多管齐下的措施但执行效果堪忧。
结果见怪不怪:受害的是被霸凌者,想去维权的只有被霸凌者,最后被辜负的也只有被霸凌者。
那他们过得也太惨了。
当然这是全世界的通病。
你看,日本在80年代就意识到了校园霸凌恶习,但到了2013年才通过《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
美国有N个对校园霸凌零容忍措施,但还是因为恶性事件频频登上世界新闻头条。
对了,这就是经典校园犯罪电影《大象》里的一幕:
被霸凌许久的两位学生在互联网上订购了枪支。午睡过后,两人进行一番简单的策划,身穿美军野战装、手持冲锋枪走进校园,开始大开杀戒。
(图片来源网络,本文无不良导向)
以暴制暴,以犯罪来对付霸凌当然不可取。
像马斯克这种被长期霸凌,最后忍受并专注于兴趣走出来的人少之又少。
普通人能怎么办呢?
普通人只看到房间里的大象一直存在,而三只猴子会喊:“不看邪恶,不听邪恶,不说邪恶。” 它们不傻,反而很聪明。
但这不是真正的平等和正义。
所以一边,未成年恶霸是天龙人,被保护得很好。
另一边,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就是世界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