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精讲】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模题目解析|现代文(二)鉴赏类现代文阅读:水在滴(苏沧桑)(金山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水在滴
苏沧桑
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全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欲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
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葡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也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改变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
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
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经验和耐心、细心。
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改变了形状,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迅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偶尔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开始了。
⑪“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随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慢慢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气呵成。纸帘提拉出水的最后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
⑫午后的换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欢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愿意听。
⑬他并不关心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归、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梦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
⑭“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不安。
⑮偶尔,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才,穿过村庄回捞纸房时,他碰到了一群人,一个在外地做生意回家过节的邻居,叼着烟,眉飞色舞地说着在新马泰旅游的事。邻居以前也做纸,后来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出去挣钱了,再也不碰纸了。
⑯徐师傅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听到了一阵哄笑。他呵呵笑了几声,头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捞纸房的田埂,重新将自己安放进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里,感觉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欢的样子。
(节选自《纸上》,原载《人民文学》2017年第5期)
8.第④段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赏析”题,“四方面”答题,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以文章具体内容为基础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4分)答案示例:这段文字从虚和实的角度进行描写,实写了眼前的水滴,由这水滴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虚写了一张元书纸的胚胎的形成过程。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让时空交织,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调动起来,给人非常细腻而丰富的审美体验。
评分说明:虚实的内容各1分,表达效果2分。
9.赏析第⑪段画线部分场景描写的妙处。(4分)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赏析”题,“四方面”答题,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以文章具体内容为基础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4分)答案示例:这段场景描写展现了捞纸这一古老的工序,突出了徐师傅娴熟的手法和神情的专注,表达了作者对徐师傅的赞美。
评分说明:一点2分,情感不写不扣分。
10.第⑭段画线句“做生活,不管喜欢不喜欢做,总归要好好做。”是理解徐师傅的一把钥匙,请结合全文评析其“做生活”的态度。(4分)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评析”题,分析+评价,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以文章具体内容为基础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4分)答案示例:徐师傅尽管长年辛苦制作元书纸忍受着双手和肩腰的疼痛和单调重复,但他还是全情投入;尽管元书纸制作工艺日渐式微,但他依然坚守。他这种“做生活”的态度,“不管喜欢不喜欢做”,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喜恶,而“好好做”不仅关系到他的收入和谋生,更关系到他内心的安宁。这种对传统手艺始终如一的坚守,对“做生活”的积极态度不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消逝,具有永恒的价值
评分说明:结合内容阐述“做生活”的态度2分,评价2分。
11.标题“水在滴”妙在何处?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4分)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解析:“标题”题,“赏析”题,“四方面”答题,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以文章具体内容、主旨为基础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参考答案如下:
(4分)答案示例:标题“水在滴”妙在意蕴非常丰富。既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也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既反映了徐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像他这样的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而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全情投入的状态;水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暗示着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
评分说明:写出任意一点给2分,意思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