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周晓亮这样形容自己与科普结缘。
今年40岁的周晓亮是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师。不久前,他凭借突出的科普成绩入选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周晓亮(左二)
周晓亮与科普的缘分始于2018年。
那时,他来到北京交通大学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以下简称北交大物理实验室)担任工程师,主要工作是给本科生上实验课。
周晓亮以为这是一份单纯的技术工作,但没想到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做科普。
“说实话,刚开始时我觉得比较有负担,因为要参与校内外许多科普活动,工作量并不小。”周晓亮说,“不过,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踏实干。”
在实验室前辈的带领下,周晓亮这个科普“新兵”,开始思考怎么做科普。
在摸索过程中,周晓亮逐渐认识到科普的意义。“大学生可以通过做科普施展所学,老师可以通过科普引导学生思考、辅助教学。大众则能够通过科普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周晓亮说,他逐渐对做科普这件事有了兴趣。
让周晓亮最难忘的,是把科技志愿服务送到我国西部地区。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周晓亮和团队成员参与援建科普探索馆、给当地师生讲解科学知识;在新疆师范大学等西部院校,他们参与建设用于科普的虚拟教研室……“科技志愿服务让我和团队走出校园,走向祖国边疆。”周晓亮说,这一路他收获满满。
除了参与科技志愿服务,近年来周晓亮和团队成员还频频在“多YOUNG科学夜”“天宫课堂”“超级科学晚”等线上知名科普活动亮相。他们为这些科普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播撒热爱科学的“种子”。
截至目前,周晓亮已经累计提供科技志愿服务约2000个小时。经北京市科协推荐,周晓亮被评为中国科协2023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周晓亮说:“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北交大物理实验室有优良的传统。在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都对教学和科普充满热情,毫不计较眼前得失。年过八旬的王玉凤老师依旧指导学生,这种精神鼓舞着我和团队成员。”周晓亮说。
经过周晓亮和团队的不懈努力,北交大物理实验室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北京市中小学生实验实践课程基地。
“做科普,有意义、有意思、有前途。”周晓亮说,“我很幸运,赶上了做科普的好时代。”
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站在科普的浪潮上,我们做科普更有信心、底气、动力。”周晓亮说。
正值寒假,周晓亮和团队依旧十分忙碌,筹办科普展览、撰写科普书籍、开发科普课程、为科普节目提供技术支撑……从科普“新兵”到科普“能手”,在科普之路上,周晓亮步履不停。
记者:代小佩
“科学之光”影像大赛获奖佳作赏析
-zq-
拍摄地点:
在图像的后期处理阶段,我用软件对月面和空间站进行了叠加锐化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图像重新拼合,从而获得了画质更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