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刚刚结束的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众多业界领袖、学者和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人工智能未来趋势、技术发展、伦理治理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见解。
所有发言人中,王坚的观点最值得一读,
以下是整理了他的发言重点内容的速读版:
发言人:王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
随着近年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在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对 AI 未来发展的深刻见解。让我们得以一窥 AI 领域的未来趋势,以及大公司与小公司在这一浪潮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王坚指出,尽管GPT等技术的潜力尚未完全被挖掘,但未来十年将是 AI 领域激动人心的十年。他强调,AI 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社会习惯和行为准则的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先接触到并解决AI问题的国家和地区将走在时代的前列。
王坚还提到,与互联网不同,AI 对资源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这使得小公司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更多困难。然而,他也认为,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大公司的诞生。在大模型时代,OpenAI等公司是否能够成为新的行业巨头,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在讨论环节,王坚进一步分析了 AI 商业化的难点。他指出,AI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电力和算力的制约、大数据获取的难度以及人工智能人才的稀缺,都是制约小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小公司依然有机会通过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王坚院士的发言不仅为大公司和小公司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也为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洞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 无疑将继续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AI 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现有社会结构和商业模式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以抓住 AI 带来的机遇。
其它主题演讲嘉宾及观点
1.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李彦宏强调了闭源模型相比开源模型的优势,认为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更能够在市场中胜出。
他预测,未来AI落地应用的主要形式将是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将渗透进各个行业领域。
对于AI可能对就业造成的冲击,他认为AI将作为“副驾驶”辅助人类工作,而非替代人类。
2. 姚期智(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讨论了AI风险,包括网络风险的延伸、社会风险以及生存风险,并强调需要控制AI的发展,同时不破坏其创新潜力。
3. 周伯文(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
提出了“AI-45° 平衡律”,主张AI发展应在性能和安全之间保持平衡,避免长期失衡。
4. 罗杰·瑞迪(图灵奖得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
新技术虽然会带来问题,但也会产生新机会,我们不应只关注负面影响。
5. 张平安(华为常务董事兼华为云CEO):
分享了如何通过架构性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AI算力基础设施和技术。
6. 徐立(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
徐立认为AI行业正处于一个“超级时刻”,将由实际应用推动,引发行业认知的变革。
8. 井贤栋(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
井贤栋讨论了专业智能体在破解通用大模型在严谨产业应用中的关键难题。
这些观点涵盖了AI技术发展的多个方面,从技术的进步到伦理治理,再到AI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大会对于推动 AI 健康发展、确保AI技术惠及全人类的承诺和努力。
除了给人感觉意见领袖们年纪普遍偏大和非AI研发和项目主力实操负责人的身份之外,总体上还算是一次成功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