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 | 火星探测的中国之路

科技   2025-01-23 07:04   北京  

2004年1月23日

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

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水的痕迹

这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作为离地球较近

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

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

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世纪60年代

人类开始火星探索

迄今为止

全世界开展了

四十多次火星探测任务

实现了对火星的飞掠、环绕

着陆和巡视探测

火星探测活动的主要目标

是寻找火星上水存在的

证据和生命迹象

我国也一直在努力前进中


天问一号




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经过202天深空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与火星交会,成功实施捕获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对预选着陆区进行了3个月的详查后,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日,“祝融号”火星车WiFi分离相机拍摄着陆平台与火星车合影时,相机记录了火星车后退移动和原地转弯过程,这是人类首次获取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过程影像。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火星后拍摄的首批科学影像图,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着巡合影”图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天问一号是中国自主发射的第一台火星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携带有13台有效载荷,将完成“绕、落、巡”三项任务,对火星的地表地形、矿物组成、水冰分布、浅层结构、大气环境、磁场分布等进行探测。

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鲁宾逊投影图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的成功使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个在火星着陆的国家、第二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其任务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我国科学家也在仔细研究天问一号的探测数据,期待会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天问三号




为了在行星探测领域有更多突破,获得更多的科学成果,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这是一项极具技术挑战性的空间探索任务,人类至今尚未实现过。

天问三号任务过程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这项发射任务计划在海南文昌用40天左右的时间,使用两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两次发射天问三号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和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

然而,从火星取样返回的难点不仅是发射,整个任务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突破火星表面采样、起飞上升、环绕火星交汇、行星保护等关键技术,为未来火星持续探测和应用打下坚实的技术储备。

天问三号任务将开展国际载荷合作、样品和数据共享、未来规划共同研究等三方面的国际合作。

天问二号、天问四号




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四号,开展木星系探测任务;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从载人航天飞出地球

到奔月探火走向深空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

正迈得更大、更远

人类千年天问将得到更多答案

1.新华社.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新华网.人类首次!

3.新华社.火星探测,有新消息→

4.人民网.着陆火星,步步惊心!

5.科普中国.2004年1月23日 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6.中国数字科技馆.火星探测——我国持续前进中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丽君

北京科协
——根植首都地区的创新文化价值观察和科学叙事。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最新文章