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骨科创伤中心团队的原创性临床研究成果《旋转中心-大转子后内缘垂直投影间距结合"镜像"技术在矫正股骨干骨折旋转移位中的应用》一文,荣登权威期刊《中华骨科杂志》2024年第44卷第15期。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展示了我院在骨科领域的前沿科研水平,也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华骨科杂志》由我国著名骨科创始人方先之教授于1981年创办,是国内外公认的反映中国骨科最高发展水平的权威性期刊之一。
该刊已被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以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PeriodicalsDirecto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并连续多年蝉联“骨外科类”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榜首。作为反映我国骨科最高发展水平的核心期刊,它的认可意味着我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学术认可和关注。
股骨干骨折治疗一直是骨科领域的挑战,传统的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常常面临旋转移位的困扰。研究显示,约20%~30%的患者术后出现旋转移位超过15°,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我们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一临床难题,旨在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此项研究中,团队首次提出了“股骨头旋转中心至大转子后内缘与股骨颈上缘弧线投影交点间距”的新概念,结合“圆周角定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实现了术中操作的简便性和高精度。经过五年的理论验证和临床实践,术后患者的旋转差异平均仅在2°以内,显著优于目前的国际水平。
陈先生,26岁,因交通伤导致右大腿疼痛、畸形。诊断:1.右股骨粉碎性骨折;2.急性失血性贫血。治疗的难点:1.骨折严重粉碎,骨折对位对线无可靠参考标志,骨折近端、远端存在明显旋转移位,矫正骨折的旋转畸形难度极大;2.青年患者,对肢体功能、外观要求高。
术前CT三维重建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多个蝶形骨块明显分离移位,骨折近远端出现明显旋转移位。
若采取切开复位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骨折块剥离范围大,骨折不愈合及感染风险高,切口疤痕长,日后大腿肌肉萎缩的几率大大增加。因骨折粉碎严重,骨折的旋转畸形,即使采用切开复位方案,也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经过创伤中心团队的精密讨论,施行新技术加持下微创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术中微创置入髓内钉。
术中精确测量及监测数据指标。
术后第三天:
X线片、CT三维重建正面观和后面观示股骨干力线恢复良好。
健侧(左侧)股骨颈中轴线与水平线夹角α1为19.79°,健侧股骨内、外髁后缘切线与水平线夹角β1为3.25°,健侧股骨颈前倾角为19.79°-3.25°=16.54°。
患侧(右侧)股骨颈中轴线与水平线夹角α2为35.80°,患侧股骨内、外髁后缘切线与水平线夹角β2为19.52°,患侧股骨颈前倾角为35.80°-19.52°=16.28°。
患侧与健侧股骨颈前倾角的差值为:16.54°-16.28°=0.26°,即患侧股骨旋转不良仅为0.26°,不到1°
术后15个月复查:
X线片示骨痂塑形良好,骨折线消失,骨折达骨性愈合。
患者微创手术切口外观。
陈先生的下肢肌肉骨骼评分、髋关节评分、膝关节评分均为满分,切口疤痕极小(两个切口分别长约4cm、2.5cm),右下肢无短缩,无旋转畸形,大腿肌肉饱满,外观无明显异常,髋膝关节屈伸等功能均已恢复正常,完全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彰显科研创新硬实力
来源 | 创伤中心
编辑 | 伍玲
责任编辑 | 陈新援
审核 | 欧俊锋 谢湘涛
新总院(柳南区和平路156号)
急诊科:0772-2638120
客服中心:0772-2638199
大厅前台:0772-2638188
鱼峰山院区(鱼峰区柳石路1号)
急诊科:0772-3815345
门诊总台:0772-3817070
门诊预约: 0772-3869993
西院/骨科医院(柳南区红岩路47号)
门诊总台:0772-36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