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噜…噜…噜…”一阵清脆而有力的哨声划破了午后的宁静,“Bakary,我们来了!”只见伴随着一声声口号,成群结对的工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井然有序地投入到紧张的下午工作中。
工人们口中的“Bakary”,是科特迪瓦北部公路项目土方班组长刘瑞峰。作为项目老员工,刘瑞峰见证了这条西北边陲道路的从无到有,谈起项目建设,总是滔滔不绝,“这条路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也总想着为项目好”是刘瑞峰常说的话。
非洲旱季正是施工的黄金期,项目部共4个班组长,面对要在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44公里的施工任务,每个班组长至少需要负责5公里的土方施工管理工作,至少指挥四套土方设备和上百号属地员工施工,确保每套设备每天完成100米的施工任务。
起初,由于人员、设备繁杂,战线过长,导致沟通不及时、指东打西等问题频发。正当刘瑞峰发愁如何是好时,偶然发现一名工人正在吹口哨呼唤其他人,他灵机一动,为何不把“吹哨子”发扬光大,通过哨声传达不同指令:连续哨声表示集合、一声表示解散、二声表示暂停、三声表示开始等。
说办就办,刘瑞峰立即从附近村里买了一把哨子,然后第二天早班会时给工人传达了所有指令,要求他们三天内全部掌握。就这样,峰哥的“吹哨子”妙招正式实施。
“峰哥,你这个哨子是干啥用的?”其他人第一眼见到都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我这个哨子就好比军队中的喇叭,通过各种号声来传达命令,不信我给你示范一下。”说罢刘瑞峰眉头一纵,得意地吹了一声“集合”号,周围的工人立即放下手头工作,迅速向他集结,不到一分钟便集合完毕。
同事惊叹道:“你这办法真妙,小小的哨子竟有如此大的能量,我也要买一个!”很快,峰哥的“吹哨子”妙招在工地普及开来,大家都纷纷效仿,“哨兵”队伍也逐渐壮大。
自从全面施行“吹哨子”政策后,每天的集合效率、转场效率和沟通效率至少提升了50%,工地不再只有机械的轰鸣声和人流的喧嚷声。
每天早班会,班组长们人手一个小哨子,召唤各自的队伍,清脆的哨声驱散了困意,也吹响了一天战斗的号角;正午时分,饱餐后的工人们倦意正浓,一声哨响提振精神,恢复活力;一天工作结束,集结号再次吹响,收拢人心,归纳总结,准备明日再战。
“嘟噜…噜…噜…”各个工点哨声响起,这是北部路上别样的风景。
《建设海外》
栏目负责人:
李志明
见证海外生活的点滴
记录平凡工作的日常
往期推荐
素材 | 科特迪瓦北部公路项目部
供稿|赵攀
责编 | 刘灿
校对 | 谢亚璐、左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