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技术
作者:王珏 等
责任编辑:向竹 檀秋文 林锦爔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24年第10期
重建巴别塔:影像空间中数字生命的生存反思与进化想象
王珏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
提要:《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通过智能量子计算机在虚拟时空延续图丫丫生命的情节设定引发了公众对数字生命议题的关注。在全球智能技术接连突破的当下,对永生与永恒的期待重归可能,人类借由影像发出了重建巴别塔的信号:打破自然生命终结的人生之限,成为自我主宰精神永生的神们自己,并再次构筑人类文明的整体意义。本文将关注国内外电影作品中数字生命的展现形式、叙事视角和议题侧重,并延展性探讨其他影像媒介中数字生命的技术演化近况,总结其影像表达的意涵及其社会学层面的呼应关系,在影像题材创作和影像本体发展的双重维度上进行新思考。
关键词:数字生命 影像空间 生存反思 进化想象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10期第91页
实时生成与个性化互动
——论人工智能介入交互式电影创作的可能性
高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提要: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大模型从海量数据中学习模式和规律,从而生成全新内容,在文本、图像和视频创作领域展现出近似于人类的创造力。本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交互式电影创作中的潜在应用。通过其强大的生成能力,电影能够根据观众的喜好实时调整剧情,并生成与情节相匹配的影像。此外,电影角色也具有与观众进行个性化互动的可能性。这种全新的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电影创作,只有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才能实现。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交互式电影 实时生成 个性化互动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10期第99页
后电影纪实:
交互纪录片的叙述重组与双向话语
贺琳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南京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院讲师
提要:交互纪录片继承了传统纪录片对真实的追求,保持着对现实世界中多种议题的批判性价值。进入后电影时代,交互纪录片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文本的互动性以增加用户的切身性体验,呈现出对传统纪实形式的反拨与重塑,通过跨媒介实践在交互性与纪实性之间取得平衡。在接受维度,交互纪录片强调用户在创作者、影像内容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技术变革与艺术转向之间实现受众和文本的视野交融,促成交互文本的叙述重组进而生成完整的意义阐释。受众的接受过程亦是交互作品的创作环节,交互性重构了观者主体的行为模式,身体的感觉系统亦被数字技术改造,这种双向话语的创作机制带来审美认同的同时,也在受众的身份建构中面临相应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后电影 交互纪录片 叙述 接受 话语
详见《当代电影》2024年第10期第105页
●编辑:李思雨●
●校对:杨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